出版傳媒企業融合發展的思考與探索
近年來,“創新·融合”已成為我國出版業發展的主旋律,各種新興出版形態不斷涌現,數字化進程不斷提升,產業形態發生改變。特別是2022年4月中宣部出臺的《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1],更是吹響了出版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數字時代新型出版傳播體系的號角。從信息化到數字出版再到融合發展,是出版業對數字化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提升的過程,也是融合發展思維不斷完善的過程[2]。江西出版傳媒集團緊扣產業發展大趨勢,圍繞“挺拔主業”,在不斷提升社會效益,聚焦重大主題出版,推進傳統出版經營提質增效的同時,在創新融合發展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并取得顯著成效,已形成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互聯網游戲、數字化教育服務等新興業務融合發展的多元業態,正加速向“一業為主、多元興業”的復合業態轉型。
一、創新融合是順應出版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出版產業格局的改變,要將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構建新型出版傳播體系,唯有推進出版業的創新融合發展,這既是出版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履行文化職責的迫切需要,更是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需要。
1.互聯網催生出版新變革。正如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所說——大數據時代沒有旁觀者。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催生了出版新變革。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二是從紙質出版向全媒體出版轉型;三是以IP為核心的出版大融合已成大趨勢。在互聯網背景下,作為連接作者和讀者之間橋梁的傳統出版社,受到短視頻、電商、文學網站以及自媒體等的沖擊,從而推動了傳統出版的生產、傳播、商業等模式均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要想在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中走得更遠,必須走創新融合之路。
2.行業格局帶來新挑戰。國家新聞出版署制定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出版全產業鏈條, 補足補強出版業數字化薄弱環節, 進一步催生傳統出版與數字業務相融合的新型出版業態[3]。中宣部《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更是對加快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進行了科學系統謀劃,提出明確的方法路徑。另外,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知識付費浪潮開始興起,民營機構推出的“得到”“知乎”等一系列產品陸續誕生,形成了用戶、內容和渠道的運營閉環,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面對將知識變成純粹的商品,成為極具商業價值的“知識付費”消費形式,傳統出版企業在推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全面分析研判行業趨勢現狀,充分抓住發展機遇。
3.“雙減”政策引發新考驗。2021年7月,“雙減”政策落地,不僅徹底改變教培市場的格局,而且對教育出版也產生深刻影響。一方面,隨著對學生作業時間的嚴加管控和學校布置作業的減少,以及對學校教學材料的從嚴控制,必然導致學科類教輔品種數以及總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學生作業時間的減少必然導致自由學習時間和綜合素質類教育時間的增加,從而刺激綜合素養、家庭教育等類別的教育圖書和課后服務需求的上升。面對這一政策引發的考驗,各大教育出版機構在融合出版轉型、提升教育出版服務能力方面不斷探索,智慧教育和延伸課后服務成為新需求。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將數字化技術與教育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為未來教育發展方向提供明確指引。
二、創新融合是挺拔主業的必由之路
在面對出版業深度調整之際,江西出版集團堅持內容為王,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揮出版單位內容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出版融合發展內容結構,推進了“四個創新”:
1.內容創新:打造數字出版產品矩陣。集團旗下出版社在各聽書平臺開通官方頻道,上線700余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品質有聲書,總時長約1800小時,有聲讀物初具規模。有聲讀物《信仰至上》《成語接龍》《中國文化ABC》等一批精品力作上線學習強國平臺,《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貧困問題》有聲書榮獲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大會十佳數字閱讀作品,《瓷行天下》等3種有聲書入選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耳語精靈”有聲平臺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出版精品遴選計劃,“世紀有聲”項目入選2021年度出版發行業年度創新20強,《不一樣的卡梅拉》有聲作品全網播放量達1.23億。眾多優質產品已初步形成數字出版產品矩陣。
2.平臺創新:建設新型出版傳播平臺。為切實拓展業務新賽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江西出版集團持續推進建設新型出版傳播平臺。集團將用三至五年的時間重點打造“贛鄱書云”數據庫項目。聚焦出版大數據、數字出版、在線教育和出版物聯網等新興出版業務,提供數據基礎和技術底座,為各出版單位數字化建設和運營賦能。“智慧有聲黨建”平臺以黨建工作有聲化賦能為抓手,融合主題(紅色)出版+黨建學習+互聯網技術,是基于線上有聲讀物進行的一次有益的線下創新。經過兩年多實踐,項目已在全省50多家單位建成落地。為打造跨地域的傳播平臺,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克羅地亞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熊貓出版社。熊貓出版社計劃從2022年起,每年出版5種新書,包括克羅地亞作者新創作的與中華文化相關的圖書。
3.模式創新:構建新媒體營銷模式。近幾年,逐漸成熟的直播帶貨給傳統圖書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孕育了新的機遇。集團旗下大部分出版社以短視頻營銷為切入口,積極探索式全員直播,進一步推動編輯適應新興媒體環境下的營銷模式,增強營銷意識,通過不斷積累用戶數據,打通各類平臺,從而為讀者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閱讀服務和體驗。2019年以來,集團旗下出版社陸續開始將網絡直播納入營銷體系,全面布局新媒體渠道。集團旗下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億元超級暢銷書《不一樣的卡梅拉》一度在傳統電商渠道銷售數據呈下滑趨勢,出版社審時度勢制訂了“新品定制”計劃,實現公眾號開團、短視頻、直播矩陣同步推廣銷售的多重功效,聯合社群新媒體共計推廣銷售50萬余冊,發貨碼洋近600萬。
4.業態創新:拓展傳統出版產業鏈。集團秉承拉長作品價值鏈,實行全媒體覆蓋,深度挖掘IP內涵,擴大授權范圍,延長產業鏈,延伸價值鏈,逐漸實現定制圖書、周邊商品、文旅產業等領域的開發。億元超級大IP融合出版項目《大中華尋寶記》,通過圖書、動畫片、動漫、有聲書、視頻內容和文創產品的同步建設,以微信公眾號、游戲小程序為紐帶,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步營銷。以營銷活動賦能品牌提升,以全民閱讀推廣為依托,以“中華尋寶大會”公益活動服務于讀者,《大中華尋寶記》日益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雙效俱佳的融合出版及IP運營精品示范項目。該項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19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全國首批數字出版精品項目等。
三、“雙減”政策下創新融合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江西出版傳媒集團一直致力于探索教育服務的數字化、信息化發展。“雙減”政策頒布后,集團著力從增強教育產品供給能力、增強優質圖書策劃能力、增強教育知識服務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智慧作業、數字教材和線上平臺等領域積極拓展,推動了“雙減”政策下的學生減負,提升了教育質量,彰顯了國有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1.積極推進智慧教育。集團旗下新華云“智慧作業”入選教育部“雙減”十大典型案例,是唯一以省級應用推動的案例,被教育部頭版頭條專題報道,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點名推薦,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21年度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示范案例。“智慧作業”通過收集學生學習情況,進而生成不同學生的專屬錯題集,并免費、精準為學生推送錯題微課和試題,幫助學生有針對性提高改進。同時,學生在家中可通過電視等觀看錯題微課,鞏固提升學習效果。“智慧作業”系統為學生自動挑選適合各層次學生能力的作業題目,實現作業布置分層和個性化,有效降低了教師布置作業的工作量,減輕了家長輔導學生作業的負擔,減少了學生重復作業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作業質量。集團預計在三年內實現智慧作業江西省內50%的市場占有,覆蓋全省1.8萬所中小學校。
2.積極落地數字教材。集團旗下江西中文傳媒數字出版有限公司于2021年獲得人教版數字教材在江西的唯一發行授權,并在部分小學開展了旨在“雙減”政策下,減輕教師負擔的數字課程教材試點工作。數字教材試用期間,教師們反饋數字教材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明顯,資源擴充飽滿,大大減少了備課壓力,提高了備課效率。
3.積極拓展增值服務。集團下屬出版社的“明思e學”“贛教學習”等數字教育在線產品將互聯網、視覺成像和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學生日常紙質作業中,經AI自動切題和數據分析,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業評價體系,幫助教育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最終達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學質量、減負增效目的。其中,“贛教學習”平臺入選2021年度江西省文化產業扶持項目和江西省100例數字經濟優秀案例。
四、創新為融合發展蓄勢賦能
江西出版傳媒集團深刻認識到要推動出版傳媒業深度融合發展,除了技術驅動、政策扶持和行業拉動外,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內部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管理體制、人才機制、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從而為融合發展蓄勢賦能。
1.加強頂層設計,實施數字化戰略。江西出版傳媒集團緊緊圍繞“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立足提升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益兩大根本,以“爭創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和“打造出版第一云”為目標,正在全力實施數字化戰略。我們將通過與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科學謀劃未來3-4年數字化建設頂層規劃。從推進基礎設施集約化、生產經營智能化、業務流程可視化、產業協同高效化、用戶體驗便捷化方面,統籌制定建設方案。
2.創新管理機制,激發經營活力。“三制”機構改革是江西出版傳媒集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2018年以來,集團積極推進事業部制、項目部制、工作室制“三制”機構改革的總體頂層設計和規范化建設,截至2021年底,集團“三制”機構已達37個,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69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各三制機構獲得國家級、全國性、省部級獎項40余項,涉及11條重點產品線。
3.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成立數字出版公司,以數字出版內容研發為核心,以相關技術服務為支撐,以市場化運營為關鍵,打造成為集團推進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挺拔主業的重要支柱。實施智明星通混合所有制及員工持股,此項改革一方面能獲取投資人在資本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能激發公司關鍵崗位人員在游戲研發方面的業務優勢和發展潛力,提高智明星通的整體效益,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4.強化人才支撐,筑牢發展根基。集團“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全面實施“1+5”人才培優計劃,“1”是指企業一把手,“5”是指“5支關鍵人才隊伍”——融合型出版專業人才、創新型數字化人才、效能型市場化人才、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支撐型緊缺人才。推進博士后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新型人才平臺建設,采用成建制引進、合作開發經營或兼職、顧問等柔性引進形式,不斷豐富引智方式,打造人才“高地”、設立人才“飛地”、夯實人才“基地”。
信息網絡技術在出版領域催生的這場變革前所未有,推動出版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出版傳媒企業唯有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加快創新融合步伐、拓寬融合領域,才能確保出版融合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實現出版傳媒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融合發展。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http://www.007hgw.com/w/wy/251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