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要做培養社會經濟轉型人才的先鋒
摘要:經濟轉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制度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根本變化。具體地講,經濟轉型是經濟體制的更新,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經濟結構的提升,是支柱產業的替換,是國民經濟體制和結構發生的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關鍵詞:經濟轉型 技能人才 市場需求
像經濟轉行方面對國家或地區都是有時間限制的變化,但就企業而言,在經濟轉型期間就要轉變其生產經營的模式,需要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強、技能精湛,關鍵時刻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難題的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經濟轉型時期的重要力量,目前技能人才的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一、社會經濟轉型時期企業發展就要擁有大量的技能人才
當代社會,誰擁有人才,誰控制了人才的制高點,誰就擁有了競爭的主動權。不少地方出現“人才強省”、“人才強市”的口號,就是求賢若渴的迫切表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這三大因素都依賴于人才的支撐。尤為重要的是,人才資源在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現實需求的同時,還將引領和主導未來產業格局的發展方向,人才引領加快傳統產業升級,人才引領催生新興產業崛起,人才引領推動重點產業集群。實踐證明,引進和培育一名創新創業的領軍人物,可以帶出一個創新創業團隊,培養一批創新創業人才,解決一些核心技術難題,創造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帶動一個新興產業。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
第一,人才資源不僅支撐并引領著經濟轉型升級,要把人才工作作為推進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努力做到把服務轉型升級、促進科學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點和落腳點,以人才優先發展來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一定要形成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既要依托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人才優勢,又要依靠人才優勢加速發展創新型經濟,以人才高地建設帶動產業高地、創新高地建設。
第三,抓住人才發展機遇就是搶抓轉型升級機遇,要珍惜當前人才交流合作更加頻繁、人才資源轉移日趨活躍的時機,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人才環境優先優化,真正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強市之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
二、電大要做培養適應社會經濟轉型人才的先鋒
作為遠程開放教育的電視大學作為國家最大的開放大學,具有學習形式靈活,資源豐厚,辦學理念先進,輻射廣泛的優勢,在當今轉型時期,就應當擔負起培養社會亟需各種人才的先鋒,應緊密圍繞企業需求培養實用化人才。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當前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掌握各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的規格結構、學歷層次等,以便為電視大學遠程開放教育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辦學模式的調整提供可靠依據,從而把握住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不斷涌入問題、大量下崗人員待崗轉崗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僅僅依賴以協調管理為特性的行政組織和學校教育來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種貼近居民、便捷、實用的教育形式,通過調查發現當前企業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論型轉向技術型、技能型轉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多樣化的變化,無論在專業需求、人才類型,還是在能力素質要求上,都有新的轉變,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學術帶頭型人才備受歡迎。面對這樣的轉型,這就給我們電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個嚴峻考驗,我們要在充分調查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要使專業的設置符合社會之所需、企業之所需,真正做到我們教出來人才與時俱進,滿足社會需要。因此,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例如,山東電大文登學院為構建社區教育網絡,促進社區和諧發展,全面提升教育為社區服務的水平,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文登電大社區教育實驗中心結合本地教育實際,積極探索“發展社區教育,拓展實踐陣地”的新途徑,切實在“構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中發揮電大優勢,推進社區教育工作更好發展。
文登電大圍繞著社區教育,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大膽創新,進行特色社區教育,有效地將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有機融合。作為文登市總工會“工友創業”和 “陽光工程”定點培訓基地,面向社區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剩余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困難企業下崗人員等,我校全面啟動了“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工程”。一是深入社區企業,提升在職職工的技能;二是培訓多元化,增加再就業機會;三是創建培訓基地,提高自我創業的能力;四是突破社區教育瓶頸,打造社區教育大課堂。不斷推進社區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先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被威海市婦聯、威海市科技局、威海市財政局聯合認定為“巾幗星火創業就業培訓基地”。同時,還將電大開放教育本專科學歷教育滲透到企業、滲透到社區,將“一村一”教育滲透到農村,充分發揮電大教育的資源優勢,實現社區教育和電大學歷教育的雙贏雙豐收。
社區教育所形成的是寓教育于管理、服務、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大教育格局,是對單一學校教育的補充、突破、拓展和延伸。社區教育是面向全民的終身繼續教育,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向社區居民開放辦學,教育的設施、場地為社區居民共享;推動各類教育發展,實現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一體化;參與企業教育,共同建設和發展企業社區教育環境等等。
通過多種渠道,嘗試與合作企業采用短期培訓和社區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訂單培訓”合作。學校把已經購置的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和電教設備,以及收到的企業用工訂單,在社區內廣泛宣傳,開展電工、電焊、數控、工藝美術、電腦制作等專業技術技能培訓,企業的下崗職工或社區無業青年在我校培訓后,即可直接送到企業就業。近年來山東電大文登學院先后為文登電業總公司、天潤曲軸有限公司、威海順意機電有限公司、倪氏海泰大酒店、中航黑豹、威力工具公司、住文部隊等多家企業的舉辦各工種的培訓任務,根據公司的用工管理需求,利用電大開放教育、奧鵬教育教學資源,新增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數控技術、機械加工等專業,文登電業總公司260人、天潤曲軸公司130人報名參加電大開放教育本、專科學歷教育學習,從知識層面提高企業人員綜合素質。發揮網絡優勢,利用遠程教育網提供的培訓技術和內容等,擴大非學歷教育。為文登電業總公司培訓了初、中、高級不同層次的電工200多人次,為威海天潤曲軸集團300多名職工進行焊工、廠內機動車駕駛等上崗培訓和安全生產培訓,企業反響良好。學校利用天潤曲軸的技術優勢及設施設備,在企業內建立了電工、數控技術專業實踐基地,相應地提升了學校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借助校企合作途徑,兩個企業都建立了現代職工培訓制度,制定了培訓計劃,鼓勵員工參加職業培訓,初步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企業。
校企合作辦學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校企合作的過程是校企雙方互相選擇的過程,更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共同發展的過程。校企合作辦學將為我們學校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國家開放大學遠程開放教育不但是對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有益補充,而且它們的數量和質量更直接決定著中國未來的人才結構是否合理,以及高等教育逐漸普及之后的就業危機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解決,這就要求電大的專業設計能夠適應市場,培養的人才能夠成為該專業的“行家里手”。真正做培養適應社會經濟轉型人才的先鋒!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