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高校考試改革
摘要:應用型本科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當重視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高考模式的改革,現有的考核方式方法也需要做相應的改變。建立科學的、規范的考試體系,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考試模式 應用型人才 改革
1.引言
高校的人才培養類型是多樣的,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推進,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對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下大氣力創新多層次的“三型”人才培養機制的任務極為迫切。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培養目標,面對新形勢,如何更好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也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2.由高考改革看高校考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招考改革,不僅是考試科目的改革,同時又是考試制度的改革,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
恢復高考30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統一考試,這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考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弊端。高考指揮棒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影響著家長和孩子的擇校方式,致使整個學校教育以高考為中心,學生負擔和壓力日益加重,很多與素質教育相關的教育內容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經過高考進入大學學習,還在沿襲應試教育模式,學生會考試,而不會學習。
高考制度改變之后,高等教育也應該隨之變化,大學生會在更適合自己的學校、專業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成長為更優秀的人。高考不再“一考定終身”,高校的考試更應該進行大力改革,簡單的一張試卷的考核方式顯然與高質量的人才培養不相適應。
3.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校考試改革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種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既具有職業技術的屬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屬性。要求學生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還具有進一步深造和發展能力,即 “就業能稱職、創業有能力、深造有基礎、發展有后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培養模式上,應用型本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重視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而考試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其作用仍無法完全被取消或替代。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依賴科學的考試制度來促進,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反過來又能促進科學考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針對現行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中重理論而輕實際、重記憶而輕實用、重期末而輕平時的情況,為適應“應用型”這種新型本科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現有的考核模式,通過改革考試內容和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提高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更要提高融入社會的能力。
4.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新型考試模式的探索
4.1 重視過程考核
現行考試多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各占一定比例的形式,而期末考試多采用閉卷書面形式,所占比例比較大。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也無法反映學生平時學習的努力程度,反而給學生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和僥幸心理,催生了臨時抱佛腳的行為〔2〕。雖然對平時成績有一定的考核,但多以課堂出勤、小測驗、作業等形式評定,流于形式的比較多,缺少客觀性。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忽視對知識的真正掌握,而只重視最終的考試是否通過。學生只需要考前按照復習范圍背一背即能及格,如果考前搞突擊,成績確實可以提高,但能力不一定提高,知識也不一定真正掌握,只不過是為了考試而考試。
應用型人才培養重在“應用型”,重點強調能力的培養,強調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要引導學生將功夫用在平時。應該探索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全過程監控。平時成績除了出勤外更應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情況,研究適合本課程的考核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小論文、課外綜合性大作業、社會調查、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還可以進行幾次期中考試,每次成績占一定的比例,并及時將考試結果反饋給學生。提高平時考核所占的比例,并實行預警制度,提高平時考核的督促和激勵的作用。
4.2 考試形式多樣性
筆試還是最普遍的考試形式,可以采用閉卷、開卷、半開卷等幾種形式相結合,可實行考教分離,建立題庫,注重理論與實際、記憶與應用幾方面知識合理融合。口試的形式可以測試學生的反應能力,培養學生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3〕。采用項目式教學的課程或課程設計類答辯是最好的考核方式,實踐類課程則以實踐的結果作為考核內容。
4.3 標準化與個個性化相結合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高校不能再用統一標準去衡量學生的成長成才,而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4〕。尤其面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培養模式和考核方式勢必要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應該打破過去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人人才成才。
考試作為用于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重要手段,特別是教學評估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標準化考核。諸如開閉卷考試、畢業設計(論文)、實驗報告、平時作業等,這方面應在考核內容如何由教材化向綜合化轉變,考題由記憶型向開放型轉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下功夫。
注重標準化外還要強調個性化。如雖然經過中學的多年學習但很多學生的成績還是不理想,而在高校往往要學習四個學期,尤其對藝術專業的學生而言,英語是學習和考核的一大難題。可以根據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考慮學生未來工作需求和個人擅長,選擇某一方面作為考核的重點,將學生的愛好和需求與考試結合在一起,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考試的通過率。
目前很多學校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比賽結果可以作為相關課程的考核成績。其他學生發表科技論文、專利成果、科研成果等可以代表學生學習效果的成果都可以作為考核成績,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5.結論
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一種主要方式,對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拒斥和削弱考試的功用,而應該不斷改進、完善,促使其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多樣化,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宏志,周 睿,劉海軍.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考試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11.3:119-120
2. 涂葉滿,張慶吉.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試改革研究綜述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 2013.8: 107
3. 姜秀全,借鑒國外高校考試模式實施創新課程考試改革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2009.10: 45-46
4. 秦煒琳,周曉光.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考試改革探究﹝J﹞. 中國林業教育 2013.9 :57-58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