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就業難日益凸顯,加之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就業崗位驟減,就業形勢更為突出。 “90 后”大學生個性鮮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尤為重要。客觀認識大學生就業形勢,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觀念,探析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成為化解問題的根本。
關鍵詞:“90 后”;大學生;就業觀念
一、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及普遍存在的問題
1. 就業形勢及大學生就業認識
據統計,2011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40萬,2013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699 萬人,為歷年來最多,就業形勢極為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和人們所關注的焦點。通過調查,大多數學生對就業形勢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去推薦自我,沉穩并對自己保持自信,敢于正視現實情況,面對失敗也充滿勇氣,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擇業心態,對就業也有著極高的熱情。具體表現在:認為在畢業前6個月開始求職的占到六成以上,愿意在第6學期就到單位實習的占到63.18%。大多數畢業生能夠從個人的學習、能力、所學專業等多個方面做合理定位,對就業前景持平和的心態。主要表現在:對就業有信心的占到69.02%,并且期望能找到理想工作的占72.96%;即使專業不對口,只要單位有發展空間,畢業生也愿意去的占77.79%;當求職狀況不盡人意時,只要能夠提供個人發展的空間,也愿意去做出適當的調整,而不是去降低標準。
2. 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與要求
大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以及打算有著比較理性的思考。有59.5%的同學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26.4%的同學選擇“考研”,7.6%的同學選擇“考公務員”,5.2%的同學愿意“自主創業”,1.3%的同學要“出國深造”。這足以說明,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的發展有著考慮及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正逐步影響大學生的觀念。那種靠父母、靠學校的擇業觀正逐步被自主自強、自我創新的風險擇業觀所取代。就業地點的選擇上,60.9%的學生愿意到京、津、滬、渝直轄市、內地的省會城市、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工作,對“如果單位錄用,是否愿意到西部基層工作?”32.1%的學生表示愿意,這說明大學生們具有較強的基層服務意識。而大學生對于就業的待遇要求也有著較為清醒并恰當的判斷。對于就業薪酬要求趨于合理,對于就業單位的選擇趨于理性。大學生們對初次就業月薪的選擇為:21%的同學選擇了1000元至1500元,30.5%的同學選擇了1500元至2000元,39.1%的同學選擇了2000元至3000元,同時有3.5%的同學選擇了1000元以下,5.9%的同學選擇了3000元以上。就業單位的選擇上,38.4%的同學愿意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30.4%的同學愿意進“民營或私人企業”,進“三資企業”的占31.2%。這說明大學生在利益權衡時更多地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而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變少了。
3. 存在問題
首先,有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仍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對就業形式和現狀仍然缺乏清醒的認識;其次,就業方向過于集中,顯示出畢業生定位不客觀,就業觀念狹隘;最后,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困境時選擇繼續深造無疑有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對策與建議
面對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我們要在全面把握大學生就業基本形式、大學生就業基本取向行業、大學生培養的現實狀況基礎上,提出并實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切實予以推進,不斷提高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努力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1. 優化培養,提高素質
大學生不僅要正確估計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還要全面準確地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并朝著這些需求不斷地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扎實專業基礎的同時,還應拓寬知識面,鍛煉動手能力和提高自我文化素質。提高自己挑戰風險及困難的能力,改變畏首畏尾的缺點。
2. 挖掘潛力,轉變觀念
在校期間,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地參加學校的各項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讓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然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大學生要在日常的學習中注意提高綜合素質,積極轉變擇業觀念,調整擇業心態,提高擇業能力,拓寬就業范圍。高校也要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使大學生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習和見習,使大學生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了解大學生的能力,從而在擇業時更有針對性和競爭力。
3. 開展教育,加強指導
高校在面對就業時, 要指導學生努力打牢專業知識基礎, 具備過硬的能力, 努力實現高質量就業。還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個性特點, 再立大志, 做大事的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和針對性指導,做到在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經常性地舉辦各種類型的專題講座, 邀請成功人士講述他們的艱苦創業史, 邀請心理學家分析如何在擇業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 邀請企業家講解企業是如何選拔人才的, 舉辦就業論壇和進行就業個案分析等。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還應該注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也就是說, 在全程就業指導中適當地開展學生擇業心理健康教育, 把就業指導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職業教育的內容, 在職業教育中又融入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識, 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4.提高服務,廣開渠道
高校要增強為畢業生服務的意識,為畢業生廣開就業渠道,建立健全就業服務信息網。政府和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廣泛聯系招聘企業,構建一個畢業生供需信息平臺。用人單位通過平臺查詢應聘畢業生的各項信息專業、生源地、在校情況、就業意見等,通過網上篩選確定通知應聘學生。學生也可在網上及時了解招聘單位信息,如單位的規模、需求崗位、待遇等,通過網上報名有意向的單位,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共享,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效促進就業。
參考文獻
【1】 邱鑌.人的全面發展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中國輕工教育,2009(4)
裴斐.關于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轉換的幾點思考[J].文化傳播與教育,2011(1)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