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電影音樂藝術探究
作為電影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音樂在電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王家衛導演是一位擅于運用音樂的電影導演,在他的電影中,隨處可覓音樂的痕跡。他在電影中通過挪用音樂,使用環境音樂各種手法,將“音樂錄像”這種拍攝風格形成為他自己的特點。
一、王家衛電影音樂概述
電影音樂與電影這種媒介密不可分,它是為影片專門創作和編配的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新的、比較獨特的音樂藝術體裁,電影音樂比一般的音樂增加了視覺信號,能帶給人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就電影音樂的歷史來看,它應當是產生于無聲電影誕生之時,但是當時的電影音樂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音樂,因為那是為了消除放映機的噪聲和彌補當時無聲電影沒有聲音的缺憾所做的權益之舉,多是由小提琴師和鋼琴師來即興伴奏,演奏的內容與電影的情節并不相符,甚至南轅北轍。即使后來有聲電影出現之后,電影中的音樂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音樂,影片中的音樂只是電影的背景,被電影學者稱之為“影片粗糙的插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電影音樂才真正發展起來,開始成為一種專業化的音樂形式,不僅能夠渲染氣氛,還能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更加符合電影的藝術特點和形式。電影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如下的特質:音樂與電影畫面對立又統一。[1]
作為電影大師,王家衛集編、導、制于一身,他所導演的電影新穎、獨特。王家衛同時是一位藝術家,注重感性和直覺,他在其電影中,有著高度自由的敘事結構,天馬行空,在這種敘事結構下,他用音樂來傳遞著時空和情感,那些懷舊的畫面,文化混雜的背景、矛盾的人物內心都是王家衛電影音樂的表現對象。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王家衛電影音樂不僅僅是其電影的組成部分,而是他內在靈魂的表現,在其電影中對各個因素進行整合、重構。
可以說,王家衛的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有著電影音樂的痕跡。比較典型的有《旺角卡門》里面劉德華的《癡心絕對》,在《阿飛正傳》中,伴著張國榮的“沒腳鳥”或隱或現出現的《Always in my heart》,在《重慶森林》中,王菲演繹著《夢中人》,黎明和李嘉欣在《墮落天使》中的《忘記他》,在《春光乍泄》中,每次與瀑布出現一同響起的《Cucurrucucu palom》,彌漫在《東邪西毒》中的《天地孤影任我行》,《花樣年華》中配合梁朝偉和張曼玉慢動作的華爾茲音樂以及在《2046》中的同名主題曲,等等,這些電影音樂在王家衛作品中,為影片增加了更多的寓意,烘托了氣氛,起到了很好的修飾作用。
二、王家衛電影音樂特點
電影音樂是王家衛電影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其保持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重要元素,通過對王家衛電影音樂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王家衛的電影音樂呈現出如下的特點:
(一)環境音樂的頻繁運用
在王家衛的電影中,無論是私人的臥室、廚房,還是餐廳、酒吧、快餐店等公共場所,都有音樂出現,有時候影片中的人已經離開這個地方了,音樂還如影隨形。在《重慶森林》中,《加州之夢》伴隨著女主人公菲在男主人公巡警663的住所自由地游走,在歌聲中,她同她的夢中情人相會。在《2046》中,主題音樂《2046》常伴隨主人公夜半歸家的途中,那種大提琴和小提琴舒緩跳躍的節奏,營造著夜的疲憊,也表現著主人公在華麗光鮮的背后無盡的落寞,同樣地,手鼓聲中,是章子怡飾演的交際花紅得發亮的高跟鞋,是她的陰郁和寂寞。[2]
(二)結合需用對音樂進行挪用
在音樂的使用上,王家衛有一種“國際”情懷,無論是香港本地的,還是美國的、英國的,也無論是探戈、華爾茲、爵士、地方戲曲,還是民歌、粵語流行歌曲、舞廳老歌,甚至是其他影片的原聲音樂,都可以被他結合劇情的需要挪來所用,這是因為他電影中的主人公經常游離于不同的國度,所以所用的音樂也常來自不同的地域,這樣的取材在帶給我們異國情調的同時,又給人一種懷舊感,這種感覺伴隨著影片中的詩意效果,給人以情感的質感。在《花樣年華》中,他將周璇的老歌《花樣的年華》直接拿來使用,在《墮落天使》中,黎明為李嘉欣點唱了唱機序號中的“1818”,諸如此類。
(三)帶有“音樂錄像”的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中,常常有不連貫的鏡頭,一個個不同的場景,一個個不同的人物面貌,若沒有一種手法將之連貫,則顯得支離破碎,王家衛用音樂實現了這種連貫,并且極為自然,隨著鏡頭的穿插、音樂旋律的流動,觀眾的情緒隨之而動,這種帶有“音樂錄像”風格的音樂運用在王家衛的電影中隨處可見。
三、王家衛電影音樂意義
(一)淋漓盡致表現制作者的主觀情緒
王家衛本人認為,音樂與環境和年代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在電影中對音樂的運用,有時候是根據電影中的時代和環境來選擇音樂,而有時候,音樂已經在其腦海中,揮之不去,然后很主觀地認為手邊所創作的電影就應當表現出這首音樂所要表達的氛圍、年代和環境。就像創作《重慶森林》時,他自己就認為這部戲應該像《加州之夢》所表現得那樣,有如70年代夏天的感覺,讓人感覺單純而天真。在開始籌備拍攝時,他并沒有給工作人員講解所要表達的故事,只是放《加州之夢》讓他們聽,讓他們感覺。就王家衛的這段對電影音樂的“感覺”,我們可以發現,在王家衛眼中,音樂并不是注定要為電影本身服務的,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電影要為音樂服務,因為音樂為電影設置了一種氛圍,給整部影片奠定了基調,電影需要在這種氣氛和基調中來講述故事。王家衛在電影創作,特別在是電影音樂運用方面,有著很強的主觀性,雖然陳勛奇為王家衛電影進行了大量配樂,但是王家衛本人常常自己來選定音樂。在王家衛的每部電影中,都可以看到王家衛個人喜愛的音樂在其中的呈現。基于這種緣故,王家衛電影具有濃厚的主觀性,有其個人主觀情緒的表達,同時,電影音樂在運用上極具個性。他的帶有主觀性音樂進入電影,同電影的結合,散發著濃濃的主觀情緒,他的電影所要表達的是他作為導演本人在主觀情緒下對這個客觀世界的認識。[3]
(二)深刻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本身具有非凡的表現力,他能夠通過樂音和旋律來表情達意、塑造人物形象,這種藝術形式再同移動的光影結合,會迸發出更為驚艷的藝術效果。旋律在表情達意方面最為直接有效,能夠通過音調和節奏的變換和創造和傳遞出一些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形象”,打動人心的同時,讓欣賞者與之產生共鳴。王家衛深諳這一點,他善于運用音樂強大的表情達意功能,尤其是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常常以一段恰如其分的音樂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愫。在《阿飛正傳》中,拉丁樂的運用,將人物內心的靈魂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次出現拉丁音樂是在影片中主人公隨拉丁音樂起舞時,那不羈的拉丁樂曲,是主人公強烈掙脫生活束縛的情感表達,第二次出現同樣是在主人公起舞時,此時的拉丁樂曲華靡,而這正是他當時頹廢迷惘、決意自殺的寫照。在《春光乍泄》中,多處運用了探戈,本質上來說,探戈是一種悲傷、孤獨的音樂,影片對探戈的運用是要表達其中的主人公與外人、與社會的隔膜和內心深處的孤獨。而影片中兩位主人公在廚房中共舞的片段更別有深意:探戈是一種兩人舞蹈,需要彼此默契配合,廚房中的二人處在這個世界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無人注視,唯有互相溫暖來排解孤獨。用音樂來刻畫、展現人物內心活動,是王家衛的一貫手法,在他的早期作品《東邪西毒》中,就有大量音樂的運用。在展現歐陽鋒思念他深愛的女人時,影片用大量的簫聲來處理,聽來凄楚,正是當時歐陽鋒的女人嫁給他哥哥時他凄楚的心情寫照。同樣地,在表現張曼玉飾演的角色時,運用了弦樂器,將她的細膩而又復雜的內心情感,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展現了出來。[4]
(三)有力推動情節的發展
音樂在電影中,不僅能夠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更能夠在銜接電影結構上大展身手。音樂能夠將一些分散的鏡頭進行組裝,將一些不同時間、地點的畫面通過旋律自如地組合在一起。在王家衛電影中,這種通過電影音樂來完成的組合非常常見。王家衛電影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單片鏡頭數量眾多,有的達到一千多個,這些鏡頭無論是在人物動作、故事情節還是時間空間上都有著很大的跳躍性,很難實現畫面之間的連續自然,這就需要其他手段來銜接實現連貫。王家衛在影片中對電影音樂的運用,成功地實現了畫面的連貫性。在他的影片中,一段音樂就能完成鏡頭和場景和轉換。在《2046》中,王菲鉆進了男主人公的房間,將男主人公前女友的唱碟換掉,屋中開始彌漫《加州之夢》,同樣地,在情節發展上,她成功上位,替下了他的前女友。王家衛所特有的人物情感體驗、細膩的人物心理分析以及MV式的畫面鏡頭,看似散亂,卻得以在音樂中完美地呈現。可以說,在王家衛的電影中,音樂是電影各個結構和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
當前,越來越多地導演開始模仿、借鑒王家衛的電影音樂風格,例如,周星馳在《大話西游》中對音樂的應用,張藝謀在《有話好好說》中對音樂的運用等等,這些電影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王家衛電影風格的影響,“王家衛風格”證逐漸成為一個專有的電影名詞。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