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紅包”的背后:新媒體品牌營銷的要點
2015年春節,盡管微信、新浪微博和支付寶都推出了“搶紅包”,但微信紅包與春晚的互動,使其成為了新年的一道大餐,小小的紅包甚至有蓋過春晚風頭的態勢。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除夕當晚微信紅包收發總量超過10億次,18日晚八點至次日凌晨,春晚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更是超過了110億次。面對這一數據,我們在震驚之余,更多的應該是對其背后所蘊含的成功品牌營銷策略的挖掘與思考。
新媒體時代語境下,新理念、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不斷涌現,真可謂是日新月異,但通常只有非常少的佼佼者才能脫穎而出,廣泛吸引受眾關注、搶占市場制高點、獲取可觀效益,最終實現真正的成功。若是說失敗者有各自的不足,那么成功者有哪些共同點呢?我們不妨對微信紅包現象進行深入剖析,一探新媒體品牌營銷的成功要點。
一、要點一:了解受眾心理
了解受眾心理,滿足受眾需求,不僅僅體現在操作界面簡潔明了,更體現在設計要遵從受眾心理,尊重受眾體驗,不違背受眾認知規律和審美習慣,讓受眾感覺自然舒適。而微信紅包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就離不開上述這一點。
中國紅包文化源遠流長,新春賀喜送紅包,一直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可以說,紅包文化已經被深深地烙印在每個國人的血脈中,難以磨滅。所以,利用網購狂歡和紅包賀喜來進行移動支付的推廣,就屬于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追求利益,后者則是遵從受眾心理,有效突破了受眾的心理戒備。
而羊年紅包大戰中,微信紅包與支付寶紅包相比,兩者功能上大同小異,但核心賣點卻有所不同——微信紅包以“搶”為主,而支付寶則以“討”為主,一種是玩法,一種是規則。一字之差,帶給受眾的心理體驗卻是天差地別的。支付寶紅包對于性格內斂的中國受眾來講,多少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特別是在涉及金錢等物質利益的時候更覺得抹不開面子。而微信紅包的“搶”不僅提高了產品游戲性,而且讓受眾對這場紅包大戰產生群體性麻痹。隨機算法非常巧妙地突破了“發多大紅包合適”的心理障礙,趣味性遮掩了功利性,受眾更容易接受。實際上,了解受眾心理,遵從人的本性這一品牌營銷法則,算得上是新媒體品牌營銷的金科玉律。
喬布斯在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受眾心理的基礎上,創造了圖標式菜單、光感應、濕度感應、呼吸燈等討人喜歡的功能應用和產品服務,讓蘋果成為業界典范,成功實現了品牌推廣和營銷,這就是新媒體需要學習和借鑒的。
二、要點二:倡導娛樂精神
倡導娛樂精神,賦予產品游戲屬性和內涵,也成為了新媒體品牌營銷的一大手段和策略。就目前現狀而言,新媒體受眾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是時尚的領軍者和代言人,他們喜歡和追求新鮮的事物,所以娛樂要素已經成為新媒體品牌營銷的必備要素。
在微信紅包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就充分考慮了游戲性和可玩性的因素。從這個層面上講,微信紅包并非這正意義上的紅包,傳統實體紅包金額基本是在百元或千元,但在微信平臺上無數受眾為了幾元甚至幾分的紅包搶的“昏天暗地”,不亦樂乎。微信紅包所規定的單個紅包最高不超過200,就是為了將受眾關注點從金額多少轉向搶紅包的游戲中。同時,拼手氣能夠充分調動受眾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在充滿未知和無限可能的搶紅包過程中,體驗到游戲性帶來的一種愉悅和快感。這樣的成功案例還有許多,比如各類收益頗豐的桌游、手游產品,網絡影視、游戲的聯動等等,倡導娛樂精神,加強產品游戲化,已經成為新媒體品牌營銷的一大主導思維和成功要點。
三、要點三:依托移動社交
據權威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據艾瑞咨詢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微信、QQ等手機社交軟件,在移動應用日均覆蓋人數上位列前兩位,兩大社交應用共計占據所有移動APP總時長的20%左右。有著龐大受眾群支撐的超級社交軟件,成為了新媒體品牌營銷的最大助力,全面提高了品牌營銷的成功率。微信紅包自然也不例外。
客觀來講,基于微信人際傳播鏈上的6億受眾群,微信紅包就具備了一決高下的優勢。相比之下,支付寶紅包也具有很強優勢,但由于社交因素的缺乏,基本上不會引爆社交傳播。再加上微信平臺強大的分享與互動功能,每次搶紅包都會形成裂變式傳播效應。這種依托于移動社交軟件大獲成功的新媒體產品營銷案例還有許多,比如曾經火爆全球的Flappy Bird游戲就是如此。該游戲完全不同于市場上主流的炫酷、高清的手游,而是延續了手游最開始的簡單粗糙風格,在上架蘋果應用商店后,半年內很少有人下載,但卻因某宅男發掘并利用推特網、臉書網等知名移動社交軟件的傳播,一夜間火爆了全球,并一舉登上了北美區免費下載榜的首位,并長期占據,下載量突破了6000萬次。不難發現,依托移動社交是新媒體產品品牌營銷的一大成功要點,通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點四:商業營銷模式
最后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成功的新媒體產品一定不是口碑好、效益差的,聲勢浩大,可能盡是看熱鬧的,聲勢與效益不一定成正比。而優秀的品牌營銷,其重要前提就是滿足受眾的某種利益訴求,并可以據此構建起完善的商業營銷模式,最終實現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實際上,失敗的營銷案例比比皆是,曾經火爆一時的偷菜潮、團購潮等,他們獲得了非常高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但卻消沉在成功商業化的道路之上。還有,曾花大價錢進行市場廝殺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通過瘋狂燒錢的營銷模式擴大受眾規模,并曾創下日均訂單量超百萬的輝煌戰績,但其后的盈利布局卻步步維艱。豪不夸張地講,遵從本性、優化體驗、依托社交、訴諸娛樂,基本都是新媒體產品相較于傳統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商業營銷模式的缺失,卻是新媒體品牌營銷失敗的最大原因所在。總而言之,形式美、便捷性、高性價、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經成為新媒體成功品牌營銷的必備條件。歸根結底,微信紅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并不是因為它擁有強大的受眾規模,而是因為它憑借低成本、高效率和好創意進一步實現了移動支付的商業推廣,對構建微信完善的商業營銷模式創造了良好條件。
隨著移動社交媒體的迅速崛起及受眾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傳統媒體紛紛注冊微博賬號及微信公眾號,并嘗試依托移動社交媒體進行品牌推廣與營銷。同時,在受眾需求日益個性化的媒體市場,許多新媒體品牌不斷出現,它們不管是在傳播形式上,還是在媒體功能上都有別于傳統媒體。可以說,基于新媒體發展而來的媒體品牌,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日益成熟,有效填補了媒體消費市場中傳統媒體始終不能觸及的空白領域。全媒體時代語境下,網絡社區不斷細化,受眾體驗需求提高,媒體與受眾關系發生徹底改變,媒體品牌營銷理念也發生了巨大革新。
總而言之,新媒體要想取得品牌營銷的成功,就必須在了解受眾心理、倡導娛樂精神、依托移動社交和構建商業模式四方面下足功夫。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