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IP電影熱潮的原因及發展策略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知識產權”,泛指文化產業領域中文學小說、音樂歌曲、影視動漫、電子游戲等方面的內容版權。“IP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形象甚至一句話……但不管形式如何,一個具備市場價值的IP一定是擁有一定知名度、有潛在變現能力的東西。”①近幾年來,IP電影幾乎占據了中國電影院線的半壁江山,如音樂類的《同桌的你》《梔子花開》《愛之初體驗》《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網絡小說類的《何以笙簫默》《左耳》《萬物生長》《盜墓筆記》等;動漫類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游戲類的《古劍奇譚》《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熱門綜藝類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極限挑戰》……這些IP改編的電影不但獲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也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
一、IP電影熱潮的原因
近幾年來,IP電影幾乎占據了中國電影院線的半壁江山。IP電影的價值之所以被看中,離不開IP本身的優質內容與主題以及粉絲和觀眾早已形成的市場基礎,這些是票房的保障,也是IP電影熱潮的原因。
(一)IP本身的優質內容與主題
國家藝術一級導演、制片人、《孝莊秘史》導演尤小剛表示,IP熱關鍵是要“內容熱”,作品要講好故事,并引導受眾到健康的審美道路上來,而不能光想著“嘩眾取寵”,在內容上偷梁換柱。一個有價值的IP在呈現形式上,應該具有古風、魔幻、科幻等文化元素和藝術風格;在故事上,有著引人入勝的劇情;在世界觀上,有著對真善美、親情、友情、愛情、自由、公平、正義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價值觀上,每個作品的主題都應該有對人生意義的理解,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和認同。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廣大女性是有權利過更好的生活的,而不應該對生活將就與妥協。再比如說,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小王子》講述了一位來自某遙遠小星球的小王子,因為和一朵他深愛的玫瑰花兒鬧別扭,同時也懷著想要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離開自己的星球,進行了一場“星際旅行”的故事。最終,本不屬于地球的小王子帶著對生命的感悟,在蛇的幫助下拋棄沉重肉身——以肉體死亡的方式——返回自己的星球,去照料他的世界,愛護他的玫瑰花兒。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獲得了大量好評。成人世界會慢慢吞噬年少的天真,我們充滿技巧地和世界周旋,不動聲色,察言觀色,忘掉痛苦,承受艱辛,高歌猛進地奔向未來。當年該原諒的原諒了,該走的也走出來了,被欺騙被打擊被傷害的經歷統統都釋懷了,但是我們卻忘記了自己曾經是整個星球獨一無二的小王子。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應該不忘掉善,不忘掉傷,鍥而不舍地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去保護心中那未崩壞的地方,這才是《小王子》這個IP的價值所在。
(二)IP背后強大的粉絲群體
正如尹鴻教授指出的,每一個IP背后都有數以千萬計的粉絲,大IP具有高影響力、高貼近性、高關注度。②很多IP作品陪伴了粉絲成長,帶有青春記憶,因此不少“原著粉”會成為IP改編影視作品的免費傳播者,這是一種“情感眾籌”的表現。
比如說,韓寒和郭敬明兩位作家分別導演的電影就體現出巨大的粉絲效應。其中,《小時代》累計票房超過13億,《后會無期》的票房達到了6.5億。這樣的票房成績,是很多國內一線導演都是無法達到的。這些票房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兩位80后作家背后龐大的粉絲群體。他們擁有共同的青春記憶,會無條件地支持自己喜歡的明星。韓寒和郭敬明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簡言之,就是粉絲創造購買力。再比如說,由《鬼吹燈》改編的《九層妖塔》獲6.8億元票房;而《人在囧途》系列則已成為中國公路喜劇類型電影原生IP,在《泰囧》獲12.64億元創當時國內票房冠軍之后,《港囧》也獲得了18億元的票房;電影《火影》上映之初,“火影之夜”和“火之意志”就被粉絲紛紛刷上了熱門話題榜,上映首日就預售1000萬,票房2010萬;辛夷塢的《致青春》改編為同名電影,作為趙薇導演的處女作,獲得了7.1億元的票房;饒雪漫同名小說改編的《左耳》獲得了4.8億元的票房;開心麻花的話劇《夏洛特煩惱》改編成的電影獲得了14.4億元的票房;九夜茴的《匆匆那年》獲得了5.8億元的票房。獲得高票房的關鍵是粉絲的積累和培養,強大的粉絲群體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IP電影的發展策略
近年來,一些影視公司希望IP能夠快速實現利益轉化,于是就追求周期短、效益高的模式。他們急功近利的行為嚴重影響了IP的生態環境。IP電影想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就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打磨和沉淀。
(一)誠意打造IP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在IP熱的浪潮下,一些影視公司認為只要擁有了熱門IP,就能贏得高收視、高收益,從而不惜余力搶占IP資源。IP價格的虛高不下,大幅增加了IP劇的制作成本,影視公司不得不在內容制作上縮減支出,甚至流于“粗制濫造”。部分影視公司雖然占據熱門IP,卻沒有真正投入精力去打磨故事內容,僅僅熱衷于“短平快”式開發,以IP之名進行炒作宣傳。大多數IP資源脫胎于網絡平臺,語言風格、敘事邏輯和內容架構自由松散,“有的改編限于簡單復述、拘泥原作”“一些影片或內容庸俗,內涵思想膚淺……一味滿足觀眾的獵奇心態,品質低劣。”③這樣的IP劇只能造成IP品牌價值的損耗,嚴重影響了IP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事實上,不管是創作者還是出品方都是不希望看到IP迅速貶值的,他們希望自己創作的作品能夠讓更多人看到,而不僅是IP的“粉絲”。如何打動這些人,是創作者和出品方必須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創作者和出品方應該分工合作,各取所長,多制作一些有內涵、有思想底蘊、有人文關懷的IP作品。提升電影作品的文化含量、審美品質,在多樣化的電影創作生產中推出具有歷史深度、人性深度、審美深度的藝術佳作,走出IP電影未來的健康發展之路。
(二)挖掘大數據
《紙牌屋》是成功預測了市場前景的案例,它促使人們大膽地去憧憬大數據與電影內容生產的深度關系,即是否存在一種全新的電影內容生產模式。按照邁爾-舍恩伯格的說法,“建立在相關關系分析基礎上的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④大數據思維的目標是預測,而預測的關鍵就是為目標現象找到一個“良好的關聯物”,通過二者的相關關系來揭示目標現象的可能規律和趨勢。電影大數據主要是對內容大數據、渠道大數據、觀眾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可以用來比較準確地分析受眾需求。大數據的應用體現出電影生產開始向“受眾中心制”轉變,通過用戶數據的調研,實現針對細分市場的分眾傳播。大數據也貫穿影視項目評估、內容生產、宣傳營銷的全流程,比如市場、劇本、班底、制作等。經過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我們能夠了解到受眾的需求與喜好,從而根據受眾的需求和喜好去選擇合適的IP。
三、結語
IP本身并不是獲得良好口碑和高票房的制勝法寶,它只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優質內容的生產才是關鍵所在。我們應該努力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IP電影,通過這些IP電影去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IP電影才能在未來的電影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綻放耀眼的光芒。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