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主張“關乎天文以察其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強調人類的教育要與天地協調,符合人的本性。從本質上說,人文教育是指弘揚人性、重塑人的尊嚴,強調人文精神語文教學的教育。但是,語文界對于語文學科的認識,無論是學生從語文習得中吸取新義,還是教師從學生評價的立場上看,都普遍存在著對語文學科“工具性”的誤讀。誠然,字、詞、句、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是語文教學的永恒的任務,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最根本最具體的體現。現代語文教育根植于漢民族文化土壤上,又對祖國語言不斷繼承、鑒別、創新和發展。民族文化語境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對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化的認識、繼承和弘揚,尤其是對學生精神領域的人文素質的塑造。如果脫離民族文化語境,忽視人文教育,則很難說語文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語文教學本身也潛藏著人文精神、人文價值、人文內容、人文方法等,因為“語文”是人類文化精粹的聚合。“教學”是對這種文化精粹的釋放與傳遞,它面臨的是所有的教育個體。當前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人文教育。它的著眼點是人、人性,通過語文教學的手段完成人的發展與人的和諧。正如于老師強調到那樣:“沒有人文就沒有語文這個工具;舍棄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這反映了人們對唯智教育的憂慮和困惑,對傳播僵死的知識的反感好厭惡。語文教學五“人”現象、無人文精神的割據應該引起注目。
從語文教學所特有的形成功能而言,其終極功能是發揮語文的文化價值。語文的文化價值,是一個寬泛的范疇,從其表現形式上可劃分為:表現真的科學文化價值、表現美的藝術文化價值和表現善的道德文化價值等等。語文教材包容了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文化形態的文化層次,涉及到豐富的文化現象,潛藏著深刻的文化實質。語文所承擔的這種文化價值現象無疑是深不可測的,它的傳遞與學生習得的中介便是語文教學了。語文教學中深入人文教育,能潛移默化的構建學生健全美好的人格。“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確切的說,幫助兒童成為充分成型和完善發展的人。”未來社會需要各種品格和諧發展的人才,他們不僅要在高新技術的時代里成為優秀的勞動者,而且要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正確認識自我,善于協調自己與他人、家庭、集體、社會、自然的關系。因此,我們的語文課,理所當然地要成為人文主義精神教育的殿堂,應該認識美、體驗美、培養美。它的最佳境界應該是這樣:充滿著激情,傳播者美,富于啟迪和感召;引導學生熱愛自然,富于自尊。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其本意即是專注于“人”的世界,不同于應試教育專注于“物”的世界。學生語文素質完善和發展的前提在于語文教育要把學生的人格世界作為出發點,把學生的獨立人格還獨特個性作為首要的追求目標。而語文的這種文化價值一旦為學生所掌握,學生就會立足于真理與價值的精華的基礎上,具體地體現“精神性”修養。
從語文教育的內容來看,無論是古人的“文以載道”,還是今人的“工具性與思想性”、“人文性與工具性”。其本質目的是說明語文教學的“人學”特征。無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主體”價值得到尊重和挖掘,那么,語文學科的科學合理精,表現美的藝術創造精神,社會認識與行為的審美與博愛精神等會逐漸融入學生的心田。學生會在語文特質的探究、創新、鑒賞等的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師所期待的“教是為了不教”了。我們的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它們或熱情真純,或優美典雅,或令人感奮,或啟發深思,使學生在欣賞、贊佩的同時,觸發了某些思想。陶冶了某些情感,有時一個成功的文學欣賞課甚至能給學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回憶。小說《荷花淀》讓學生在會心的笑聲里領略了明朗、純凈的人格美和風光美,并進而認識到我們的民族性格的可愛與可敬。《荷塘月色》令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體驗到一種升華的美感,并且在跟隨作者追求解脫卻難以解脫的精神之旅中,體驗一種人生的況味。項羽靠巨鹿一戰開創了一代霸業,但僅僅五年,就在垓下四面楚歌當中喪失了天下,是什么力量扭轉了歷史?《鴻門宴》一課,使學生在深深的感喟中認識到人格的悲劇對歷史對人生的深刻影響。
優秀之作的美學內涵能被展示在語文課上,關鍵在于教師的綜合素養,在于教師的科學意識。如果人文意識淡薄,如果唯教參是尊,如果“主體”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那么,作品中的人類精神之美,歷史滄桑之美,就會被千篇一律的結構劃分,詞句分析,自已串講給肢解的所剩無幾,面目全非。因此,我們不能再一味追求基礎訓練而忽視了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心靈美的重要一課,引導學生用人文精神之美構建高尚的人格,語文教學責無旁貸。
從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前的語文教學應當構建以學生的人文精神為目標。但人文精神的相對抽象性,決定了這個目標的實現在語文教學中不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就無法可談了呢?顯然不是。
語文教學中構建人文精神的基本方法是理解、領悟、體驗、澄明。文化價值、人生道德、審美情感,不存在邏輯上的可證明性,則有賴于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設置情景的誘導,身體力行的感悟,形成一種充滿人性靈光的崇高的教學場。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藥投入自己的人生體驗。一個對真善美沒有深刻體驗的教師不可能以真善美打動學生的心弦,一個對藝術沒有較高鑒賞力的教師將學生帶入藝術殿堂。在語文教學中也要引入學生的人生體驗。不調動學生的健康心性是難以與藝術作品的真善美產生共鳴的不起的學生的積極興趣是難以與文章的文化道德情感融為一體的。
語文教學中不可輕視的人文教育。這是教學觀念的實施,它不同于教學方法的實施,但它可以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語文教學要重新煥發生機,關鍵在于教育觀念的轉變。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