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初中“大體育”教學觀探析-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標對傳統體育教學內容進行了根本性變革,要適應當前體育教學需要,就要樹立“大體育”教學觀,以期體育教學能真正滿足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將來的社會交往需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大體育”教學觀的若干思考。
關鍵詞:新課標 “大體育”教學觀
在新課標義務教育課程結構設計中,初中原《體育》課程改為《體育與健康》課程。這一變化,體現了人們對體育課的目標、內容、途徑以及教學觀念等方面認識的深化,是對傳統初中體育教育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新課標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為宗旨,與德、智、美等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新課程明確提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總體目標體系:(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投能:(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1]從這一目標可以看出,體育不再是原來簡單的“鍛煉身體”的概念,而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不僅涉及到身體健康,還涉及良好心理品質,健康積極的生活觀念等。《體育與健康》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從開放,發展和可持續的視野建立起“大體育”的教學觀。只有在“大體育”教學理念下,才能真正對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從而喚起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和體育人文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
1、確立“健康第一”的“大體育”教學觀,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礎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2]在這里,“健康”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僅僅指免于疾病和衰弱,還包括健康的體格,良好的精神、積極的心理狀態以及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等,即我們要樹立一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維度的健康觀。
只有從“健康第一”的“大體育”教學觀出發,才能把健康教育作為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的主要手段,最終實現學生在生理、心理、社會意識等各個方面的成熟,為其終身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 樹立“以人為本”的“大體育”教學觀,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觀,就是要突出人在體育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人的發展。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人既是教育的中心、出發點,又是目的和歸宿。“以人為本”穿體育教育的全過程。
具體而言,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的健康和發展為根本。既要尊重大多數學生的最大利益和最佳終極標準,又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滿足和發展。 “以人為本”意味著要把學生的利益當成一切制度設計和方式創新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因此,中學體育教學中“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最基本需求為中心,研究中學生體育需求與健康發展的關系和規律,并據此進行制度設計和體制創新。
3. 拓展“全時空”的“大體育”教學觀,促進學生全程發展
既然健康是一個包含生理、心理和社會內容在內的多維概念,那么體育教育的時空就要進行拓展,不應該只拘泥于傳統的體育課堂。要強化體育教學的“內外”結合,拓展體育教學的“時空”。這是“大體育”教學觀的又一內在要求。
課堂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必要場所,是保證學生體育鍛煉剛性指標的重要條件。通過課堂體育教學,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體育精神,掌握必要的技術要領,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團隊合作,感受集體活動帶來的愉悅,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
良好體育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享受體育所帶來的益處和樂趣。因此課堂內外結合,拓展體育教學的時空,是體育教學活動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徑。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體育活動的特點以及生活、家庭和社會結合的具體方法,創造性地選擇和創新適合家庭和社會生活的體育人文項目,這是使“體育”跟隨學生走向課外,走向社會和家庭的動力之源。
4. 構建“多育并舉”的“大體育”教學觀,形成學生全面發展的新體系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突破了以往體育教育以競技體育為主的內容體系,重新確立了體育課程教學的新框架,重新構建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為主要內容的新課程框架,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教育的內容范疇。“大體育”觀念教學觀,要統籌考慮體育、健康和其他各種教育因素的有效配合,主要從“動育、心育、食育、性育、勞育”等方面整體規劃,科學設計。“動育”除包括傳統的體育技能訓練以外,還包括對運動興趣的培養,體育道德意識的培養以及體育人文知識的培養。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既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方式,更要培養樂觀、自信、勤奮、堅韌、果斷、勇敢等優秀意志品質;“食育”是指科學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營養知識;“性育”是學生對性知識的了解和性行為的克制。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正值生理發育成熟時期,通過性知識學習,打破性神秘,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勞育”是指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自我服務性勞動或志愿勞動,以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和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整理。
【2】《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