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戲曲創作感悟--以即墨柳腔為例
即墨“柳腔”作為中國戲曲藝術的內容之一,屬于中華民族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柳腔”具有較為明顯的地方小劇種特點,即傳承者較少、流行范圍較小等等,但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多樣性的,正是由于無數個地方小劇種構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戲曲文化。自我國在2013年頒布了關于地方戲曲的保護與扶持相關文件以后,昆曲、越劇及豫劇等省級的知名劇得到保護,如“柳腔”、南音等地方小劇種也得到人們的重視。“柳腔”具有較強的民俗性和小眾性,其語言特點以口語化的方言為主,和當地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地方文化較為濃郁,其傳承的意義與結構是與眾不同的,早已在人們的認知中得到傳承,而創新“柳腔”劇種的劇目也是現代傳承者肩負的時代使命。受大環境的影響,“柳腔”的劇目創作并不容易,傳承者任重而道遠。
一、即墨“柳腔”創作的主體條件不足
“柳腔”屬于地方小劇種,其市場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受土地制度改革的影響,農村文化水平的逐漸提升,人們對小劇種的關注已大不如前。政府會定期組織下鄉演出活動,城鎮化的經濟、文化發展,已經逐漸改變了群眾的文藝形式,“柳腔”占據表演的時間并不多,而“柳腔”表演的場地也從鄉村舞臺變為劇場舞臺,不再是家族傳承的形式,反而迎合了社會的發展。從前是家族的演出形式和傳承形式,如今是需要在社會中謀生存,因為現代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所以舊的演出形式也不能再適應如今的社會環境,否則將會使“柳腔”面臨著傳承困難的困境。如今關于“柳腔”文化發展的當務之急是獲得群眾的認可度,為“柳腔”戲曲走向社會舞臺奠定基礎,原來的“柳腔”文化扎根于鄉村中、群眾中,靠鄉村的戲臺就可以養活家族,但現在是要將“柳腔”作為一門戲種藝術,培養專業的民間戲曲班社,盡管民間的業余戲班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在群眾中謀生,組成業余戲班的人員既有票友,也有家族式的傳承者,只因無法舍棄祖傳的技藝,在農閑時或年關時進行義務演出,可以在半職業的狀態下參與到演出中來,但是由于民間的業余戲班具有較高的不穩定性,所以在戲曲傳承中也力不從心,而且“柳腔”劇目的創作難以依賴業余戲班的人員,盡管他們有祖輩傳承的技藝,但“柳腔”演出已經不再是他們的謀生技能,所以也就無法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柳腔”劇目的創作中來[1]。
二、即墨“柳腔”創作的受眾群體減少
地方性的小劇種本身的受眾群體就不多,而且“柳腔”現存的演員趨于大齡化,年輕演員非常少,那么就意味著“柳腔”將失去一些青年受眾群體。而一項文藝劇種,失去觀眾就等于失去了藝術的根基,沒有觀眾欣賞的藝術難以稱之為藝術。現代人的審美主要來源于視覺,其次是聽覺、觸覺及味覺等等,視覺上能否給人們以全新的感覺,吸引人們關注“柳腔”劇目,就需要傳承者對“柳腔”劇目加以創新和改變,但是由于演員的老齡化,演員能夠接受的創新幅度并不大,也就是說,如果創作者融入過多的新鮮元素,可能會引起演員的反感,還有可能使“柳腔”喪失了原本的色彩。以國粹京劇為例,傳統劇目有《四郎探母》、《空城計》等等,這些傳統劇目的唱腔非常渾厚,而且變幻莫測,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也編排了一些新的劇目,如《紅燈記》、《沙家浜》等等,唱腔就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演唱形式也更加簡單。如果在“柳腔”的創作中沿用京劇走過的創新路線,演員是否能夠接受這種創新、老年的觀眾是否能夠接受這種創新、這種創新是否能夠為“柳腔”帶來新觀眾,都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2]。
三、即墨“柳腔”創作的求同存異發展
盡管“柳腔”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困境,但“柳腔”獨有的特殊性,也使其得到延續。“柳腔”在現代的傳承中需要注意的是,受眾群體多數為老年人,觀眾的斷層會影響演出的質量,許多優秀的演員可能會轉行,那么“柳腔”的發展就缺乏核心動力。在創作“柳腔”劇目時,創作者要保留“柳腔”的特色,即語言方面的獨特性,增強文化認同感,令觀眾在欣賞劇目時可以形成共情,那么這樣的“柳腔”劇目才能算作是優秀的劇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公共產品,現代人所創作的“柳腔”劇目也屬于新時代的文化,因而劇目創作需要體現現代人的文化思想,詮釋新時代人們的精神理念與文明風氣。創新也是一種保護,是對小劇種的內涵保護,要想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長久的繼承,就要在每個時代融入一些創新的元素,才能使文化藝術歷久彌新、永不衰敗。這種活態的保護措施,屬于主動接受型的保護措施,新創作的劇目也體現著作者的文化觀與價值觀,創作者可以加強對劇目語言表征的塑造,從表演形式與聲腔特征等方面協調本土的地方文化,再加強身份的認同感,可以喚醒觀眾對藝術的情感[3]。
結束語
現代人在創作即墨“柳腔”的新劇目時,必然會面臨著一定的難題,這也恰好說明了“柳腔”的傳承者需要深入根植于當地的文化土壤中,加強方言文化與小劇種之間的紐帶維系,以地方文化為核心形成強烈的戲劇文化認同,才能夠為“柳腔”尋求有效的發展路徑。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007hgw.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