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設計中傳統美術紋樣的現代轉譯研究
當前,文化軟實力已然滲透到市場競爭的各個領域,文化認同與本土特色正愈發成為品牌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要素。食品包裝要想把握好差異化競爭趨勢,就應超越功能性需求,將包裝打造為文化傳播的物質媒介,使其充當文化敘事與情感溝通的載體。而傳統美術紋樣具有獨特的符號體系與象征意義,可為現代食品包裝提供豐富的設計資源。
一、遵循針對性原則,確保紋樣應用與產品內涵和品牌文化保持一致。傳統美術紋樣往往蘊含深刻的文化寓意,這種寓意的精準提取與轉譯,需建立在對產品屬性、品牌價值觀及目標受眾深度解讀的基礎上。例如,設計一款兒童零食包裝時,設計師可基于兒童年齡特征,提取和應用蓮蓬娃娃紋樣、虎頭紋樣等,此類傳統紋樣有著健康聰慧的寓意,可傳遞出品牌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懷。此外,對于地方特產類食品包裝,設計師應重點應用地域性傳統美術紋樣,使紋樣成為地方文化故事的視覺載體。例如,為四川食品設計包裝時,設計師可以將三星堆青銅神樹紋作為核心視覺元素,將古蜀文明中“青銅樹連接天地”的神話意象轉化為“川味文化傳承”的現代敘事。設計師在運用傳統美術紋樣時需保持紋樣的文化內涵及其與產品的契合性,如將象征“富貴吉祥”的牡丹紋盲目應用于主打極簡輕食的代餐產品包裝,會導致紋樣寓意與代餐產品低脂、便捷的核心訴求產生語義沖突,削弱文化轉譯的有效性。因此,設計師需要在設計企劃階段對傳統美術紋樣進行深度考察,理解其文化內涵與精神寓意,確保與產品、與品牌所要傳遞的語義相呼應。
二、遵循藝術性原則,實現傳統紋樣與當代設計理念的有機統一。傳統美術紋樣是歷史沉淀下的視覺符號,本身就具備歷史的拙樸感與厚重感,這種特質是文化辨識度的核心,影響著當代消費者的審美體驗。針對此情況,設計師應立足當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在保留傳統美術紋樣文化基因的基礎上,突破傳統形態的固化表達,通過抽象化、幾何化、動態化等手法實現視覺創新。設計師可提煉傳統美術紋樣的輪廓。傳統美術紋樣的具象形態往往包含復雜的細節與層次,設計師可以提取其核心輪廓并加以簡化。例如,故宮食品“朕的火鍋”系列包裝以清代宮廷“海水江崖紋”為靈感,將原本層疊的海浪具象形態抽象為流暢的波浪線條,以漸變藍紫色填充并搭配燙金工藝。這種輪廓提煉不僅能保留傳統紋樣的威嚴感,更能通過極簡線條適配現代高端餐飲的視覺定位,使傳統符號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設計師也可將傳統紋樣分解為獨立符號單元,通過重復、錯位、漸變等構成手法進行重組。在日本一款抹茶包裝設計中,設計師將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的浪花元素解構為幾何化的波浪模塊,將低飽和度的抹茶綠與米白色重新排列,形成具有呼吸感的現代肌理。這種解構不僅弱化了傳統版畫的厚重感,更通過色彩與形態的重構傳遞了抹茶的自然屬性。安徽銅陵“童仙子”牛肉醬包裝則將商周青銅器上的云雷紋分解為流動線條,隱喻“百煉成鮮”的制醬理念,而且設計師還將銅陵當地傳說“四喜銅娃”的意象簡化為萌態卡通形象,以符號重組將傳統紋樣從歷史敘事轉化為現代消費符號,實現了文化記憶與產品功能的有機融合。
三、遵循適度性原則,避免過多應用傳統美術紋樣元素造成視覺混亂。傳統美術紋樣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但往往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與敘事性,若在包裝上進行無節制的堆砌與疊加,易引發視覺認知混亂,導致文化符號的傳播效果適得其反。比如當龍紋、云紋、吉祥紋等多種紋樣同時出現在包裝上時,若未通過大小對比、色彩區隔或疏密節奏建立視覺秩序,便會形成類似文化符號大雜燴的混亂的視覺效果。對此問題,設計師在應用傳統美術紋樣時需做好權重分配,通過“語義優先級”原則確定紋樣的占比與呈現方式。例如,在設計某養生食品的包裝時,可以將“壽桃紋”作為核心視覺要素,但僅在盒身側面以淺浮雕工藝微縮呈現該紋樣,主體空間則留給產品原料攝影與文案信息,紋樣只作為文化背書而非視覺主角存在。在設計系列包裝時,設計師可以將傳統美術紋樣分撒到每種產品的包裝上,例如某品牌的非遺系列包裝,每款僅選用一個核心紋樣(如蘇州緙絲、天津年畫),通過放大、變形等手法使其成為視覺主體,其余空間以單色塊或極簡線條平衡,確保紋樣信息的純粹性。此外,設計師可以選擇將傳統美術紋樣通過印刷、燙金或浮雕等工藝呈現在包裝基層,比如故宮食品“朕的茶”系列包裝,僅在盒蓋中心位置提煉簡化的宮廷團花紋樣,搭配大面積素色背景與燙金工藝,通過底層紋樣聚焦的布局策略,使文化符號成為視覺錨點而非信息干擾項,既保留了傳統紋樣的精致感,又符合現代包裝的審美邏輯。
傳統美術紋樣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需要設計師兼顧產品特性的呈現、文化底蘊的表達以及消費者的體驗。對此,設計師需要深入挖掘傳統美術紋樣的文化內涵,以當代設計語言激活傳統美術紋樣的文化基因,使古老的視覺符號在食品包裝中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情感紐帶,既滿足消費者對文化認同的心理需求,又為食品品牌注入獨特的文化競爭力。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報》 http://www.007hgw.com/w/qt/35714.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