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媒體時代推進高職院校共青團建設的思考——教育論文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當下以微信、微博、門戶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已日益取代報紙、雜志、廣播等傳統媒體。新媒體技術自上個世紀中葉受到關注以來,已在短短半個世紀內日新月異,影響著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可謂給當今時代貼上了自己標簽。當代青年生于新媒體時代,長于新媒體時代,他們社交溝通以及獲取信息的方式離不開網絡與新媒體技術。高職學生正處于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迫切需要正確引導的人生階段,新媒體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都根深蒂固。高職院校團建工作必須緊握時代脈搏,用青年學生最為熟悉的方式開展工作,切實利用新媒體做好高職學生的思政教育、組織管理和服務創新等團學工作。
一、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團建工作的特征
新媒體是當代青年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從而也是高職院校團建工作不可忽視的一環。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團建工作特征體現為挑戰和機遇并存。
(一)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團建工作面臨挑戰
1、思政引領和實利享樂的博弈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團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高職學生重專業理論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掌握,比較不重視政治理論的學習以及個人思想境界的提升。在新媒體時代突顯實效,多便捷信息、重既得利益的背景特征下,高職院校學生通常對思想意識、道德規范、政治觀點等方面的深入探究缺乏熱情,對思想道德建設和健全人格的養成等內化于心的工作有所忽視。于此同時,高職學生的思想防線不夠穩固,容易受到享樂主義、實利主義等不良風氣的蠱惑,當下青年重物質享受,輕內在修為的弊病凸顯,均給高職院校的團建工作帶來不小挑戰。
2、陣地建設和大眾傳媒的矛盾
“人人可發聲,處處能傳播”是新媒體時代一個典型特征,大眾傳播媒介(Mass media)無處不在,融入到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常交際的各個方面。大眾傳媒不僅提供了海量的訊息和快捷的傳播,同時也暴露出多媒體時代信息爆炸背后良莠不齊、未經甄別、難以撤銷的隱患。高職院校共青團建設要想利用新媒體建立起自己的陣地,除了做好自身的宣傳以外,還必須與眾多消極的干擾和負面的信息做斗爭,需要引領青年學生擺正三觀,并培養他們在新媒體時代復雜的信息環境中,獨立自主地辨別篩選,從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
3、文化育人和文化快餐的沖突
新媒體時代孕育出極具個性的新興文化,其特征表現為簡潔、新奇、隨性、淺顯。就拿表達文化來說,受到網絡技術變革的影響,由年輕人首先接受并傳播開來。近二十年倆經歷了從紙質書信日記到網絡博客日志,再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的演變,個體表達情感的方式愈加簡單短小,即興開放。這種新型文化認知順應當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亟待流露的個性和情緒,但文化快餐充斥的副作用是對深層難懂的傳統文化的淡漠。青年變得熟知時興的網絡用語,卻記不住幾句經典的詩詞歌賦,過分推崇淺顯新奇的文化體驗,而不喜好深沉雋永的傳統經典。共青團建設中借用傳統文化熏陶,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達到文化育人的愿景在新媒體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新媒體背景下開展高職院校團建工作充滿機遇。
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推進共青團建設路子更寬了,受眾更廣了,效率更高了。首先,新媒體時代為高校共青團建設提供了各式各樣傳播媒介,為團建工作搭建了充足的平臺。無論是消息的傳達,還是人與人的交流,都方便快捷、暢通無阻。其次,新媒體時代的共青團宣傳工作更加豐富多彩,青年學生喜聞樂見,受眾面和響應度空前高漲,宣傳陣地的建設有了穩定的保障。最后,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具有時效性,工作的進行不再因為溝通滯后而受阻。信息來源渠道亨通,青年學生對信息的獲取也化被動為主動。借此,有助團建工作引導青年積極向上,培養青年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用好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團建工作的意義
(一)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實現立德樹人
共青團是在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組織,是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力量。引領廣大青年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決貫徹黨的各項理論、路線、方針,培養青年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共青團建設應該突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好新媒體,一方面及時掌握學生的喜好和動態,進行幫扶和糾正,另一方面穩固宣傳和教育陣地建設,弘揚正能量,時刻引導學生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行為和思想雙管齊下,樹立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思想修為、道德素養和意志品質。
(二)豐富活動調動興趣,挖掘個性潛能
共青團建設是充滿活力的工作,是高等教育里一抹亮麗的風景線。新媒體時代賦予共青團活動更多樣的形式、更豐富的途徑和更精彩的效果。如今,諸多活動可以通過網絡問卷、投票、答題等形式開展。新媒體技術也為第二課堂的開拓提供質的飛躍,學生通過網絡視頻會、慕課、易班平臺等方式開展互動。共青團活動的宣傳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等途徑傳播,而且信息傳達的實效性及覆蓋面得到保證。在新媒體的幫助下,青年學生參與團學活動的熱情更加高漲,全情投入后的收獲也更大,活動呈現的效果更加顯著。
對于高職院校的團建工作來說,合理運用新媒體資源,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挖掘大學生的個性和潛能。高職學生普遍對于專業學習缺乏自信,但多數對于校園活動懷有興趣。善用新媒體提高活動的效應和魅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寓教于樂,增進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開發大學生的潛能,激勵學生的求索精神。
(三)促進職業技能鍛煉,培育工匠精神
高等職業教育注重職業技能的學習和職業素養的塑造,高職院校的團建工作也要圍繞增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學習的主線進行,特別是引導學生培育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在大學階段能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掌握應有的職業技能,樹立成為新時代能工巧匠的職業目標。
新媒體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行業技術也飛速更新換代,及時掌握行業動態,不斷進行教育改革是產學結合,做好高職教育的必經之路。高職院校團建工作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只有不脫離時代特征,緊密集合專業技能學習,注重精神層面的引導,高職院校的團建工作才能做實。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一方面幫助高職團建開展技能訓練相關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高職團建占領思想陣地的重要途徑,在德育引領智育的關鍵環節起到重要作用。
三、新媒體時代推進高職院校團建工作的抓手
新媒體時代是充滿生機的時代,是最適宜年輕人個性、思維、興趣發展,能夠給予青年最多機遇的時代。高職院校的共青團建設不應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應該緊抓時代脈搏,以積極的方式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新媒體時代推進高職院校團建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思想政治的引導
高職院校的共青團應該利用新媒體時代特征,利用線上線下的新媒體手段,建立穩固的思想陣地,研判意識形態,及時有效地傳播正能量,引導青年學生相信科學,樹立堅定的信念、正確的理想、積極的三觀。讓學生能夠遠離外來思潮的滲透、封建迷信的侵蝕以及不良風氣的腐化。比如開設青年網絡公開課、推送積極向上的公眾號文章、進行各類公益倡議和志愿宣傳服務等手段,利用新媒體優勢,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高職院校共青團建設的全過程,才能始終掌握開展教育的主動權,培養順應時代的有為青年。
(二)專業技能的學習
專業學習永遠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環節,特別是對高等職業院校來說,專業技能教育應該融入到教育的全過程。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的團建工作應該秉持輔助學生專業技能教育的宗旨,把技能實訓融入學生活動,讓社團活動推動專業學習。如通過技能活動月開展技能比武,廣泛宣傳專業學習標兵來樹立榜樣,搭建多媒體平臺增強技能學習,通過網絡講堂來弘揚工匠精神等,均是新媒體時期,高職院校團建工作帶動專業教學的好途徑。高職院校共青團要善用新媒體工具,大力做好技能競賽和校企合作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培養敬業吃苦、精益求精、銳意創新的新時代青年,引領廣大學生在專業技能學習中尋得奮斗目標和畢生志業。
(三)日常管理的落實
學生日常管理的有效進行是困擾很多高職院校團建工作的一大難題。新媒體時代信息的便捷和娛樂方式的多樣性使很多青年養成懶惰享樂的壞毛病,高職院校里的網游網癮青年不在少數。高校團建工作要想改善學風校風,必須順應新媒體洪流,利用第二課堂與信息化管理來進行齊抓共建。教育方面開展第二課堂成績單,搭建青年溝通交流的新平臺,利用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和講座寓教于樂,讓網癮學生走出宿舍,借參與協會和社團,嘗試與人溝通交流,挖掘自身潛能,尋找到學習的樂趣。管理方面利用信息化平臺以及智能管理系統及時有效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違紀信息,從犯錯的初始就進行教育糾正,同時也發展了家校聯動機制,實現家校協同育人。智能化的監督管理,改變了傳統人盯人手段的弊端,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曝光,極大程度地約束了心存僥幸的同學,使日常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四)行為習慣的養成
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欠佳,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普遍存在不注重行為養成教育的缺陷。共青團工作可以嘗試利用微信、微博和門戶網站發文,以傳統佳節宣傳及慶賀活動等形式,結合優良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的弘揚,提升青年學生的內在涵養和道德情操。同時借助多平臺傳播教育短片,運用網絡倡議和評比投票,抑或多渠道曝光不文明行為等方式教育大學生做有文化、有素質、講禮儀的新時代青年。
(五)創新創業的培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團建工作的一大亮點,無論是“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還是“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許多雙創大賽已經是匯聚國內外各個高校青年的舉國矚目的賽事。荔枝微課、OFO共享單車、編程貓等金牌項目都是通過大學生的奇思妙想在新媒體時代應運而生的偉大成果。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新知的魄力,創新創業大賽金獎項目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互聯網+”無水運活物技術便是杰出代表。高職院校團建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學習和競賽,是順應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更深層次素質的要求,也是突出新時代團建工作亮點的重要抓手。
新媒體時代推進高職院校團建工作充滿機遇和挑戰,新時代造就新青年,也賦予高職院校團建工作新的意義和使命。唯有順應時代主旋律,緊抓高職教育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高職院校的團建工作方可快速穩步地推進。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www.007hgw.com/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