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職教思想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中國特色學徒制路徑研究
黃炎培先生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創始人,他在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了富有創見的職教思想。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前提下,將黃炎培職教思想中的精華應用到現在的職業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黃炎培職教思想的主要價值
(一)突出社會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黃炎培是社會化辦學的典范,其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實行的就是校企合作的社會化辦學模式,中華職業教育社得到了企業家的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持,而且在學生的培養上也得到了企業在實訓、實踐上的幫助。社會化辦學緊緊貼合了社會需求,既注重理論學習,也注重實踐訓練和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強調知識的應用。在教學方式上,強調體驗式教學和模擬式訓練。
(二)注重職業教育的實用性
黃炎培非常注重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提出“打破平面的教育,而為實體的教育”、“改文字的教育,而為實物的教育”等思想,黃炎培提倡教育必須聯系實際,不能脫離實踐,學校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所學能為所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要與雙創緊密結合,要注重學徒制培養方式,職業院校與企業密切合作,發揮雙導師培養的優勢,實現學生畢業即就業,學到的知識技能可以直接應用于實際的工作中去。
(三)注重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的培養
黃炎培提出職業教育要培養“敬業樂群”的專業技能人才,也就是在技能人才的培養上,不僅要注重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個人職業素質、職業精神的培養。沒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職業教育就會失去方向和靈魂,培養出的學生只能淪為產業的工具。在今天,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通到職業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在高職院校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通過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出不但具有良好技能,而且具備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的學生,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撐,真正發揮好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一)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新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體現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部過程中。緊緊抓住創新是第一動力,圍繞國家重大創新戰略需求,針對創新創業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養,制定適應于創新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搭建培養平臺,創新培養方式。在跨學科的知識體系上、與專業知識的融合上、在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上協調發展,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分類因材施教,使學生得到全面協調地發展。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注重生態文明,貫徹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創新創業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土壤,學校與企業緊密聯系,采取開放的心態加強與企業合作,緊跟社會需求。學校打造好平臺,實現各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資源、實訓等軟硬件上的共享,同時對接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不斷拓展共享資源。
(二)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學生畢業后就進行自己的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措施,是為了推動國家的創新發展戰略和經濟的轉型升級,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創新創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畢業之后無論是從事一般職員的工作,還是從事管理工作,或者進行自主創業,都能深入理解并踐行企業家精神,具備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勇于承擔責任,具有國際視野。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對學生培養的現實需要,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高校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就要融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以及與之相匹配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在人才培養機制上,要充分發揮學校、社會的雙向機制,深化校企合作、學徒制的培養,打造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不斷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交流合作。
三、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成效
中國特色學徒制是在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踐行黃炎培職教思想,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國前期的試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進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契合
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這也就要求學校的培養必須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要的途徑,而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深入推進將進一步促進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契合。中國特色學徒制雙主體育人的過程中,在增強學生專業水平的同時,結合具體工作場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和針對企業對技能人才的具體需求進行的定向培養,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2.推動校企合作不斷深化
在過去,校企合作主要還是停留在學生實習實訓方面,而中國特色學徒制強調的是雙主體育人,企業實際上已經參與到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推進解決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企業通過與學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人力資源優勢,提高自身招工的質量,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推進也降低了小企業的用工成本,省去了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上的費用。
3.推動人才培養方式創新
中國特色學徒制實行的是雙主體育人的培養方式,學生只有在具體的崗位實訓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補充到自身的育人體系中,按照學生、學徒的雙重身份以崗位為依據進行實戰化培養,從而拓展學生培養途徑,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在實踐中提升學生培養質量。
四、基于黃炎培職教思想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中國特色學徒制路徑研究
(一)加強觀念理念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不高,認為進入高職院校的都是高考分數較低、基礎知識薄弱、綜合素質較低的學生,職業教育的學歷層次低,就業前景也不如一般本科院校。我國的學徒在社會上被認為地位低下,家長、學生參與學徒制的顧慮較多。而很多家長傾向于讓子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對創新創業也存在一定的誤解。觀念理念的轉變至關重要,需要逐步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利用《職業教育法》的實施、職教本科的推行等有利契機,加強對我國職業教育和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宣傳。政府引導逐步提高技工人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使學徒、技工更好得到社會的接受和認可。
(二)學徒培養融入創新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
要在中國特色學徒制中融入創新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一是要打造校園文化,邀請大國工匠到校園舉行講座,分享其成長過程,現身說法激勵在校學生,潛移影響培養學生。二是企業文化進校園。邀請企業高管、業務骨干到學校進行宣講,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創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三是老師是精神傳承的關鍵。在中國特色學徒制中,不管是企業的老師還是學校的老師,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技藝的追求,對創新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追求,在學習實踐中踐行精神的傳承。
(三)增強各參與方的積極主動性
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推行存在政府、學校參與積極、企業、學徒參與性不高的問題。要提高企業、學徒的參與積極性,一是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學徒的權益,使學徒可以獲得崗位津貼等經濟收益,在學習中可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等級證書等教育收益。二是政府對企業進行相應的補貼,以彌補企業在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中付出的成本,鼓勵企業提供學徒制崗位,降低學徒培養的風險。三是進行校企聯合招生,通過與優質企業合作進行聯合招生,可以提高學生報考的積極性,提高生源的質量。
(四)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
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是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發展好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執行保障。前期學徒制的試點主要是教育部組織推進的以學校為本的現代學徒制和人社部組織推進的以企業為本的新型學徒制,由于是由不同部門組織實施,在實際運行中就會出現多頭管理、制度壁壘等問題。中國特色學徒制就是融合了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的優勢特色而提出的,要有效推進中國特色學徒制,打造創新創業培養體系,就需要國家統一管理,指定專門機構負責中國特色學徒制的組織實施、信息傳達和信息上報。同時,搭建政府、企業、學生參與的平臺,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現代化的先進管理體系。
(五)提高服務于創新創業的師資水平
中國特色學徒制是企業和學校雙育人的制度,提高師資水平,是有效推進中國特色學徒制、創新創業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教師準入機制。參與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教師需要有一定的選拔準入標準,對學校教師而言,在滿足學歷要求的同時需要具備一定年限的企業工作經歷,既可以進行專業理論教學也可以進行具體創新創業實踐的指導,對企業教師而言,需要具備過硬的技能、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達到標準的才被聘為中國特色學徒制教師,并進行定期考核。二是建立雙導師交流機制。學校教師更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企業教師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傳授,通過加強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進行創新,培養出高素質學徒。三是建立雙導師創新合作機制。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建立團隊加強合作,針對企業發展中面臨的技術難題,共同合作進行創新研發,積極實現研發成果的轉化,指導學生在參與創新研發過程中得到理論和技能的提升。
(六)構建符合人才需求的培養體系
科學制定培養目標,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中國特色學徒制目標體系,培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意志品質,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本領,通過細化目標,使課程設計更具針對性和生命力,以最大程度地開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質。編制融入創新創業的中國特色學徒制雙主體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以課程設置為基礎,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到中國特色學徒制中,校企雙方以課程為載體,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采用彈性學分制。鼓勵學生更多地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內容、企業實踐項目選擇合適的學習時限。
(七)加快標準體系的建立
我國在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推行過程中,形成了較多的經驗做法,但是融入創新創業,在標準化組織體系、評價體系等的構建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標準化的構建是中國特色學徒制推廣中應對各種困難挑戰的必然選擇,是整個過程、環節、人員的管理標準體系。依據創新創業學徒制培養的知識點建立教學標準和考核標準,參照技能等級證書標準、1+X標準構建學徒制標準。國家需要明確學徒制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標準和評價的組織實施,構建政府評價、企業評價、第三方評價等多維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同時結合學生在創新創業培養中做的相關項目,給出全面的評價,一是要肯定成績。二是要指出問題所在,尤其是項目失敗的時候,要重點評價學生表現出的創新精神。三是要關注成長性,依據商業周期,從產品、管理、效益等維度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進行評價,如果實現良好成長,說明創新創業較為成功,如果出現負增長,則需要組織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診斷、評價和指導。
本文來源:《人生與伴侶》http://www.007hgw.com/w/xf/3105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