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研究——以“莫言現象”為例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報告測算,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國網民的數量達5.55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1.4%。1在網民的職業分布中,學生占比為28.6%,遠遠高于其他群體。2。另據調查顯示,目前全國91.5%的高校擁有報紙,90.2%的高校擁有廣播,75%的高校有新聞網。3站。高校校園網絡媒體以校園新聞、學術動態、文化活動、時事評論等為主要內容,逐漸成為高校校園輿情生成與傳播的重要陣地。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試圖從傳播學角度出發,以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新聞網站為研究的目標媒體,以“莫言現象”對具體研究對象,分析該地區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生成機制與傳播特點。
一、研究問題
在目標媒體的選擇上,本文參照教育部下屬網站——中國大學生在線——于2012年評選出的全國百佳高校校園網站的結果,并以西南地區入選的12家校園新聞網站為最終目標媒體;用以內容分析法為理論依據,對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各高校網站對莫言的關注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各網站的站內搜索,本研究共獲取關于“莫言”的研究文本111篇(含新聞、帖子、微博等),其中新聞類文本49篇,帖子與微博類文本62篇。
二、文本分析
(一)數量呈現:時間和意見領袖因素導致關注度的差異
統計發現,從2012年10月媒體報道導莫言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開始至今,上述12家西南民族地區的高校校園網站發布新聞、帖子、微博共計111條;其中以10月為發布高峰期,在數量上達到70篇,超過了11月與12月的總和;經過近一個月的密集關注之后,各網站對莫言的關注在11月份呈現出低谷,直到12月份莫言赴瑞典領獎才再次小幅反彈。
除了在時間上呈現出關注強度的差異,本研究文還發現,意見領袖的活躍與否也是導致各高校校園網站輿情呈現差異的因素之一。
在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對莫言現象討論最活躍的是重慶郵電大學紅巖網校,其次是西南大學青春縉云網站,第三是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相較于其他幾家高校校園網站,上述三者一個明顯的共同點表現在,其下屬論壇與微博的活躍程度較高;而論壇與微博的活躍很大程度上則是依賴于網絡意見領袖的帶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00余篇的文本中,其原創比大大小于轉載比。在所抽取的研究文本中,新聞類原創文章僅占29%,微博原創率為37%,論壇帖子的原創率僅為21%。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校園網站主動設置議程的能力有待加強,校園網站在熱點與議程的把握上容易為社會媒體所左右。
(二)議題呈現:議題設置隨時間與地域的變化而變化
從10家網站對莫言關注的主題分布上可以看到,各網站對莫言的關注主題大致可分為:獲獎及領獎信息、莫言其人與其作品介紹、對莫言獲獎的反思三大層面。
從時間維度上觀察,不同時間段各網站呈現的議題各不相同。在2012年10月份,各校園網站對莫言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對莫言獲獎這一信息的轉載與擴散;到了2012年11月份,各網站的議題開始逐漸由莫言獲獎這一信息轉移到對莫言作品以及諾貝爾獎意義的討論;在2012年12月份,各網站的議題再次發生變化,其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莫言赴瑞典領獎這一具體事件。
此外,地域的不同也導致了議題呈現的不同。廣西高校校園網站較關注莫言獲獎這一信息本身以及該事件對所在學校的影響,其關注點緊跟莫言的最新動態,并注重以所在學校的角度出發考察莫言的影響;貴州地區的高校校園網站傾向于對莫言獲獎原因與諾貝爾獎意義的討論;重慶地區的高校校園網站的議題呈現相對比較豐富,其網站對莫言獲獎這一事實、對諾貝爾獎意義的探討、對莫言獲獎之后的反思、對莫言其人與其作品等都有所關注;而相比上述三地校園網站對莫言關注時呈現的肯定與贊美等態度,四川地區的高校校園網站相比之下聲音更多元化,除了對莫言本人及其作品的客觀描述,其中對于莫言本人和諾貝爾獎意義的質疑性文章有7篇,占總數的41%。
(三)網友反映:網友偏向關注事件性硬新聞且態度多變
在研究過程中本文發現,諸高校校園網站的網友在推動輿情形成與議程設置方面呈現出與網站管理者不同的特點。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網友側重于對事件性硬新聞的關注。統計信息顯示,在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赴瑞典領取諾貝爾獎等議題上,網友關注的主動性大大超過了校園網站管理者。在上述12家高校校園網站中,最先發布莫言獲獎的是廣西大學雨無聲論壇“自由發帖”版塊的一名普通網友(于2012年10月11日19:07發布),而與之對應的第一條由校園網站官方發布的獲獎信息則是由西南大學青春縉云網站于11日23點04分發布的名為《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轉載文章。同樣地,在對莫言赴瑞典領獎等信息的關注上,網站的下屬論壇與微博也投入了比網站新聞頁面更高的關注度。
此外,在對莫言的關注過程中,網友的態度變化也呈現出前后不一的特點。通過對上述高校校園網站新聞留言、論壇跟帖以及微博回復的分析,本文將網友的態度變化過程歸納為“不屑——歡呼——批判——歡呼”四個階段。
具體而言,在網站發布莫言可能獲得諾貝爾獎這一消息時,網友大多持不屑的態度;如在西南大學青春縉云網站于10月6日發布的《莫言成2012諾貝爾文學獎最大熱門將PK村上春樹》文章末尾,67%的網友選擇了“搞笑”表情,只有33%的網友選擇了“很棒”;另有50%的網友在“頂”與“踩”中選擇了“踩”。,而當各網站發布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確切的消息時,網友的態度出現幾乎一邊倒的歡呼與贊美;到了11月份,各網站上開始頻頻出現對莫言獲獎這一事件的反思以及對諾貝爾獎的深層討論文章,此時,網友的態度以質疑與批判居多;12月份由于發生莫言赴瑞典領獎的具體事件,網友的態度再次轉移到歡呼與贊美上。
(四)總結
綜上所述,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站對莫言的關注因時間、地域、網站設置等因素而呈現出不同的傳播特點,但總的來說,該地區高校校園網絡的輿情生成過程大致都經歷了“復制社會熱點—形成校園熱點—網友推動發展”三個環節。本文認為,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絡的輿情傳播有以下特點:
1.校園網絡議題受社會熱點議題所支配。 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絡對莫言最初的關注可以追溯到2012年10月6日由西南大學青春縉云網站轉載自中國廣播網的報道《莫言成2012諾貝爾文學獎最大熱門將PK村上春樹》。而在此之前,關于莫言成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討論在社會上就已經展開并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此之后,上述12家高校校園網站對莫言的關注很大層面上依舊未擺脫轉發多原創少這一尷尬局面。這說明,校園網絡媒體在議題的設置上容易受到社會媒體的影響,校園網絡媒體設置議題的主動性有待加強。
2.高校校園網站設置的議題與網友關注的議題存在較大差異 。
在對莫言的關注角度上,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站通過對諾獎結果預測、莫言獲獎信息、莫言獲獎之后的動態的關注,對文學和諾貝爾獎意義的作深層次討論,試圖引導其目標受眾關注我國在諾貝爾獎上實現零突破這一重大事件,同時也以理性的姿態引發受眾對諾貝爾獎、文學、政治等議題的深度思考。
3.高校校園網絡輿情傳播的持續性較弱,其關注熱強度與事件的重大程度成正相關 。
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絡對莫言的關注強度因時間、地域、網站設置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但總體而言,事件的重大與否直接影響高校校園網絡對它的關注程度。
研究發現,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絡對莫言的關注強度呈波動狀的“V”字型,即2012年10月份2012年10月和2012年12月份為關注高峰期,其間的11月份為低谷期。
在10月與12月的強弱對比中,前者所獲取的關注度又明顯高于后者。從新聞重要性角度而言,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比他領取諾貝爾獎更具新聞價值,從而也更能吸引網絡的關注。
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校園網站給廣大在校師生提供了一個獲取信息和自由討論的平臺,其輿情形成機制相較校外網絡媒體而言存在諸多共同點,但同時也存在諸多特殊性。網站管理者在引導校園網絡輿情方面,還應投入更大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此同時,高校校園網絡的輿情陣地還有待大學生群體的積極參與與討論。
注釋
1互聯網發展信息與動態, 2012(10)
2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12(7)
3尹韻公.《2010中國高校媒體發展報告. 新媒體藍皮書, 2010(7)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