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的特征探析
由于受自身和體制等主、客觀條件所限,以及自身行為偶有失范,傳統媒體在對某些新聞的報道方面難免會不到位甚至缺位。而公民報道者不僅在突發事件中超越傳統媒體、爆發式涌現,而且在一系列社會公共事件中也顯示了公民報道者無孔不入的調查能力。新媒體背景下,為了獲取真相,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報道者本著“求人不如求己”的思想,借助個人采錄設備和自媒體,通過自身力量尋求事件真相,解決了傳統媒體不到位和缺位問題。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體現了公民參與信息傳播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民進行輿論監督的決心和勇氣。因其身份和報道作戰平臺的特殊性,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具有與職業記者采訪調查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調查主體多元化
1.調查主體來源的多樣性,
公民報道者來自不同行業和階層,其學歷、專業、背景各異,有博士、大學生、專業律師等;也不乏有職業記者。雖然公民報道者從事的是調查采訪活動,但他們大多沒有記者證。公民報道者在職業技能和素養上雖沒職業記者在職業技能和素養上雖無法同職業記者專業者相比,但在對但其在把握事件內在的關鍵點上把握可能更到位會很專業。,如杭州“70碼”飆車案,。調查主體中的專業人士,看問題有時會比職業記者更清楚、更有深度。在“表哥”事件中,就有熟諳洞知奢侈品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士,他們對圖片中官員所戴的各類名牌手表、眼鏡有極強的辨別能力。“新聞大規模協作的人數較多,能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材料、見識、思路和情感支持。他們中有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人,有些人獨具異能,有些人是活躍的意見領袖,還有絕大多數是圍觀的。網友能夠挖掘很多相關的信息,進行拼貼切,重構事件、展開深度挖掘,并進行評論,生產出多種新聞內容。”目前公民報道者的自發性調查已不限于個人行為,有時會自發組團進行調查。
2.調查動機的多元化
由于公民報道者來源復雜多樣,其調查動機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除了追求事實真相和公平正義外,也不乏有個人痕跡其它的個人、社會訴求。 正如甕安事件中公民報道者對政府的不信任,杭州飆車案中公民報道者對富人的敵視,鄧玉嬌案中公民報道者對弱者的同情等。公民報道者既有情緒宣泄、狂歡娛樂等感性訴求,又有尋找真相、追求公正等理性訴求,還有關乎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和家庭暴力等社會問題的情愫。而這些社會問題是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新的關注點,反映了他們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終極關照。
2011年8月,公民報道者“peterzho”在湖南本地論壇連續發布了八篇發布有關湘江湘潭段水污染調查結果,連發了八篇,隨之引發了網絡輿論震動的震蕩,許多熱衷于環境保護的網友也積極參與到湘江段水污染的自發調查活動當中。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普通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已悄然覺醒。2011年11月,一份由網民自發開展的“蕪湖公交車車況調查”,在應屆畢業生求職網中江論壇發布。此外,在2013年“反腐風”政治氣候下,官員腐敗自然也成了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的主要對象。
二、調查客體重“盲區”
從調查客體對象(即調查對象)來看, 主要是以傳統主流媒介因特殊原因而未報道的“盲區”和“死角”為調查重點,如大眾媒體所忽略報道的對象新聞——弱勢、邊緣群體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有關腐敗官員體以及其它有關腐敗官員的事實報道。
對此,中國第一公民報道者周曙光認為:“我不做重復的工作,所以通常媒體報道的內容,我不會去關注,我關注的都是傳統媒體里沒有的內容,關注底層的民生。比如拆遷、維權等新聞,有證的記者如果報道了可能會丟掉工作,個人新聞平臺是對主流媒體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此外,還有傳統媒體因權力、利益、偏見、技術、道德觀點、集體無意識及狹窄生活圈因素所遮蔽的新聞,如涉及廣告主產品質量及生產經營方面的問題。“傳統媒體在監督權力方面經常有死角和盲區,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即加上公民報道者就是努力消滅這種死角和盲區的新型社會力量。”ƒ
三、調查過程過程追求可證性注重尋證
從自發性調查的過程來看,公民報道者著力搜集與事件相關的可證性的資料,特別是圖片和視頻資料。搜集的材料大多數是圖片、現場錄音和錄像。因為一般人都有耳聽為真、眼見為實的判斷,認為“有聲就有身臨其境之感”“有圖就有真相”。
由于公民報道者新聞寫作能力欠缺以及參與新聞報道主觀性較強,公眾對其新聞報道特別是文字新聞報道將信將疑。,。因此,公民報道者為了確保調查過程的真實性、調查結果的可證性以及個人安全,他們一般都會傾向于利用手機、數碼相機甚至監控設備采集圖片、音頻及視頻信息以獲取證據。此外,他們還會撰寫詳細、較系統的調查報告,從他們記錄細枝末節以備受眾需要和參考的行為和較為條理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出公民報道者身上可貴的理性。
他們希望讓受眾自己得出判斷而非強加觀點。大多數自發性調查過程復雜,耗時耗力,由于公民報道者受自身能力和條件所限,可證性資料的搜集難免缺乏完整性。
四、調查方式以人肉搜索為主
公民報道者搜索調查信息有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渠道,并能運用這些渠道實現大規模協作,。人肉搜索就是其中之一。所謂人肉搜索,“是一種充分動員網民力量,集中網民注意力,讓每一位網民都充當福爾摩斯角色”的網絡行為。”④這表明公民自發性調查具有群體聯動的優勢,可延伸至網絡無法觸及的地方。
與百度、谷歌Google等利用機器搜索不同,人肉搜索是網絡一種網絡問答式搜索,利用人工參與來提供信息,通過廣聚五湖四海的網友力量,追查某些人物或事情的真相與隱私。人肉搜索其實就是一種民間的調查行為,也是網民一種自發行為。從整體上看,此網絡使用行為極具中國特色,體現了人們對真相對正義的追求。
一系列重大的網絡事件中,多數以人肉搜索形式呈現。公民報道者高舉道德正義和輿論監督的旗幟,自發性參與事件調查,其實扮演著“義務警察”和調查性記者的作用,在事件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很大威力。特別針對官員腐敗行為,全民的人肉搜索迅速而徹底,為公民反腐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賦予普通公民公正的力量。官員信息是社會公共事務的一部分,“高官無隱私”賦予了公民報道者對其進行人肉搜索的正當性。探尋真相類的公民新聞,就是公民報道者通過“人肉搜索”等方式,主動挖掘事件的信息曝光事件真相的新聞。⑤政府信息公開的不透明,公民被迫利用網絡進行信息自助來查尋當事人真實身份或事件背后的相關信息,通過互聯網和網民網上網下的協作,從而形成具有中國輿論特色的“人肉搜索”。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事件進一步彰顯了探尋真相類公民新聞的作用,,有效填補了傳統媒體的失語和缺位。2012 年 “表哥”事件中公民報道者通過對楊達才“微笑”圖片展開“人肉搜索”挖掘出楊達才擁有數塊名貴手表的事實。楊達才最終因腐敗被撤職。
五、調查視角下移
按照樊·迪克的觀點,新聞話語也是意識形態的話語,因為它必然表達和確認其生成者的社會和政治態度。⑥如今新聞媒體為了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強調從受眾需求和情感上出發做報道,力求避免居高臨下的姿態。但是這種低姿態很少發自內心,讓人感到做作、牽強。這與公民報道者在自發性調查中所表現真誠愛憎完全不同。公民報道者因為不具備職業記者采訪公權部門的優勢,故將報道對象聚焦于比較容易接近的群體,或與自身的階層地位相近、比自身的政治經濟地位還要低的群體。公民報道者在話語權上更多體現的是民間或草根的聲音。
由于報道中懷有對弱勢群體的天然關懷,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的視角比傳統體制下的媒體視角要低得多。在對弱勢群體表達關懷的同時,公民報道者自然也會把批判的矛頭轉向弱勢群體的對立面——權勢階層。
“華南虎”事件中,公民報道者其實對野生華南虎的存在與否這一核心問題并不關上心,他們更關注其中的政府誠信與官員操守。《富家子弟飆車撞死浙大學生近萬群眾街頭哀悼》視頻中,公民報道者調查采訪時,除了關注受害人所受的痛苦外,還對富二代的冷漠、囂張以及對管理部門執法不公予以凸顯。公民報道者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多表現在對主流話語質疑和對抗上。。2009年“開胸驗肺”事件,電視報道視角是自上而下的,主要集中于“有關機構對其關心”上。而公民報道者“無冕之王”制作有關“開胸驗肺農民工”的視頻中,關注視角是平等化的視角,是由張海超自述其艱難的看病和維權歷程。
綜上所述,公民報道者自發性調查的基本特征為多元化、重盲區、重證據、群體聯動性、低視角。
參考文獻:注釋
黨西民.“微笑門”事件中的圖片動員能力[J].青年記者,2013(2):35
‚趙金,周曙光,魏武揮,李一峰.“公民記者”,重在參與?[J].青年記者,2008(22):28
ƒ共識網:展江、王俊秀等.:如何規范網絡“公民報道”?[EB/OL].2010-01-20.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gzhc/article_201001206188.html
④Xujun, Eberlein.Human Flesh Search:Vigilantes of the Chinese Internet[EB/OL].,New American Mediahttp://newamericamedia.org,Apr.30,2008.
⑤申金霞.自媒體時代的公民新聞[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85
⑥[荷]扎伊恩·A.范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M].華夏出版社,.2003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