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試試課堂教學“饑餓教法”
編者按:教學工作永遠是一項具有挑戰性和研究性的工作。所有的問題都產生于教學實踐,也解決于教學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線教師是最具創造力的。本期教育微論欄目選登了一組一線教研與實驗成果文章,這是一個沒有止境的研究課題,也是教育工作不斷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隨著課改常態期與深水期的到來,第一批參加課程改革的國家級試驗區的課堂,某種意義上面臨著審美疲勞的窘境。教師在課堂上的路徑依賴依然框束著課堂的運行軌跡。自顧自地沉醉于自我講述所帶來的短時快感之中,與不分輕重緩急地拓展教學視野的行為,同樣都不可取。
人要保持優美的體型,往往采取“饑餓療法”來減肥健體;商家為了保持旺盛的營銷態勢,不能一下子投入過多的商品銷售,而是采用“饑餓營銷”的策略來保持良性的營銷態勢。同理,課堂教學之中,適當地采用“饑餓教法”,“減肥瘦身”,“騰籠換鳥”,騰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自主地“學一把”和獨立地“想一把”,對于正在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來說,大有必要。
之所以腦海中能讓課堂與“饑餓”這個詞兒產生勾連,蓋緣于筆者在學校的聽課調研活動中發現,不少教師骨子里的“獨角戲”角色定位在新課程多年的滌蕩之下依然陰魂不散,時不時地冒出來作祟:一種傾向是教師自顧不暇“開機關槍”似的一路狂飆突進,基本上不顧學生的發展需求,視野相對封閉;另一種傾向卻恰恰相反,老師不顧一切地吸納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各種蕪雜的信息,讓學生陷入缺乏甄別與選擇的學科資訊的汪洋大海。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富爾有一句名言:“課程改革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教師“獨角戲”的種種傾向警醒我們需要時刻拿起理性反思的銳利武器,打量一節又一節貌似波瀾不驚、所謂有板有眼的正在真實發生的課。
課堂之上,“飽”與“餓”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較量。適當地讓學生保持一種“餓”的狀態,宛如“饑餓療法”和“饑餓營銷”一樣,都有助于將課堂空間讓渡給學生、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權利,這比不分良莠、不加甄別地將盡可能多的學科資訊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撐著”,顯然要好許多。筆者建議,教師對課堂可以有一個宏觀戰略上的設計與把握,不僅要滿足微觀層面基于每一個環節精細化的教學設計,更要有基于投入與產出思考的更大、更高層面的教育設計,預設適當的、有意義的課堂“留白”,通過用足用好這種“留白”,給學生更多自主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科教學更多的具有教育性和發展性。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