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小剛導演的積極探索和引導下,中國電影人開始越來越重視電影市場的導向作用,改變了以往一味追求電影藝術而忽視商業開發的路徑,在確保呈現藝術的同時也注重電影票房的收獲。
馮小剛導演在商業電影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如何使電影的商業屬性和藝術屬性更好地融合,從而促進電影在結構、情節、表達等方面更加標準化。馮小剛導演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中國電影人,必須及時了解國際電影發展方向和國內電影的發展需求,在變動的電影發展環境下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貼近觀眾,融入市場,重視電影的社會效應,真正實現中國電影的產業化。
一、馮小剛電影的特色
馮氏電影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得到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喜愛。我們把這種受歡迎的原因歸結為馮氏電影本身的魅力。
(一)平民化、喜劇化的標簽模式
為了吸引觀眾、占領市場,馮小剛堅持觀眾至上的拍片原則,堅信為觀眾拍片是拍電影的根本。馮小剛的電影往往重在表現市井平民的社會生活、精神狀態,電影故事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表達普通大眾的夢想和心聲,最大程度上使電影表現真實的生活以拉近跟觀眾的距離,加上一些必要的藝術手法和電影理想追求,以此使電影達到藝術化和平民化的融合,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
首先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很普通。馮氏影片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現實生活中最底層的普通大眾。其次電影故事取材也盡量來自平民生活。馮導的電影取材多數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多的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最后電影還在于更多地描寫普通大眾對社會的心態。
喜劇性是馮導商業電影的又一亮點,這也是保證電影票房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馮導不要求給電影附加太多的意義,不給電影附加說教的功能,而是將這些沉重的東西最大化地從電影剝離出來,回歸娛樂的根本,最大化地給觀眾帶來輕松。馮小剛還注重故事情節的喜劇效果,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全方位打造喜劇電影風格,吸引觀眾目光。
《沒完沒了》中,葛優飾演了一位為植物人姐姐籌集治療費用的普通出租車司機——韓冬。韓冬經濟拮據,為了姐姐而走上了一條要債之路。電影中被綁架的小蕓在得知自己的性命在男友眼中比錢還輕的時候,報復似的選擇與韓冬合作捉弄男友,從而引發了一連串幽默搞笑的鬧劇。劇中另一位表演者傅彪對電影人物也是把握得恰到好處,他把小人物的無賴演繹得活靈活現,充分展現出小人物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那種處世特點,使電影額外地增添了笑料。
(二)小人物、大精神的強烈感召
馮小剛為了電影更加真實以得到觀眾的認可,往往不會在電影里設置英雄式的人物角色,他更多的是關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但是從這些小人物身上觀眾往往能發現一些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引起興趣。從這些小人物所反映的社會百態,以及通過這些看似平凡卻總有奇特想法的人物,表現電影的人文關懷和精神激勵。電影采取的這種對比法,加以電影人物故事化的表達,把握了觀眾的好奇心理和同情心理,牢牢地吸引了觀眾的觀影需求。
馮氏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對平凡生活的關注和對普通人生存現狀的探討,看似幽默搞笑卻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生存現狀,在平凡和瑣碎的電影故事中深含著對時代深層矛盾的困惑,通過電影表達對時代生活的探討。
《天下無賊》中打工仔傻根認為世界上并沒有賊,并把這種思想通過現實生活完全表現出來。我們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是電影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卻給予了我們對美好世界的無限憧憬。電影中劉若英和劉德華扮演的小偷,在多年的社會歷練中迷失了自我。但是傻根的出現卻召回了他們那顆早已失去良知的心。電影通過角色王薄最終獻出生命來維護傻根的天下無賊的愿望,實現馮導的電影主題,在傳達社會現象的同時揭示了電影的文化內涵。
(三)藝術性、娛樂性的巧妙融合
馮小剛的商業電影并不是單純地照搬國外經驗,也不是簡單地把藝術性和商業性相加,而是把觀眾的審美需求和觀影品質作為電影創作的靈魂。電影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電影總體的“好看”和電影故事的“熱鬧”,不給電影附加太多的教化,而是在歡快的電影氣氛中潛移默化地使觀眾接受電影的理念傳達。這種電影表達手法無疑符合當下人們渴望逃離社會壓力的心理。
在電影票房的影響下,馮小剛在把電影的娛樂性作為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外,還把藝術性作為電影成功的關鍵要素。馮小剛始終認為電影是一種講故事的非傳統方式,他能夠最大化地把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轉變成一個個悲喜交加、有愛有恨的影像故事,在影片里向觀眾娓娓道來,表象的娛樂性和內容的藝術性可謂相得益彰。在他的電影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帶著人文主義情懷的意蘊貫穿始終,這些內容比那些華麗的電影場景更能打動人心,收獲觀眾的認可。
《非誠勿擾》所關注的相親問題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剩男剩女的問題。比如電影里男主角相親的對象有的是同性戀,有的是未婚先孕,這些人物所造就的電影藝術效果其實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采取幽默調侃的方式把這一社會問題不經意間傳遞給觀眾。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電影里秦奮的故事,更多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你我他。人們在馮導的電影中找到了自我歸屬感。
(四)巧妙的廣告植入
作為電影創作的重要資金來源,廣告植入一直是電影的首選。但是廣告植入的成敗與否關乎電影的成敗。作為商業電影的領軍人物,馮小剛把廣告完美地植入其電影中,植入廣告不僅沒有使電影受到觀眾的抵制,反而為電影增加了趣味。馮小剛在電影中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廣告植入,以換取資金支持。
臺詞植入在電影《非誠勿擾2》就非常明顯。電影中,葛優在淘寶網上網購輪椅,送貨員送貨時很直接地說:“您好,秦先生在淘寶網購買的輪椅到了。”這一廣告植入不僅僅為商家做了廣告宣傳也為電影增添了喜劇效果。又如在《大腕》中各種廣告的植入,甚至可以說《大腕》是廣告的狂歡,但是《大腕》在2001年不僅獲得了近4000萬的電影票房,還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二、馮氏電影的啟示
馮小剛認清了電影商業化的發展方向,開辟了一條商業電影發展的新道路,即前期制定完善有序的電影營銷策略,后期注重電影品牌效應的市場影響力,把市場份額和觀眾口碑作為電影的評價標準,最終成功地使中國商業電影有了長足發展。百花齊放才能真正拯救中國商業電影市場,因此我們要學習馮氏電影的長處,使電影人能夠真正成長起來。使中國電影真正走向世界。
(一)電影要貼近大眾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費能力越來越高。電影人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普通大眾才是電影的最終買單者,為電影提供了最終的資金保證。普通大眾不僅是電影的受眾,而且也是電影評論的主角,電影拍得好不好,普通大眾才是真正的評委。電影只有圍繞觀眾出發,觀眾才會走進影院,為電影買單,電影才能夠得到市場認可。
馮小剛從電影立項開始,就把普通大眾的喜好作為電影市場認可的重要因素。《私人訂制》就是把小人物的圓夢過程搬上了大銀幕。使普通大眾能夠迅速地融入電影故事,在電影人物的身上找到相似點,從而使電影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私人訂制》可以說是馮導的無心制作,但還是在上映一個月之后輕易地拿到了7億元的電影票房,這很大程度上在于馮導對普通大眾的重視。
(二)打好演員這張牌
電影要想在市場上贏得票房、在觀眾心里留下好口碑,電影演員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一個好的演員組合往往會使電影起死回生。馮導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演員的“葛優+”現象,即以演員葛優為中心,配合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演員,組成馮氏電影演員的運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優點在于使馮導電影的演員符號化和標志化。觀眾一旦看到葛優就會想起馮導,從而使馮導的電影市場能夠最大化地得到擴展。
葛優可以是馮導電影《沒完沒了》中的韓冬、《非誠勿擾》中的秦奮,也可以是《私人訂制》中的楊重,葛優在完成電影角色轉變的同時,也使觀眾把馮導電影跟葛優劃了等號。雙方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廣告植入的掌控
一部不能獲得利潤的商業電影是失敗的。作為商業電影,就應該在把握藝術創作的同時把商業價值放在第一位。商業電影從立項開始,就應該把電影的商業價值作為電影成功的重要要素,而廣告植入則是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體現。廣告植入程度的大小以及廣告植入運用手法是否巧妙關乎電影的成敗。
馮導的《非誠勿擾2》在2010年曾經創下六千萬元的廣告植入收入。這一傲人成績也使《非誠勿擾2》在影片上映前就開始盈利,可謂開創電影營銷新模式。在《非誠勿擾2》中,電影的主要場景大多都在海南,整部影片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展示海南的優美風景。海岸沙灘、海邊別墅成為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風景也讓影片看上去十分養眼,并與整部影片情節緊密關聯。觀眾沒有產生對廣告的反感,反而覺得電影跟海南的美景相得益彰。
結語
馮小剛對電影的成功探索不僅使自己的電影受到市場肯定,而且還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馮氏電影模式把中國商業電影從商業的迷失中拉了回來,把電影從早期的革命宣傳品變為文化藝術品,再由文化藝術品變為文化商品,完成了電影大眾文化的轉型定位,最終完成了一個形態的大轉變。
本文來源:http://www.007hgw.com/w/xf/9501.html 《視聽》
淺析馮小剛商業電影的特色及啟示
高驥
摘要:馮小剛因導演電影《甲方乙方》一炮走紅后,在各式電影逐鹿中國影壇的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異軍突起,短短幾年便確立了中國商業電影的霸主地位。如今,馮小剛的商業片已形成了家喻戶曉的“馮氏品牌”,他的崛起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神話。本文通過對馮小剛商業電影的特色進行初步探討,揭示其商業電影的成功之處及其對中國電影的啟示。
關鍵詞:馮小剛電影;電影特色;啟示
在馮小剛導演的積極探索和引導下,中國電影人開始越來越重視電影市場的導向作用,改變了以往一味追求電影藝術而忽視商業開發的路徑,在確保呈現藝術的同時也注重電影票房的收獲。
馮小剛導演在商業電影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如何使電影的商業屬性和藝術屬性更好地融合,從而促進電影在結構、情節、表達等方面更加標準化。馮小剛導演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中國電影人,必須及時了解國際電影發展方向和國內電影的發展需求,在變動的電影發展環境下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貼近觀眾,融入市場,重視電影的社會效應,真正實現中國電影的產業化。
一、馮小剛電影的特色
馮氏電影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得到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喜愛。我們把這種受歡迎的原因歸結為馮氏電影本身的魅力。
(一)平民化、喜劇化的標簽模式
為了吸引觀眾、占領市場,馮小剛堅持觀眾至上的拍片原則,堅信為觀眾拍片是拍電影的根本。馮小剛的電影往往重在表現市井平民的社會生活、精神狀態,電影故事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表達普通大眾的夢想和心聲,最大程度上使電影表現真實的生活以拉近跟觀眾的距離,加上一些必要的藝術手法和電影理想追求,以此使電影達到藝術化和平民化的融合,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
首先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很普通。馮氏影片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現實生活中最底層的普通大眾。其次電影故事取材也盡量來自平民生活。馮導的電影取材多數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多的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最后電影還在于更多地描寫普通大眾對社會的心態。
喜劇性是馮導商業電影的又一亮點,這也是保證電影票房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馮導不要求給電影附加太多的意義,不給電影附加說教的功能,而是將這些沉重的東西最大化地從電影剝離出來,回歸娛樂的根本,最大化地給觀眾帶來輕松。馮小剛還注重故事情節的喜劇效果,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全方位打造喜劇電影風格,吸引觀眾目光。
《沒完沒了》中,葛優飾演了一位為植物人姐姐籌集治療費用的普通出租車司機——韓冬。韓冬經濟拮據,為了姐姐而走上了一條要債之路。電影中被綁架的小蕓在得知自己的性命在男友眼中比錢還輕的時候,報復似的選擇與韓冬合作捉弄男友,從而引發了一連串幽默搞笑的鬧劇。劇中另一位表演者傅彪對電影人物也是把握得恰到好處,他把小人物的無賴演繹得活靈活現,充分展現出小人物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那種處世特點,使電影額外地增添了笑料。
(二)小人物、大精神的強烈感召
馮小剛為了電影更加真實以得到觀眾的認可,往往不會在電影里設置英雄式的人物角色,他更多的是關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但是從這些小人物身上觀眾往往能發現一些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引起興趣。從這些小人物所反映的社會百態,以及通過這些看似平凡卻總有奇特想法的人物,表現電影的人文關懷和精神激勵。電影采取的這種對比法,加以電影人物故事化的表達,把握了觀眾的好奇心理和同情心理,牢牢地吸引了觀眾的觀影需求。
馮氏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對平凡生活的關注和對普通人生存現狀的探討,看似幽默搞笑卻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生存現狀,在平凡和瑣碎的電影故事中深含著對時代深層矛盾的困惑,通過電影表達對時代生活的探討。
《天下無賊》中打工仔傻根認為世界上并沒有賊,并把這種思想通過現實生活完全表現出來。我們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是電影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卻給予了我們對美好世界的無限憧憬。電影中劉若英和劉德華扮演的小偷,在多年的社會歷練中迷失了自我。但是傻根的出現卻召回了他們那顆早已失去良知的心。電影通過角色王薄最終獻出生命來維護傻根的天下無賊的愿望,實現馮導的電影主題,在傳達社會現象的同時揭示了電影的文化內涵。
(三)藝術性、娛樂性的巧妙融合
馮小剛的商業電影并不是單純地照搬國外經驗,也不是簡單地把藝術性和商業性相加,而是把觀眾的審美需求和觀影品質作為電影創作的靈魂。電影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電影總體的“好看”和電影故事的“熱鬧”,不給電影附加太多的教化,而是在歡快的電影氣氛中潛移默化地使觀眾接受電影的理念傳達。這種電影表達手法無疑符合當下人們渴望逃離社會壓力的心理。
在電影票房的影響下,馮小剛在把電影的娛樂性作為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外,還把藝術性作為電影成功的關鍵要素。馮小剛始終認為電影是一種講故事的非傳統方式,他能夠最大化地把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轉變成一個個悲喜交加、有愛有恨的影像故事,在影片里向觀眾娓娓道來,表象的娛樂性和內容的藝術性可謂相得益彰。在他的電影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帶著人文主義情懷的意蘊貫穿始終,這些內容比那些華麗的電影場景更能打動人心,收獲觀眾的認可。
《非誠勿擾》所關注的相親問題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剩男剩女的問題。比如電影里男主角相親的對象有的是同性戀,有的是未婚先孕,這些人物所造就的電影藝術效果其實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采取幽默調侃的方式把這一社會問題不經意間傳遞給觀眾。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電影里秦奮的故事,更多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你我他。人們在馮導的電影中找到了自我歸屬感。
(四)巧妙的廣告植入
作為電影創作的重要資金來源,廣告植入一直是電影的首選。但是廣告植入的成敗與否關乎電影的成敗。作為商業電影的領軍人物,馮小剛把廣告完美地植入其電影中,植入廣告不僅沒有使電影受到觀眾的抵制,反而為電影增加了趣味。馮小剛在電影中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廣告植入,以換取資金支持。
臺詞植入在電影《非誠勿擾2》就非常明顯。電影中,葛優在淘寶網上網購輪椅,送貨員送貨時很直接地說:“您好,秦先生在淘寶網購買的輪椅到了。”這一廣告植入不僅僅為商家做了廣告宣傳也為電影增添了喜劇效果。又如在《大腕》中各種廣告的植入,甚至可以說《大腕》是廣告的狂歡,但是《大腕》在2001年不僅獲得了近4000萬的電影票房,還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二、馮氏電影的啟示
馮小剛認清了電影商業化的發展方向,開辟了一條商業電影發展的新道路,即前期制定完善有序的電影營銷策略,后期注重電影品牌效應的市場影響力,把市場份額和觀眾口碑作為電影的評價標準,最終成功地使中國商業電影有了長足發展。百花齊放才能真正拯救中國商業電影市場,因此我們要學習馮氏電影的長處,使電影人能夠真正成長起來。使中國電影真正走向世界。
(一)電影要貼近大眾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費能力越來越高。電影人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普通大眾才是電影的最終買單者,為電影提供了最終的資金保證。普通大眾不僅是電影的受眾,而且也是電影評論的主角,電影拍得好不好,普通大眾才是真正的評委。電影只有圍繞觀眾出發,觀眾才會走進影院,為電影買單,電影才能夠得到市場認可。
馮小剛從電影立項開始,就把普通大眾的喜好作為電影市場認可的重要因素。《私人訂制》就是把小人物的圓夢過程搬上了大銀幕。使普通大眾能夠迅速地融入電影故事,在電影人物的身上找到相似點,從而使電影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私人訂制》可以說是馮導的無心制作,但還是在上映一個月之后輕易地拿到了7億元的電影票房,這很大程度上在于馮導對普通大眾的重視。
(二)打好演員這張牌
電影要想在市場上贏得票房、在觀眾心里留下好口碑,電影演員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一個好的演員組合往往會使電影起死回生。馮導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演員的“葛優+”現象,即以演員葛優為中心,配合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演員,組成馮氏電影演員的運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優點在于使馮導電影的演員符號化和標志化。觀眾一旦看到葛優就會想起馮導,從而使馮導的電影市場能夠最大化地得到擴展。
葛優可以是馮導電影《沒完沒了》中的韓冬、《非誠勿擾》中的秦奮,也可以是《私人訂制》中的楊重,葛優在完成電影角色轉變的同時,也使觀眾把馮導電影跟葛優劃了等號。雙方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廣告植入的掌控
一部不能獲得利潤的商業電影是失敗的。作為商業電影,就應該在把握藝術創作的同時把商業價值放在第一位。商業電影從立項開始,就應該把電影的商業價值作為電影成功的重要要素,而廣告植入則是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體現。廣告植入程度的大小以及廣告植入運用手法是否巧妙關乎電影的成敗。
馮導的《非誠勿擾2》在2010年曾經創下六千萬元的廣告植入收入。這一傲人成績也使《非誠勿擾2》在影片上映前就開始盈利,可謂開創電影營銷新模式。在《非誠勿擾2》中,電影的主要場景大多都在海南,整部影片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展示海南的優美風景。海岸沙灘、海邊別墅成為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風景也讓影片看上去十分養眼,并與整部影片情節緊密關聯。觀眾沒有產生對廣告的反感,反而覺得電影跟海南的美景相得益彰。
結語
馮小剛對電影的成功探索不僅使自己的電影受到市場肯定,而且還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馮氏電影模式把中國商業電影從商業的迷失中拉了回來,把電影從早期的革命宣傳品變為文化藝術品,再由文化藝術品變為文化商品,完成了電影大眾文化的轉型定位,最終完成了一個形態的大轉變。
參考文獻:
1.楊君.笑容:與媒體英雄面對面[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2.葉志良.大眾文化[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3.馮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4.馬智,馮小剛.要特別注意觀眾喜歡什么[J].電影藝術,1998 (3)
5.張莉.隱性廣告的傳播學審視[J].今傳媒,2006(11)
6.劉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場學:中國當代文化市場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7.林洪洞.《大腕》表演三則[J].當代電影,2002(2)
(作者單位:菏澤學院文學與傳播系)
淺析馮小剛商業電影的特色及啟示
高驥
摘要:馮小剛因導演電影《甲方乙方》一炮走紅后,在各式電影逐鹿中國影壇的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異軍突起,短短幾年便確立了中國商業電影的霸主地位。如今,馮小剛的商業片已形成了家喻戶曉的“馮氏品牌”,他的崛起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神話。本文通過對馮小剛商業電影的特色進行初步探討,揭示其商業電影的成功之處及其對中國電影的啟示。
關鍵詞:馮小剛電影;電影特色;啟示
在馮小剛導演的積極探索和引導下,中國電影人開始越來越重視電影市場的導向作用,改變了以往一味追求電影藝術而忽視商業開發的路徑,在確保呈現藝術的同時也注重電影票房的收獲。
馮小剛導演在商業電影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如何使電影的商業屬性和藝術屬性更好地融合,從而促進電影在結構、情節、表達等方面更加標準化。馮小剛導演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中國電影人,必須及時了解國際電影發展方向和國內電影的發展需求,在變動的電影發展環境下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貼近觀眾,融入市場,重視電影的社會效應,真正實現中國電影的產業化。
一、馮小剛電影的特色
馮氏電影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得到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喜愛。我們把這種受歡迎的原因歸結為馮氏電影本身的魅力。
(一)平民化、喜劇化的標簽模式
為了吸引觀眾、占領市場,馮小剛堅持觀眾至上的拍片原則,堅信為觀眾拍片是拍電影的根本。馮小剛的電影往往重在表現市井平民的社會生活、精神狀態,電影故事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表達普通大眾的夢想和心聲,最大程度上使電影表現真實的生活以拉近跟觀眾的距離,加上一些必要的藝術手法和電影理想追求,以此使電影達到藝術化和平民化的融合,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
首先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很普通。馮氏影片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現實生活中最底層的普通大眾。其次電影故事取材也盡量來自平民生活。馮導的電影取材多數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多的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最后電影還在于更多地描寫普通大眾對社會的心態。
喜劇性是馮導商業電影的又一亮點,這也是保證電影票房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馮導不要求給電影附加太多的意義,不給電影附加說教的功能,而是將這些沉重的東西最大化地從電影剝離出來,回歸娛樂的根本,最大化地給觀眾帶來輕松。馮小剛還注重故事情節的喜劇效果,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全方位打造喜劇電影風格,吸引觀眾目光。
《沒完沒了》中,葛優飾演了一位為植物人姐姐籌集治療費用的普通出租車司機——韓冬。韓冬經濟拮據,為了姐姐而走上了一條要債之路。電影中被綁架的小蕓在得知自己的性命在男友眼中比錢還輕的時候,報復似的選擇與韓冬合作捉弄男友,從而引發了一連串幽默搞笑的鬧劇。劇中另一位表演者傅彪對電影人物也是把握得恰到好處,他把小人物的無賴演繹得活靈活現,充分展現出小人物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那種處世特點,使電影額外地增添了笑料。
(二)小人物、大精神的強烈感召
馮小剛為了電影更加真實以得到觀眾的認可,往往不會在電影里設置英雄式的人物角色,他更多的是關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但是從這些小人物身上觀眾往往能發現一些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引起興趣。從這些小人物所反映的社會百態,以及通過這些看似平凡卻總有奇特想法的人物,表現電影的人文關懷和精神激勵。電影采取的這種對比法,加以電影人物故事化的表達,把握了觀眾的好奇心理和同情心理,牢牢地吸引了觀眾的觀影需求。
馮氏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對平凡生活的關注和對普通人生存現狀的探討,看似幽默搞笑卻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生存現狀,在平凡和瑣碎的電影故事中深含著對時代深層矛盾的困惑,通過電影表達對時代生活的探討。
《天下無賊》中打工仔傻根認為世界上并沒有賊,并把這種思想通過現實生活完全表現出來。我們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是電影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卻給予了我們對美好世界的無限憧憬。電影中劉若英和劉德華扮演的小偷,在多年的社會歷練中迷失了自我。但是傻根的出現卻召回了他們那顆早已失去良知的心。電影通過角色王薄最終獻出生命來維護傻根的天下無賊的愿望,實現馮導的電影主題,在傳達社會現象的同時揭示了電影的文化內涵。
(三)藝術性、娛樂性的巧妙融合
馮小剛的商業電影并不是單純地照搬國外經驗,也不是簡單地把藝術性和商業性相加,而是把觀眾的審美需求和觀影品質作為電影創作的靈魂。電影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電影總體的“好看”和電影故事的“熱鬧”,不給電影附加太多的教化,而是在歡快的電影氣氛中潛移默化地使觀眾接受電影的理念傳達。這種電影表達手法無疑符合當下人們渴望逃離社會壓力的心理。
在電影票房的影響下,馮小剛在把電影的娛樂性作為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外,還把藝術性作為電影成功的關鍵要素。馮小剛始終認為電影是一種講故事的非傳統方式,他能夠最大化地把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轉變成一個個悲喜交加、有愛有恨的影像故事,在影片里向觀眾娓娓道來,表象的娛樂性和內容的藝術性可謂相得益彰。在他的電影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帶著人文主義情懷的意蘊貫穿始終,這些內容比那些華麗的電影場景更能打動人心,收獲觀眾的認可。
《非誠勿擾》所關注的相親問題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剩男剩女的問題。比如電影里男主角相親的對象有的是同性戀,有的是未婚先孕,這些人物所造就的電影藝術效果其實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采取幽默調侃的方式把這一社會問題不經意間傳遞給觀眾。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電影里秦奮的故事,更多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你我他。人們在馮導的電影中找到了自我歸屬感。
(四)巧妙的廣告植入
作為電影創作的重要資金來源,廣告植入一直是電影的首選。但是廣告植入的成敗與否關乎電影的成敗。作為商業電影的領軍人物,馮小剛把廣告完美地植入其電影中,植入廣告不僅沒有使電影受到觀眾的抵制,反而為電影增加了趣味。馮小剛在電影中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廣告植入,以換取資金支持。
臺詞植入在電影《非誠勿擾2》就非常明顯。電影中,葛優在淘寶網上網購輪椅,送貨員送貨時很直接地說:“您好,秦先生在淘寶網購買的輪椅到了。”這一廣告植入不僅僅為商家做了廣告宣傳也為電影增添了喜劇效果。又如在《大腕》中各種廣告的植入,甚至可以說《大腕》是廣告的狂歡,但是《大腕》在2001年不僅獲得了近4000萬的電影票房,還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二、馮氏電影的啟示
馮小剛認清了電影商業化的發展方向,開辟了一條商業電影發展的新道路,即前期制定完善有序的電影營銷策略,后期注重電影品牌效應的市場影響力,把市場份額和觀眾口碑作為電影的評價標準,最終成功地使中國商業電影有了長足發展。百花齊放才能真正拯救中國商業電影市場,因此我們要學習馮氏電影的長處,使電影人能夠真正成長起來。使中國電影真正走向世界。
(一)電影要貼近大眾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費能力越來越高。電影人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普通大眾才是電影的最終買單者,為電影提供了最終的資金保證。普通大眾不僅是電影的受眾,而且也是電影評論的主角,電影拍得好不好,普通大眾才是真正的評委。電影只有圍繞觀眾出發,觀眾才會走進影院,為電影買單,電影才能夠得到市場認可。
馮小剛從電影立項開始,就把普通大眾的喜好作為電影市場認可的重要因素。《私人訂制》就是把小人物的圓夢過程搬上了大銀幕。使普通大眾能夠迅速地融入電影故事,在電影人物的身上找到相似點,從而使電影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私人訂制》可以說是馮導的無心制作,但還是在上映一個月之后輕易地拿到了7億元的電影票房,這很大程度上在于馮導對普通大眾的重視。
(二)打好演員這張牌
電影要想在市場上贏得票房、在觀眾心里留下好口碑,電影演員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一個好的演員組合往往會使電影起死回生。馮導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演員的“葛優+”現象,即以演員葛優為中心,配合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演員,組成馮氏電影演員的運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優點在于使馮導電影的演員符號化和標志化。觀眾一旦看到葛優就會想起馮導,從而使馮導的電影市場能夠最大化地得到擴展。
葛優可以是馮導電影《沒完沒了》中的韓冬、《非誠勿擾》中的秦奮,也可以是《私人訂制》中的楊重,葛優在完成電影角色轉變的同時,也使觀眾把馮導電影跟葛優劃了等號。雙方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廣告植入的掌控
一部不能獲得利潤的商業電影是失敗的。作為商業電影,就應該在把握藝術創作的同時把商業價值放在第一位。商業電影從立項開始,就應該把電影的商業價值作為電影成功的重要要素,而廣告植入則是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體現。廣告植入程度的大小以及廣告植入運用手法是否巧妙關乎電影的成敗。
馮導的《非誠勿擾2》在2010年曾經創下六千萬元的廣告植入收入。這一傲人成績也使《非誠勿擾2》在影片上映前就開始盈利,可謂開創電影營銷新模式。在《非誠勿擾2》中,電影的主要場景大多都在海南,整部影片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展示海南的優美風景。海岸沙灘、海邊別墅成為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風景也讓影片看上去十分養眼,并與整部影片情節緊密關聯。觀眾沒有產生對廣告的反感,反而覺得電影跟海南的美景相得益彰。
結語
馮小剛對電影的成功探索不僅使自己的電影受到市場肯定,而且還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馮氏電影模式把中國商業電影從商業的迷失中拉了回來,把電影從早期的革命宣傳品變為文化藝術品,再由文化藝術品變為文化商品,完成了電影大眾文化的轉型定位,最終完成了一個形態的大轉變。
參考文獻:
1.楊君.笑容:與媒體英雄面對面[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2.葉志良.大眾文化[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3.馮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4.馬智,馮小剛.要特別注意觀眾喜歡什么[J].電影藝術,1998 (3)
5.張莉.隱性廣告的傳播學審視[J].今傳媒,2006(11)
6.劉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場學:中國當代文化市場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7.林洪洞.《大腕》表演三則[J].當代電影,2002(2)
(作者單位:菏澤學院文學與傳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