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臺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聲語言規范問題研究——以對J市廣播電臺、電視臺相關調查為例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聲語言是服務于新聞傳播的藝術語言,既要有符合人際傳播特點的真實性,也要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性。同時,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聲語言屬于職業語言,具有與其他職業語言相同的服務性,即為受眾服務。不同的是,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規范性要求更高,按照《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辦法(試行)》要求需達到一級水平。而且,由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社會影響力廣泛,規范便顯得尤為重要。
近期,筆者以東北三線城市J市為研究對象,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對該市受眾、廣播電視媒體的從業人員進行了有關語言規范問題的調查,同時,抽取了部分節目樣本。通過綜合調查問卷和抽樣節目,本文將著重分析問題及原因。
J市廣播電視媒體有聲語言應用中不規范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標準自降,從業者普通話不標準,除新聞節目外,相當一部分其他類型節目出鏡、出聲人員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語言不是標準的普通話,混合了方音語調,夾帶了方言詞匯等,廣播電視媒體有聲語言整體規格一般,示范的水平有待提升;二是標準執行不力,相關從業人員雖然資質合格,但受收聽、收視市場導向影響,在實際工作中模糊了規范和標準,也存在無資質上崗的情況;三是示范弱化,部分從業者文化自覺性不強,有聲語言所承載的內容格調不高,價值引領功能弱化。
一、語境同化、互動需要和受眾寬容造成標準自降
作為城市主流媒體,廣播電視媒體播音員、主持人、出鏡記者等有聲語言表達具有社會示范作用,應當保持較高的規范水準。對J市49位廣播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的調查顯示,78.1%的播音員、主持人具有符合規定要求的普通話等級證書,受眾調查結果也呼應了這一事實。在“您認為J市廣播、電視媒體語言文字使用的整體情況如何?”一題中,18.2%的受眾選擇了“很好,語言文字使用規范”,72.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較好,存在少數不規范問題”。
主持人常年生活在方言語境中,生活語言對工作語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年齡增長和職業倦怠也會使從業者規范意識淡化,在工作中自然就會產生語音失范等標準自降的情況。不規范的表現之一就是語音不標準:如,受方言影響,把“別管我”中“別”這個陽平音讀成了去聲音;存在發音錯誤,如“熱鬧氣氛”,“氛”為陰平,播音員讀成了去聲;存在吞音現象和調值問題,如“聽眾朋友大家好”,“眾”被主持人吞音,等等。同時,用詞不當和病句等問題也在相關從業人員的有聲語言表達中時有發生,如,“欺騙性上可能會更加變本加厲”,“更加”與“變本加厲”是重復的,屬于成分多余,這是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語病。此外,個別主持人屬于方言主持,還有一部分主持人為了節目需要、迎合受眾而刻意追求方言主持的效果。
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具有“擬態人際傳播”的特點,這使從業者在言語交際中必須顧及受眾的心理感受,并與受眾形成有效溝通。調查顯示,受眾在與主持人交流互動時,希望能夠獲得親和感,過于強調吐字、發音、發聲和主持人方音過重同樣讓受眾感到不舒服。另一方面,以東北方言為主的小品和劇目在全國的流行使受眾對廣播電視從業者的包容性增強。在對受眾的調查中,特別設計了一個J市的個案調查,即:“主持人C曾是一位出租車司機,他說話平翹舌不分、方音較重,但由于閱歷豐富他受邀成為電臺主持人,對此,您有何看法?”此題的目的是進一步探明受眾對方言主持人的看法,并試圖了解受眾接受方言主持人的原因是什么。結果,被調查者中77.3%的人贊成,22.7%的人反對。贊成的受眾認為,經驗和閱歷比普通話更重要,他說話本地聽眾能聽懂就行;反對的受眾認為:“媒體是公眾平臺,有引導和示范作用。”
二、追求收視、缺少監督和獎懲模糊造成執行不力。
調查研究過程中,課題組了解到,J市某電臺曾組織專門的聽評委員會,并聘請資深聽眾擔任聽評員,與臺內相關人員聯合監督節目動態和從業人員有聲語言應用情況,但從2012年起,聽評報告已被收聽率報告代替,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媒體價值取向的轉變。在追求收視的驅動下,為了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有的主持人在追求個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某電臺節目,女主持人經常在男主持人的故意挑逗下“大膽放言”,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并以不懼“葷素”各類語匯達成“雷人”效果;還有的主持人在節目中模擬“潑婦”打架、“第三者”罵街等。這些以單純滿足受眾聽覺刺激為目標的做法存在明顯的審美扭曲和語言誤導,主持人話語不堪入耳,實為“聽覺污染”。
追求收聽率、惡性競爭自然會刺激從業者突破規范,而缺少監督的嚴肅態度則為從業者思想意識留下放松的空間和尺度。在回答您“所在單位是否建立并執行語言文字規范化方面的監督檢查和獎懲制度?”時,49名從業者中選擇“A.有并嚴格執行”的有18人,選擇“B.有但未嚴格執行”的24人,選擇“C.未建立”的7人。那么,出現什么樣的問題會讓從業者受到警告或處罰呢?調查顯示,語言不文明、語言歧視位列前兩位,其次是語音錯誤,而對普通話不標準、使用方言詞語、使用網絡詞語媒體則對從業者持包容態度。其實,受眾態度影響和左右了媒體的態度,既然受眾沒有異議,媒體和從業者也便順水推舟。對J市的抽樣顯示,40.8%的從業者認為自己在工作中使用的是標準普通話,42.9%的從業者認為在工作中自己處于普通話和東北方言混用的狀態。
當然,時下地方廣播電視媒體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與新媒體的競爭與融合,與同類媒體爭奪地方受眾和廣告市場。相比于生存壓力,媒體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指標的追求中,對有聲語言標準的執行自然進入到“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中。
三、素養不足、缺乏自覺和培訓有限造成示范弱化。
隨著社會文化語境,尤其是媒介環境的迅速變化,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的言語行為也相繼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和令人憂慮的問題,部分從業者文化自覺性不強,有聲語言所承載的內容格調不高,價值引領功能弱化。如,有的娛樂節目主持人為追求節目效果導致語言低俗,有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以己之見傳播、倡導引發爭議的養生方式,有的情感熱線節目主持人與聽眾交流存在語言暴力和濫用話語權的現象等等。雖然語言的音聲形式可能是規范的,但傳播的內容、導向確屬“失范”,傳播的品位和格調著實不高,這與從業者語言素養不足、缺少文化自覺性、培訓有限等息息相關。
要想達成語言的規范和引領,對廣播電視媒體播音員、主持人等有聲語言相關從業者的職業培訓應當是必須組織和定期進行的。在對J市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的調查中,30人(共49名被調查者)描述所在單位只是偶爾培訓或在聽評會等會議中提及有關內容。可見,對語言規范、專門培訓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更應該重視語言修養的培塑,尤其是以談話為主的廣播電臺節目。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修養的欠缺比較突出地體現在年輕主持人中,尤其是廣播節目,更容易暴露相關問題。廣播電視媒體播音主持有聲語言雖然是口語,但絕不是生活口語,而應是拋棄了粗鄙、低俗和病態的健康、真誠的語言。良好的語言修養不僅是語音標準、優美,更是談吐大方、用語得體、詞匯豐富、修辭得法。對廣播電視媒體播音員、主持人而言,有聲語言修養是內在素質的口語體現,既關乎語言的技巧,也關乎文化積累、禮儀講究和職業品質。得度、得法是語言修養的體現,語言修養欠缺就很容易胡言亂語,逞口舌之快,有時也可能表現為與受眾打情罵俏、過分親昵。總之,素養不足,難免語生病態。廣播電視媒體是大眾文化的代言人和風向標,從業者“雅要自謙、俗有底限”,才能構建健康的社會傳播口語語境。從根本上講,廣播電視媒體有聲語言從業者只有增強文化自覺性,才能科學把握輿論導向、正確引導受眾,真正發揮媒體的社會示范價值和作用。
對廣播電視從業者有聲語言的管理不宜只管形式,而應重視內涵,其中,語言規范和職業規范意識的培塑十分重要。以廣播主持人為例,在節目中,主持人是以“我”出現的,但“我”非生活中的“小我”,而是職業之“我”,是媒體代言人,是“大我”。強化從業者的規范意識,有利于明確主持人“我”的角色,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才能做好“把關人”和輿論引導。廣播電視媒體管理中重視從業者文化自覺性的建立,才能真正發揮從業者的文化影響力,形成明示、產生模范。
多年來,我國相關管理部門對廣播電視媒體播音員、主持人等從業人員的語言問題非常重視,但基層媒體則存在“底線管理”和“形式管理”的狀態,一些媒體甚至在收視競爭下對有聲語言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其實,這種短視行為并不利于媒體的可持續發展。有聲語言本就是鮮活的語言,規范不代表管死,對廣播電視媒體語言的管理應當重視規范、重在建設。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本質是職業語言,是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職業語言,是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的職業語言。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用實踐存在的諸多問題與社會轉型和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一種職業語言必然在社會的發展推進中實現沉淀和篩選的新陳代謝,這要求主持人主動實現“文化自覺”。發揮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社會示范和引導作用不僅體現在語言的音聲形式上,更體現在這種職業語言所承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對全球多元文化的融會貫通上。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