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手機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新聞論文發表
關鍵詞:手機 傳統媒體 傳播
在三網交融開端施行和3G技術逐步推行的背景下,手機與傳統媒體的交融為我國新聞傳播帶來一場革新。一方面,手機改動了傳統媒體的方式;另一方面,手機改動了我國傳統媒體的傳受機制。
一、傳統媒體與手機的交融
目前我國傳統的媒體為報紙、播送、電視、互聯網,手機上網作為網絡的延伸,憑仗掩蓋范圍廣,傳播本錢低廉,即時性、挪動性和互動性強等特性,成為“第五媒體”。手機媒體有很多表現形態,與傳統媒體的交融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手機電視--與電視的交融
手機電視就是應用具有收看軟件和登錄效勞網頁功用的智能手機觀看電視。2004年,中國挪動和中國聯通聯手廣電部門開端推行手機電視業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挪動多媒體播送(CMMB)手機電視大放光榮。手機電視目前的提高率并不高,但隨著業務的逐步成熟,它也將成為一種信息的補充渠道。
(二)手機報--與報紙的交融
手機報是應用智能手機閱讀由報紙、挪動通訊商和網絡運營商聯手提供的報紙。2004年7月1日,中國婦女報推出全國第一家“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彩信版》,完成了手機與報紙的交融;2005年Web2.0形式呈現,媒體紛繁進軍手機報。如2007年《人民日報》在全國發行手機報。到2008年底全國報業推出手機報約1500種,全國手機報用戶接近5000萬。[1]
(三)手機播送--與播送的交融
手機播送,就是應用具有收音軟件、FM接納模塊和閱讀效勞網頁的智能手機收聽播送。2007年北京人民播送電臺正式啟動數字多媒體播送業務,用戶能夠在手機上收聽FM播送節目;2005年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研發構建“SMG”,采用流媒體提供語音效勞;2007年4月,中國國際播送電臺結合中國聯通推出手機播送電視業務。在播送業不時尋求打破的同時,手機播送將會越來越深化公眾的生活,促進播送事業的開展。
(四)手機互聯網--與互聯網的交融
實踐上,手機電視、手機報、手機播送中依托于挪動通訊網絡和互聯網絡的應用都是手機和網絡分離的產物。手機應用第二代挪動通訊技術完成上網功用后,手機用戶停止手機搜索和閱讀綜合性網絡新聞也是一種應用方式。
手機門戶網站是對互聯網絡門戶網站的直接延承。依據《中國互聯網絡開展情況統計報告》的數據,在手機網民上網應用中手機網絡新聞和手機搜索分別占59.9%和56.6%。這標明信息獲取需求在手機上網應用中十分普遍。
二、手機對我國新聞傳受機制的改動
手機對我國新聞傳受機制的改動主要表現在消費、傳播和接納上。
(一)人人都能夠成為消費者
傳統的新聞消費是由媒體從業人員停止采訪、寫作(錄制)、編輯、印刷(播出),具有群眾化特征的手機突破這終身產流程。2009年2月9日央視大樓起火,一名網友于當天20:20用手機拍下照片并上傳網絡,另一網友于22:00將手機拍下的視頻傳至微博。22:07新華社才發表關于火災的快訊。[2]雖然公民的報道在專業性上與媒體還有差距,但是手機在滿足公民理解事實真相的需求上顯現出了宏大力氣。此外,在傳統的媒介環境下群眾傳媒是議程設置的主體,公民記者則能夠對事情發布、分享、討論構成議題,完成議程設置。
(二)傳播渠道多樣化
1.媒體的傳播渠道多樣化。
(1)記者的采編設備更新,完成多渠道消費。2009年12月,《南方都市報》給采編人員裝備了1000臺iphone手機,讓記者順應采訪及內容編寫對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的匯合運用及疾速回傳。記者在前方采訪的同時就能夠同步完成后臺編輯,在編輯過程中不時補充聚集各方資訊,使整個新聞制造流程滾動起來。這對傳統渠道既是一種補充又是一種超越。
(2)媒體實行多媒體戰略,發布渠道多樣化。2009年寧波日報報業集團設立3G事業部,基于手機報紙手機電視停止多媒體,即時互動的挪動新聞播報。[3]在手機用戶快速增長的趨向下,國內媒體紛繁尋求采集發布的資源共享,嘗試多媒體傳播。除上文的方式外,手機作為媒介還有手機短信息新聞業務、手機微薄、手機郵件等等。只需新聞采編完成,媒體就能夠運用多媒介方式傳給手機用戶。
2.公民的傳播渠道多樣化。
(1)公民運用新聞信息不再依賴傳統的群眾傳媒,開端自發性的傳播。如2007年廈門“PX風云”,以及2008年四川廣元柑橘生蛆事情,都是普通民眾借助短信參與的大范圍信息傳播,并且產生的宏大的影響。在這里傳統媒體控制新聞報道的權威被突破。
(2)公民報料渠道多樣化。2010年3月,廣東挪動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簽署協議,成立了3G報料平臺,市民能夠運用手機以短信、彩信、電話、視頻的方式第一時間向廣州日報報料,[4]這改動了以往主要依托熱線電話和短信的報料方式。公民能夠運用隨身攜帶的手機將第一現場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記載下來提供應媒體。這一方式會大大加強新聞的現場性、時效性、真實性。
(三)接納機制愈加完善
1. 受眾能夠隨時隨地獲取信息
傳統的媒體依賴紙張、電視機、收音機和電腦停止傳播,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手機以永遠在線的狀態突破了這些限制,節約了獲取信息的時間和本錢,滿足了受眾快速獲取信息的需求。
2.受眾以多種媒體方式獲取信息
2010年6月蘋果發布了iPhone第四代手機,它可裝置十幾萬個應用軟件。手機應用軟件豐厚了媒體方式,為受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表現形態,用戶能夠閱讀新聞短信、手機報,觀看手機電視,收聽手機播送或者閱讀手機門戶網站。只需新聞發作采編完成,用戶至少能夠以一種方式接納到信息。
3.受眾互動性加強
手機改動了傳統的“一對一”、“一對多”的單向傳播形式,交融群眾傳播、群體傳播,構成一張縱橫交織的信息網。特別是終端媒體方式的不時豐厚提升了受眾的積極性,他們參與到公同事務中主動的表達本人的觀念和態度。
手機從最初作為通訊工具走進公眾的生活,到如今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數量上它的受眾曾經遠超任何一種傳統媒體。手機曾經進入了快速開展期,它對我國新聞傳播的改動給了傳統媒體很好的啟示。傳統媒體應借助于手機尋求轉型創新,這也將是我國媒體行業目前開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劉瑞生.新媒體開展的態勢與根本特征[J].新聞陣線,2010(11).
[2]閔大洪.南方傳媒研討:第十七輯[C]. 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2009:31--33
[3]李韻,邱國景.新媒體對經濟危機的影響及其實證剖析[J].新聞與傳播,2010(9).
[4]劉先根.3G技術與手機媒體的內容運作[J].新聞陣線,2010(11).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