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青年勞動價值觀的轉型與重構
“躺平”作為近年來青年群體中出現的文化現象,反映了社會轉型期勞動者對勞動價值與生活意義的深入思考。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為分析框架,從勞動產品、勞動過程及類本質的維度,闡釋“躺平”現象背后勞動者對勞動尊嚴的呼喚。“躺平”并非簡單的消極避世,而是勞動者在現代化進程中探索自我價值與社會發展平衡的階段性嘗試。通過完善勞動保障制度、重構勞動價值體系、激發勞動者創造力,我們可將這一現象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最終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理想目標。
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躺平”現象引發了廣泛討論。從更深層看,這是勞動者對勞動異化問題的自發反思。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理解這一現象提供了鑰匙:當勞動者與勞動成果、勞動過程及自身類本質的關系被異化時,個體會通過不同方式尋求突破。本文旨在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與建設性視角,探索“躺平”現象的時代意義及優化路徑,為構建更具人文關懷的勞動環境提供啟示。
一、勞動產品異化
(一)勞動產品異化的內涵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這一重要論斷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的本質:勞動者通過勞動創造的價值(產品)被資本無償占有,且成為壓迫勞動者的異己力量。具體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勞動產品異化對勞動本質的扭曲與否定不容忽視。勞動,本應是彰顯人類本質力量的光輝體現,是自由而自覺的活動源泉。然而,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枷鎖之下,勞動對于工人而言,卻蛻變成為了一種強制性的負擔,與其本質背道而馳。第二,勞動產品展現出異己的特質。工人勞動的產物——勞動產品,反而如同獨立于工人自身之外的存在,冷漠地注視著勞動者,這與工人進行勞動的出發點相背離。隨著工人辛勤勞作所產出的產品數量日益增多,他們所能真正占有的份額卻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在不斷縮減[2]。
(二)“躺平”對共建共享的呼喚
“躺平”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從某種程度上來審視,實則是對當代社會中共建共享理念的一種深切呼喚與期待。在當代社會中的一些角落,勞動者對于“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卻愈發陷入貧窮困境”[3]的感受,其實是揭示了勞動成果分配機制中存在不足與瑕疵。當下,我們正以共同富裕政策為引領,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優化與革新,穩步推動勞動成果能夠更加公平、合理地惠及每一位辛勤的勞動者。諸如鄉村振興戰略、稅收制度的深刻變革等舉措,均在不斷增強勞動者對于勞動成果的切實獲得感與歸屬感。在此背景下,“躺平”現象或許可被視作勞動者對于勞動價值在分配中占據更重要地位的迫切渴望,它如同社會進步道路上的一面鏡子,映照出階段性發展的特征與反饋。而從另一維度來看,通過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創新激勵機制的構建,勞動者的創造力被充分激發,進而轉化為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不竭動力。以數字經濟時代為例,靈活就業模式的蓬勃興起,為青年群體打破傳統分工的束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與廣闊舞臺。勞動者在“躺平”中反思勞動的真諦與價值,實則為社會如何更高效地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生動而具體的實踐樣本與參考。
二、勞動過程異化
(一)勞動過程異化的本質
勞動過程本應該是工人本質力量的展現,但是在異化過程中卻變成了“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工人受到了資本家殘酷的剝削壓榨,這讓工人在勞動的過程中不僅不會感受到幸福快樂反而“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勞動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痛苦的折磨,這使勞動者感到,如果自身有條件,自己也絕不會去勞動。這使勞動過程發生了異化,勞動過程從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逐漸變成人渴望擺脫本質力量展現的過程。
在現代社會中,勞動過程的異化并沒有消失,反而以更隱蔽的形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提出的“規訓社會”為理解當代勞動過程的異化提供了一個視角。福柯深刻洞察到,現代規訓社會被生動地比喻為一所龐大的監獄。醫院、工廠、學校、兵營、養老院、收容所以及救濟所等機構,仿佛是一座座密布的“小監獄”,共同編織成一個龐大的“監獄群島”。在這個群島中,每一個個體都無法逃脫其籠罩。各式各樣的現代化監視設備與手段被廣泛應用,不留一絲縫隙地對整個社會及其每個成員實施著嚴密的監視與控制。
(二)躺平對自主性回歸的呼喚
馬克思曾對異化勞動進行了深刻批判,認為異化將勞動者變成了工具,但在當代社會中技術賦能與制度創新實際上在推動勞動過程朝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回歸。而青年群體找到了通過“躺平”來進行“回歸”的道路。這種道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行動上“去責任化”來達到勞動主體性的解構與重構,一方面是在價值上“去內卷化”來實現勞動本質屬性的再確認。
“去責任化”是當代勞動者對強加于自身的工具化義務的反叛,在以往勞動過程的異化中,勞動者往往成為了生產鏈條中的可置換零件。而“躺平”者在勞動過程中通過減少勞動投入,拒絕“畫餅”將更多的自由還給自己,實質上是對傳統勞動倫理“責任”意識的反叛。這種解構并非對傳統勞動的全盤否定,而是力求重構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勞動責任。
“去內卷化”是當代勞動者對傳統勞動倫理價值體系的反叛。當勞動過程發生異化使人的本質力量喪失并且成為資本發展的燃料時,“內卷”便成為了資本用來剝削勞動者的工具。勞動者通過“躺平”這一手段,能夠揭穿資本通過內卷來剝削勞動者的意識形態幻象,從而在價值層面上將勞動恢復到馬克思所言的“自由自覺活動”的狀態。
三、類本質異化
(一)類本質異化的哲學內涵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即勞動。馬克思認為動物的生命活動與其自身是直接且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但是,與動物截然不同,人類具備一種獨特的能力,即能夠有意識地將自己與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并在自己的意識世界中,將自己視為類的存在物來對待。然而,在異化勞動中,人的類本質卻發生了完全的顛倒,“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成為了維持人的生存手段。“異化勞動把自主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馬克思深刻揭示出,作為認識類存在物的本質特征在于,人類不僅能夠在實踐與理論的雙重維度上,將自身及周遭的其他物類視為認知對象,更具備將自我視作鮮活類存在的獨特能力,彰顯出一種普遍而自由的存在狀態。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將生產生活界定為人的類生活,這一觀點與費爾巴哈對類本質的抽象化詮釋截然不同,馬克思更加強調了現實的實踐性維度。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語境下,工人往往出于生存所需,被迫投身于異化勞動之中。此時,勞動不再源自人的內在需求,也不再是本質力量的自然流露,而是蛻變為維持生計的無奈選擇。這種類本質的異化現象,無情地剝奪了人類作為獨特個體的精神追求與內在特質,使個體深陷于空虛與迷茫的泥沼之中,難以真正實現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
(二)躺平對全面發展的隱秘呼喚
馬克思認為,人的類本質在于“自由自覺的活動”。而在當代社會中,類本質的異化擁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在現實社會的宣傳中有不少聲音鼓吹青年“終身學習”“斜杠青年”,實際上這是在以“自由”之名綁架個體,讓其陷入類本質的異化當中。面對這種深層次的類本質異化,我們認為“躺平”可以恢復人的類本質,幫助人全面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躺平”有利于構建勞動與生活的良性循環。“躺平”通過倡導“工作與生活平衡”理念,可以逐漸打破“以犧牲個體幸福換取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勞動者的休息權、健康權得到法律保障,勞動環境持續優化,為個體實現自由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躺平”有利于以人為本的社會體系的建立。在當代社會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逐漸完善,減輕了勞動者的生存壓力,使其能夠更多關注精神追求。例如,社區文化建設、公益志愿服務等,為青年提供了實現社會價值的多元路徑。“躺平”現象中蘊含的低欲望態度,實則是青年對社會支持體系更高質量發展的呼吁。
綜上所述,“躺平”現象折射出勞動者對更高層次價值實現的追求。通過制度優化、技術創新與文化包容,我們能夠將這一現象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理想愿景——“自由人的聯合體”,要求我們以勞動者的尊嚴與幸福為核心,構建更具溫度的社會發展模式。在這一進程中,每一位勞動者的反思與實踐,都將成為推動社會邁向更美好未來的重要動力。
文章來源: 《重慶科技報》 http://www.007hgw.com/w/qt/3527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