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研究
我國貴州省黔東南一直以來就有苗侗藥都、天然藥庫的美稱,近年來,黔東南憑借自身中藥材產區特有的氣候環境、地理條件,將中藥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開展培育,采取龍頭企業及品牌帶動戰略措施,推進培育集藥材種植、藥材研發、市場營銷等于一體的產業受體,收獲了十分可觀的發展成效,然而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依舊面臨諸多挑戰[1]。由此可見,對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1.1中藥材基地規模不斷推廣
近年來,在黔東南州政府的不斷推動、引導下,使全州中藥材產業收獲了顯著的發展成效,特別是中藥材基地已達到了一定規模。現階段,全州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突破60萬畝,重要品種包括有太子參、茯苓、鉤藤、何首烏、山銀花等。其中,太子參、何首烏、頭花蓼、淫羊藿四個品種已得到國家GAP標準認證,頭花蓼還是全國苗藥唯一得到國家GAP認證的品種。施秉縣盛產的太子參,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要明顯超過其他省份生產的同類產品,限量可達到全國總量的一半,太子參儼然轉變成該地區一張名聲遠播的名片[2]。
1.2多元化市場經營主體
截至目前,黔東南州中藥材企業已發展至70余家,有兩家藥品生產企業兩條生產線獲取了新修訂GMP認證證書;獲取國家準字并生產的品種數為30個品種,33個規格,還包括咽喉清喉片、益肺止咳膠囊、齲齒寧含片等民族藥品種。
1.3中藥材示范園區建設已成雛形
黔東南州中藥材示范園區建設已成雛形總計有6個,其中有5個已被評為省級園區,另外1個園區也不斷朝省級園區標準邁進。
2.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及劣勢
2.1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
(1)有利的政策環境。近年來,我國中央政府相繼提出“發展綠色中藥材種植業,促進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大力發展中成藥和民族藥”;貴州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為黔東南中藥材產業大眾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2)黔東南州政府十分重視。黔東南州政府將中藥材產業作為全州重點發展產業置于,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自制度層面對中藥材產業發展予以了規范、推動,為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法律保障。
(3)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黔東南州是貴州省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素來就是苗侗藥都、天然藥庫的美稱。現階段,全州查明的中藥資源總計有2831種,分別包括藥用植物2656種,動物藥154種,礦物藥21種。在我國統一普查的363種重點藥材品種中,黔東南占據有其中的328種,占比為90.4%。
2.2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劣勢
(1)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不利。很長一段時間里,黔東南相關部門缺乏對中藥材野生資源適量開發的有效保護,使得地方民眾對中藥材野生資源進行大肆采摘、攫取,對中藥材野生資源造成極大破壞。
(2)未有構建科學完備的信息平臺。現階段,黔東南尚未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藥材市場供求信息共享平臺,生產、銷售等一系列信息缺乏有效流動,中藥材不論是種植還是銷售均存在極大的盲目性,使得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市場價格出現極大的波動。因為未有切實穩定的銷售渠道,藥農不得不要同時承擔中藥材種植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這些風險必然會對藥農種植中藥材主觀能動性造成不利影響。近年來,多種不同中藥材原料種植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供求關系越來越不協調,一些原料產業呈現出忽高忽低的發展形勢迫切需要得到有效解決。
(3)企業研發創新能力有限,產學研缺乏有效結合。黔東南中藥材企業大部分規模有限,因為資金不足,為了縮減風險,在新藥研發方面,推行“短、平、快”戰略,使得引發不利的低水平及重復生產情況。除此之外,一些中藥材加工企業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采取拉低產品價格的手段,而未有對自身研發能力予以足夠重視,使得基礎研究滯后,技術創新水平薄弱,科研成果轉化及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完善,藥農技術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資源優勢難以得到充分彰顯。
(4)標準化生產水平不足,質量參差不齊。對于中藥材種植而言,現階段依舊存在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再加上產業監督管理不足,造成一些中藥材殘留超標。另外,在中藥材加工過程中,為了確保外表美觀、保存周期長,一些藥農、經銷商選取硫磺對中藥材進行熏蒸,由此對消費者用藥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3.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黔東南中藥材產業在新形勢下,要緊緊跟隨社會前進步伐,不斷開展改革創新,強化對國內外成功發展理念的學習引入,切實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如何促進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可以將下述策略作為著手點:
3.1強化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
野生資源是作物栽培的重要基礎,保護野生資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黔東南即便有著豐富的中藥材野生資源,然而因為近年來的無度采挖,使得中藥材種群數量、大小不斷萎縮,一些中藥材甚至處在瀕危狀態,迫切需要得到有效保護。首先,應當強化中藥材野生資源的調查統計,明確黔東南中藥材資源種類、分布、重點品種蘊藏量等情況及人工栽培中藥材種植面積、生產工藝、供需量等情況,制定科學適用的中藥材發展規劃,為構建中藥材野生資源動態保護機制及信息服務系統打下良好基礎。其次,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培育中心,推進省內外優良中藥材品種的引入、篩選、推廣,采集名優中藥材野生資源,加大中藥材優選力度[3]。
3.2構建科學完備的信息平臺
首先,推進創造中藥材電子交易平臺。建立以黔東南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為中心,以中藥材龍頭企業為重點的有序市場網絡。其次,建立中藥材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大宗中藥材品種各個環節的可評價體系,確保中藥材生產企業應用有清晰來源的中藥材原料。最后,構建中藥材預警機制。匯集行業協會、企業等構建中藥材資源信息網絡平臺,并與全國中藥材資源信息網開展有效聯動,實現對中藥材市場發展實時動態的及時掌握,構建中藥材預警機制,進一步促進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3.3推進政府與企業的有效聯動
現階段,銷售不暢是阻礙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一大問題,中藥材從業人員尤其是龍頭企業應當強化宣傳,開拓營銷渠道,選聘綜合素質高的營銷人員。政府應當加大力度引入中藥材深加工企業,以消除中藥材產業瓶頸,開拓中藥材產業渠道,提升附加值。與此同時,可推行互惠互利的經營手段,諸如企業+藥農+技術支持的經營模式,真正意義上調動起藥農中藥材種植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中藥材種植存在不小的風險,因而可嘗試將農業保險引入至中藥材產業體系中。除此之外,政府應當進一步給予有效扶持,特別是推進招商引資等政策措施制定、實施,建立藥農、中藥材企業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切實與國家扶貧政策開展有效相融,依托扶貧資金促進中藥材產業的不斷發展。
3.4強化基礎研究,推進產學研交流合作
中藥材產業是一個離不開可靠技術支撐的產業,為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應當強化基礎研究,逐步提升中藥材質量,打造“黔藥”、“苗藥”品牌,推出特色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優勢。首先,應當強化中藥材資源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對黔東南野生中藥材資源開展科學系統的調查研究,推動科學可行的保育方式方法,自多種不同途徑引入其他地區優良中藥材品種等,開展當地適應性培養。其次,強化中藥材高產培植技術手段的研究,尤其是規劃化、工廠化培植技術手段的研究。再次,強化中藥材良種的提純復壯,強化優良中藥材品種選育,推進各式各樣中藥材品種優良性狀的有效結合,自源頭層面推動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最后,推進產學研交流合作,凸顯各方優勢的充分發揮,高校開展基礎層面的研究,諸如良種選種、高產栽培方式方法研究等;企業可依托一系列資源優勢,推進科學研究成果的研究、推廣,進一步促進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強化產生黔東南中藥材產業,對推動全州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中藥材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牽涉到諸多方面的內容,因而要求各級政府的有效重視,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參與。鑒于此,黔東南中藥材從業人員必須要加大研究力度,提高對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基本情況的明確認識,強化對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及劣勢的全面分析,“強化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構建科學完備的信息平臺”、“推進政府與企業的有效聯動”、“強化基礎研究,推進產學研交流合作”等,積極促進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