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綜合競爭力視角下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的實踐與探索
浙江省臺州市是一個新興的城市,于1994年8月設立。自撤地設市以來,臺州市憑借靈活的民營機制和“敢冒險、有硬氣、善創造、不張揚”的臺州人文精神,創造了以“民營主導加政府推動”為主要特征的“臺州現象”。近年來,民營經濟已經占據臺州經濟總量的96.35%,74個產品在細分領域國內外市場占有率第一,經濟實力躍升浙江省第五。但是,臺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發展后勁不足,面臨被新興城市趕超的危機。2018年,臺州市GDP與排名第四的紹興的差距由2017年的665億擴大到715億,而與第六名嘉興的差距由2017年的33億縮小到3億。這真是一組讓人非常緊張的數字。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很多,目前學界也有很多說法。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區域優勢,臺州是民營經濟的先發城市,其起跑速度比紹興快,憑借的是“靈活的民營機制和臺州精神”。但是,機制可以被復制,精神可以被學習,但地理優勢卻難以被復制。當“長三角”諸城市抱團取暖的時候,臺州的制度先發優勢就后勁不足了。因而,如何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成為了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1 臺州市綜合競爭力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發展環境欠佳,導致中小企業外遷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臺州外遷企業4315家。工業企業外遷共造成900多億元資本外流。這其中,大部分是中小規模企業。在近幾年臺州市政府組織的13次與外省市經濟項目合作活動中,臺州企業分別與新疆、甘肅、四川等省市區簽訂了202個項目,協議總金額約345億元。根據以上調查統計推算,臺州實際外流或計劃外投資約1200億元,其中實際外流資本已超過330億元。深究其原因,其實和企業的發展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近年來,浙江省一直在淘汰落后產能,而在這過程中,難免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大量中小企業的設備被淘汰;又如,各種激勵政策的“蛋糕”沒有切均勻,門檻過高,使不少中小企業享受不到優惠政策;融資難,辦事難,缺乏相關地方性法規的支持,物流業不夠發達等。這些綜合因素導致了企業的成本提高,為了壓縮成本,企業不得不選擇大量外遷。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公共服務、降低激勵政策的門檻、利用灣區經濟的風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目前擺在臺州工作的一個重點。
1.2 與上海距離過遠,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從產業聚集的視角來看,臺州的發展缺乏腹地,而地理位置也并不優越,需要自己獨立發展城市功能和金融業。因此從這個視角來看,臺州自身城市實力一般,不具備大量持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金融基礎。而且到上海的物流成本較高。此外,臺州與上海、杭州的距離過遠,導致臺州利用上海、杭州的人力資源和高校資源的效率過低,而且臺州自身的高校資源也不如紹興豐富,缺乏創新是臺州經濟增長后勁不足的重要因素。
1.3 產業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創新能力
按照發達地區的經驗,重工業比重高、增長速度快,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就快。臺州市的工業,主要以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出口比重大的工藝品、食品飲料與塑料日用品三大行業為主。這樣的經濟結構使其經濟發展非常容易受國家宏觀形勢和國際環境的影響,起落較大。其次是企業規模有待擴大。截止2018年底,臺州市的上市企業有53家,其中制造業47家,但是這些企業相對來說市值都偏小,缺乏板塊的龍頭企業。最后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截止2018年底,市本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僅282家,實現的產值僅占規模上工業企業產值的17%左右,對全市工業經濟的推動作用不明顯。
1.4 人才競爭力不足
在《經濟》月刊《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研究組對中國最具競爭力的47個城市進行評價時,臺州個體經濟決策的自由度位居47個城市首位,但人才競爭力卻處于倒數第六位,而人才資源的教育狀況則居于末位。從人口普查顯示出臺州大專以上學歷人口比重明顯低于全國和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這一狀況也可以看出,臺州作為一個新興城市所面臨的最大危機可能就是人才危機。目前,與臺州相鄰的金華、溫州、寧波分別具有一座以上有著較強科研實力的大學,而臺州沒有。臺州城區目前雖然也有一個所謂“高教園區”,但里面都不過是一些職技性質的大專,人才資源和科研實力遠不能與浙師大、寧波大學、新溫州大學這些大學相比,目前臺州境內最好的大學臺州學院與最好的中學臺州中學仍然留在臨海,臺州市區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中并沒有吸引太多的高級人才尤其是博士,教授這些人才,這樣,臺州在發展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個人才危機。
2 對策和建議
2.1 要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營造都市經濟區
發展經濟,實現轉型升級,不單單是工業經濟內部的事情。在目前這樣全國性激烈競爭的大工業發展時代,哪里的基礎設施好,哪里的投資環境就好,哪里就有可能發展得快。改善發展環境正是政府的主要職責所在。
政府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為企業營造一個好環境,就是對企業最大的支持。當前的重點是,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如排污管線、電力設施、工業用水等。二是解決工業企業的用地問題,如加快沿海灘涂建設,盤整現有用地情況,清理違規占用等。三是有針對性的維護好投資軟環境,如營造尊重知識產權的投資環境、高效解決“專利訴訟”,拉平補貼的門檻,鼓勵創新型人才的引進等。
2.2 要大力提升臺州人力競爭力
要提升臺州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首先就是要提升臺州的人才競爭力,要更廣泛地吸收中高級知識分子留在臺州,同時也要盡可能在臺州市區創辦,一座能吸引和培養中高級人才的大學,以全面提升臺州的人才競爭力和人力資源教育水平。
2.3 要以城市化推進工業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首先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要以城市化為依托。城市化為工業提供金融、保險、信息、航運、物流等多方面的優質的服務;尤其是人才的服務,大城市留得住人才,小城市、鄉村的人才則不斷流向大城市。同樣,大企業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小城市則只能留下小企業。另外,城市化集聚起來的人口和企業,又不斷產生新的三產需求。此時,城市化就成了工業化的推動力和平臺。城市化帶來的產業結構變動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大力推進城市化就成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題中應有之義。
3 結語
從對臺州城市競爭力提升的機制創新的探討中,可以肯定地指出,要想讓新興城市在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也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就必須創新機制,把競爭力的側重點由傳統的經濟和產業層面轉移到阻礙該新興城市取得長足發展的薄弱層面上來。因為大多的新興城市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興起,它在經濟和產業上必然存在較大的優勢,因而多數新興城市在競爭力提升過程中都應以提升薄弱環節的競爭力為主。
同時,在提升新興城市競爭力的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新興城市在起點較低的情況下,并不可能一躍而成為一個功能完善的區域中心城市。因而,新興城市競爭力提升過程中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應適度控制城市經濟和城市規模的擴張速度,注重城市經濟與城郊經濟的完全相融。在城市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更要注重欠發達鄉鎮的發展,以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同時更好地將欠發達區域的經濟帶動起來,以實現轄區的總體發展,從而達到新興城市競爭力總體提升的目的。
而由于新興城市在興起之初城市職能尚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所以在城市發展中更要注重特色競爭力的打造,以特色競爭力的提升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同時更促進城市文化的營建,通過一系列舉措使新興城市發展為一個具有較強地方魅力的經濟實體,以使新興城市在與其它城市的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從而穩固地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來源:《企業科技與發展》:http://www.007hgw.com/w/kj/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