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考工記》在歷史教育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數學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先秦重要的科技專著《考工記》主要記述了有關百工之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文中雖然沒有專門論述數學的篇章,但其中蘊含有許多實用的數學知識,并且最早探索了角度問題,尤其《考工記·冶氏》中還記載了勾股定理的最早實例。因此,《考工記》對我們了解先秦數學有極大幫助,在中國數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一、《考工記》中的數學知識
《考工記》在論述手工業生產時涉及到許多數學知識,其主要有分數、倍數(比例)、度量衡、割圓、弧度等方面。
(一) 分數的表示
關于分數的起源,至今還無法考證。春秋戰國時期大量文獻中都能見到分數,其源當遠在此之前。《考工記》中在論述各手工業生產時,幾乎都用到了分數,其表示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如果A的長度是B的長度的n分之n-1,那么《考工記》就說“n分其B,去一以為A。”例如,《鳧氏》:“十分其銑,去二以為鉦。以其鉦為之銑間,去二分以為之鼓間,以其鼓間為之舞修,去二分以為舞廣。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以其甬長為之圍。三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
2、如果A的長度是B的長度的n分之一,那么《考工記》就說“n分其B,以其一為之A”。 實際還有其他情況,如“n分其B,而A居一。”還有“幾分×之幾”。《鳧氏》:“是故大鐘十分其鼓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鐘十分其鉦間,以其一為之厚。”《冶氏》:“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叁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輪人》:“桯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
3、如果把B的長度分成m比(n-m)的兩部分,那么《考工記》就說:“n分其B,m在上(前),(n-m)在下(后),以×其A。”例如,《鳧氏》:“叁分其甬長,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車人》:“凡為轅,三其輪崇。參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后,以鑿其鉤。”
4、帶分數。《車人》:“大車崇三柯,綆寸,牝服二柯有叁分柯之二,羊車二柯有叁分柯之一,柏車二柯。” 其中,“幾分×之幾”及“幾×有幾分×之幾”,與后世的算術用語相同。
(二)倍數 (比例)
與分數密切相關的是倍數(比例),它們在《考工記》中也多處出現,其表示大致也有以下幾種。
1. 如果A的長度是n寸,B的長度是A長度的m倍,那么《考工記》就說“A廣n寸,Bm之”,或“B長m其A長。”《冶氏》:“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長內則折前,短內則不疾。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桃氏》:“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2. 實際上有的沒有明確提出×是×的幾倍,但也蘊含有倍數關系。例如,《匠人》:“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匠人》:“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畎;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間廣二尋,深二仞,謂之澮。”“墻厚三尺,崇三之。”這里的畎、遂、溝、洫、澮的寬度和深度,后者均是前者的2倍。其實,這已是現在的等比數列,其公比為2。
(三) 度量衡
我國度量衡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周禮》記載,西周春秋時期已有專設管理度量衡的官員。《考工記》中就涉及了許多度量衡單位,如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容積單位、角度單位、重量單位等。
1.長度單位有:枚、寸、尺、柯、仞、尋、常等。
2.面積單位有:夫、井、成、同、方里等。
3. 容積單位有勺、升、爵、觚、豆、簋、觳、庾、鬲、鬴、甗、盆、甑等。《栗氏》:“量之以為鬴,深尺,內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鬴;其臀一寸,其實一豆; 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這里的栗氏量把度、量、衡三種集中在一個標準器物上,促進了度量衡的系統化。
4. 重量單位有:鈞、垸、鋝等。《冶氏》:“冶氏為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重三垸。”“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重三鋝。”
5.角度單位有宣、欘、矩、柯、磬折等。“角度”這個詞,在西方數學傳入之后才出現。古代雖然沒有角度這個詞,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逐漸產生了抽象的任意角的概念,形成了表示這種概念的術語“倨句”。例如《冶氏》:“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則不入,已句則不決,……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鋝;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重三鋝。”并且《考工記》通過對規和矩實施幾何操作得到宣、欘、柯、磐折等一套當時工程上實用的幾何角度,在歷史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具體操作如《車人》:“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一宣有半謂之欘,一欘有半謂之柯,一柯有半謂之磐折。”
(四) 割圓、弧度
《考工記》中還蘊含有割圓、弧度等許多實用的數學知識。例如《弓人為弓》:“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為諸侯之弓,合七而成規;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筑氏為削》:“筑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
此外,《考工記》中在營建城邑確定方位時用了以表測影的方法。具體做法如《匠人》:“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槷以縣,視以影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
二、《考工記》數學的歷史地位
《考工記》主要記述有關百工之事,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文獻,包含了豐富的古代數學知識。然而,《考工記》的成書年代至今仍眾說紛紜,未達成共識。但多數學者認為,《考工記》是戰國初期齊國的官書。因此,《考工記》與戰國時代包含豐富數學知識的《墨經》、《管子》幾乎屬于同時代的作品。
《墨經》中的數學涉及到一些數學命題和定義,已具有理論數學的萌芽。《管子》在論述經邦治國時涉及到計數的思想、分數表示法、數學運算、比例,以及度量衡單位,且也多屬實用數學,與《考工記》非常相近。在中國古代數學史上,《墨經》在理論數學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墨經》所開創的理論數學傳統卻沒有能在后世得到繼承和發展。秦漢以后的中國數學偏重于實用數學方面的發展,因而《考工記》和《管子》中所涉及的實用數學的特點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中國目前所出版的數學史專著中,都對《考工記》中的數學知識予以了高度的重視。王渝生在《<考工記>在中國數學史上的地位》(《中國科技典籍研究——第一屆中國科技典籍國際會議論文集》)一文,認為《考工記》影響了中國傳統數學走向實用性的發展道路,在中國數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7hgw.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