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移動互聯網創新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
二十一世紀,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傳統行為模式和傳統的思維方式,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個知識爆炸,自媒體掌握話語權的時代,如何革新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托移動互聯網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從“旁觀”到“參與”、從“漠視”到“投入”,是每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自成媒體”的時代,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層出不窮的移動APP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當前的高校思政工作創造了廣袤的互聯網新空間。高校思政工作不再拘于一域之囿,借助于移動互聯網裂變式的傳播形式,社會主義正能量超越了時空的束縛,影響范圍無限擴大。移動互聯網時代多元化的傳播渠道讓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傳遞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更為廣闊。例如十九大期間,人民日報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了一系列微視頻、融媒體、H5等手段多次引發網友熱議,超過15億的點擊量更是制造了現象級的新媒體傳播典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也必須利用新興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高校思想教育空間和平臺,做好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開創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不同于傳統傳播時代信息、話語的單向線性傳播,移動互聯網時代“雙向互動式”的傳播讓思政工作者的教育環境逐漸從占主導地位的“權威環境”逐漸向“博弈環境”轉變。在這個新的環境中,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與受眾者的界限模糊,甚至身份可能會相互轉變。這樣具有開創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新范式,有利于打破傳統面談中的拘束感,有助于被教育者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幫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構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3.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新體系。話語作為一種文化的表征,其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一樣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面對蓬勃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及各種新興的網絡新詞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吸收網絡話語中的有益資源開拓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場域。借助移動互聯網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了解當前大學生的說話方式,通過分析他們的話語結構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訴求,從而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構建更加貼合大學生實際情況的、更接地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新體系[1]。
二、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開放的網絡在給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受到沖擊,思想政治教育者話語權轉移和控制力弱化。
1.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亟待更新。隨著大學生對各種網絡語言的認可接受度越來越高,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日漸式微,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形式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固定的模式,需要突出政治導向功能,在九零后的大學生眼中顯得沉悶單一;在內容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突出其政治性,缺少時代氣息與生活氣息,在當代大學生的眼中顯得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以灌輸為主的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獨白式的語言傳播模式,這樣單一的話語傳播模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展現出來的話語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口語化、生活化和調侃化,各種新興的用詞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變革提出了時代的新要求。
2. 沖擊了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為主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受到沖擊。移動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扁平化、普及化和多樣化對傳統的價值觀念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大學生在享受便捷獲取各種網絡資源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不良思想和行為的侵蝕與誤導,無論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流行的拜金主義還是隨著開放的國門而來的西方各種不良思潮都與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大相徑庭,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極大挑戰。
3.思想政治教育者話語權轉移和控制力弱化。不同于傳統媒介中教育者始終占據著話語主導權的情況,移動互聯網時代海量的資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權威性,消解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優勢,解構了他們的話語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話語主體地位在不知不自覺中產生轉移,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控制力。網絡信息如洪水般涌入,“把關人”缺失勢必導致信息的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從而對高校思政工作帶來消極的影響,制約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三、依托移動互聯網創新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移動互聯網構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網絡平臺,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
1.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互聯網素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信息素養,做好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在開放、多元的互聯網時代當好大學生思想的領路人,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牢牢把握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進方向,在暗流洶涌的社會思潮中占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權。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能夠抓住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教育契機,在點滴小事中融入思想教育,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出發做好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轉變工作方式,摒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枯燥說教,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良思潮,堅定學生的共產主義信念,保證高校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2.利用移動互聯網構建思想教育網絡新平臺。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現實場域為活動空間不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這個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真實存在的虛擬空間,通過移動互聯網這樣的新方式,以虛實結合的工作模式提高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搶占網絡教育新高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也必須利用好微博、微信、公眾號平臺等新媒體形式下的宣傳陣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和社會主流價值觀,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還應該認識到虛擬的新媒體空間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臺,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決不能僅僅依靠新媒體這一虛擬空間,還需要結合現實的思政教育,通過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談心、校園活動、社團建設等方式,關心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虛實結合,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彰顯[2]。
3. 創新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手段。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課、慕課的興起徹底改變了傳統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利用微課、慕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讓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廣袤的空間和任意的時間,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性。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的難點分散在一個個的微課視頻中,讓學生通過微課學習逐漸解決問題,避免了因一次課程內容知識點太多學生無法吸收的弊端,微課讓抽象的哲學問題具體化,生動直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馬列主義的深刻意義,對學生學習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同時,借助手機和移動4G網絡、WIFI信號等已經實現了大學生群體的全面覆蓋,微課、慕課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學習的方式,微信、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也成為了高校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做好大學生的移動微學習研究,既能有效利用大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又能滿足學生課余學習的需求。
4.建設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青年學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主要群體和主要對象,要思考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讓學生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這需要高校的正確引導,正確認識到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力,構建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好網絡平臺關口,面對移動互聯網上的種種思潮,引導大學生主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獲取新知識發展新技能,完善自身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全方面多角度創造高校校園文化“微體系”,開發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公眾號,積極運用微博微信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力,讓移動互聯網新平臺成為引導大學生前行的燈塔[3]。
四、結語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和4G網絡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優勢,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互聯網素養,學會利用移動互聯網構建思想教育網絡新平臺,創新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手段,建設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全方面多角度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7hgw.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