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融入法學教育的范式重構
中國法學教育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轉型期。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法學教育不僅要培養精通現代法律技術的專業人才,更要塑造具有文化自覺與歷史使命的法律人。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蘊含的治理智慧,歷經千年演變形成的獨特法律思維,為現代法學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資源和實踐參照。這種文化基因的傳承不是簡單的歷史復刻,而是需要通過教育體系的創造性轉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知識體系。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現代教育價值解構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德主刑輔”的治理理念構建了獨特的規范體系。孔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教育思想,在《唐律疏議》中演化為“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制度設計。德法共治的思維模式,為現代法治教育中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平衡提供了有益借鑒。在刑法學教學中,對比“恤刑慎罰”傳統與現代刑罰目的的理論能夠深化學生對刑罰人道化的理解。“禮法合一”的制度傳統塑造了中國特有的法律實施機制。宋代《洗冤集錄》記載的司法檢驗制度,既包含嚴密的程序規范,又體現“人命關天”的倫理考量。這種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有機統一,為當代訴訟法教學提供了本土化視角。教師在講授證據規則時,引入古代“五聽”制度與現代自由心證原則的對話,可以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傳統司法實踐始終貫穿著民本思想,從明代海瑞“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的裁判理念,到清代秋審制度彰顯的恤刑精神,無不體現著傳統法律的人文關懷。教師將這些案例融入法律心理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法學教育體系中的傳統要素缺失現狀
當前法學課程體系存在明顯的文化斷層。統計顯示,全國90%以上的法學院校未開設系統的傳統法律文化課程,僅有15%的核心課程涉及傳統法律文化內容,這種結構性缺失導致學生普遍存在傳統法律文化認知盲區。某高校問卷調查顯示,83%的學生不能準確說出三個以上傳統法律概念,這一數據反映出當前法治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承的明顯不足。
當前高校法學的教學方法論層面存在文化疏離現象,多數教師在比較法教學中習慣以西方中心主義視角展開論述,將中國傳統法制簡單歸類為“專制法系”,這種認知偏差導致學生對本土法律傳統產生價值誤判。案例教學庫中,涉及傳統司法智慧的案例占比不足5%,教學資源建設嚴重滯后,文化自覺意識的薄弱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部分畢業生在處理基層糾紛時,機械套用現代法律規則,忽視傳統調解智慧的運用,往往造成“案結事未了”的局面。
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學教育相融合的創新路徑
其一,課程體系需要結構性重構。筆者建議相關專業設立“中國法律文明史”必修課,在部門法學課程中增設傳統法律文化專題模塊。中國政法大學已將《大清律例》精讀納入法律史教學,西南政法大學開設“傳統司法智慧”選修課,這些實踐為課程改革提供了范例。其余法學課程更是要挖掘傳統法律文化的內涵。教師應將歷史中的、發展中的法律文化精髓同當代文化傳承發展相關聯,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古今貫通,既要避免陷入“文化保守主義”的泥沼,也要防止進入“歷史虛無主義”的誤區。相關法律院系應當建立動態調適機制,通過持續的知識再生產,使傳統法律文化真正成為滋養現代法學教育的源頭活水,最終形成具有文化主體性的中國法學話語體系。
其二,當前高校法學的教學方法論亟待創新突破。高校應倡導“古今對話”式案例教學,將“鄭國子產鑄刑書”與當代法典編纂進行對比研討。教師可在教學中運用數字技術復原宋代“翻異別勘”審判場景,開發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創建的“中華法系智慧庫”,整合了2000余個傳統司法案例,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資源支撐。筆者建議由教育部牽頭,系統推進教學資源建設,組織編撰《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讀本》系列教材,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群,為案例教學提供權威素材,設立跨學科研究平臺,促進法學、歷史學、哲學等學科的協同創新。
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交織的當代法治語境中,法學教育的文化自覺對法治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相關院系通過系統性地重構教育體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精華元素轉化為現代法治人才培養的養料。這一教育變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兼具智慧與勇氣,從課程設置到教學方法都需要系統創新,在實現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同時推動其創新性發展,從而為全球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
文章來源:《大河美術報》 http://www.007hgw.com/w/qk/3564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