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下高校醫藥人才培養之思索
摘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個基本原則。隨著醫藥行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醫藥科學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醫藥行業的人才需求。本文通過對當今醫藥行業人才需求特點的分析,從專業課程設置、德育培養、實踐教學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新形勢下醫藥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醫藥行業 人才培養 教育模式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醫藥行業處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1]。但由于醫藥行業多、小、散、亂的格局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醫藥行業整個的結構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再加上藥品市場的激烈競爭,面對這種形勢,對醫藥行業說來既是一種發展的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既是行業發展的高速期,也是矛盾的凸顯期,更是風險的高發期。
一、 行業人才需求特點
近年來,伴隨新醫改的不斷深化及各項利好政策的驅動,西北地區落后的藥品流通和醫療服務現狀正在發生迅速改變,二線城市的醫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強大的人才需求正在被拉動,行業的迅速發展與人才短缺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出來[2]。從當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醫藥行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人才需求點[3]:
1、 對研發型人才的需求
隨著國家一系列醫藥制度和政策的出臺與規范,藥品生產及經營的“薄利時代“已經來臨。普通藥、大路品種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往那種單憑好的銷售政策就能做好市場的時代將逐漸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還必須要有本企業特有、專屬性強的新產品來作為營銷的堅強后盾。因此,這就要求他們不僅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廣泛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快速學習其他相關學科最新知識、技術的能力,有敏感的信息接受和消化能力,有創新性思維,否則研發出的產品不是因不適應市場需求銷不出去,就是因技術含量低而易于仿造,難以形成拳頭產品。
2、對技術全才的需求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化的趨勢日益增強。當今時代,任何高科技成果無一不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晶,醫藥行業更是如此,生物醫藥、分子生物學、生命科學等新興領域需要掌握多學科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培養出這類高質量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來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 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問題,這一需求已經引發了高等教育的深層次變革。許多國家的教育界已紛紛摒棄了過分專業化的教育模式,把高等教育轉移到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軌道上來。
3、管理型專業人才的需求
隨著外資醫藥企業與藥品大舉進入中國市場, 我國民族醫藥面臨的生存壓力大大增加,過去單純的生產型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競爭需要,向經營型轉變是大勢所趨,而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復合型醫藥經貿人才。他們不僅必須掌握扎實的藥學基礎知識,還要對臨床醫學、經營管理、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加以學習,更需要掌握實際的企業管理、資源運作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醫藥行業發展的需求。
二、當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第一,傳統的醫藥科學教育模式中學科交叉少、課程設置單一,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對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在藥學領域的滲透、應用估計不足,導致生物技術產業化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
第二,理工類高等教育長期存在重自然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輕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弊端,導致當前社會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評價是“高知識、低文化”,甚至部分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在社會環境的沖擊下,出現了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
第三,我國傳統的藥學教育體系中,側重于化學、工藝類等課程方面,而新形勢下競爭必需的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經營管理類課程涉及較少,因而培養出來的純藥學技術人員往往難以勝任醫藥企業的經營與貿易工作,這樣不僅容易貽誤市場機會, 有時甚至危及企業生存( 前些年我國醫藥行業 Vc 危機就是一例) 。
三、創新醫藥教育模式以順應行業需求
解決傳統醫藥教育模式滯后問題的關鍵在于創新醫藥教育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優化專業類課程設置
在培養目標確定以后,深入研究各門課程在培養目標中的作用,理清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和聯系。在課程設置上,按照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專業面向、實施分類培養、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注重不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以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
2、專業知識的傳授要與藥德、醫藥人文教育緊密結合
隨著新科技手段層出不窮,人的異化和人性化發展向度的矛盾愈加突出,由此對醫藥學科的人文要求越來越迫切,盡快將人文情操、人文關懷、人文素養的培養融入整個醫藥學的教育里已刻不容緩。在美德等西方國家,醫藥院校的人文社科類課程約占總學時的20%-25%,而在我國這一比例僅僅為8%左右。因此,高等醫藥院校一方面設置醫藥史、醫藥哲學、醫藥倫理和醫藥法學等醫藥人文學的核心課程,另一方面應設置通識性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如文學、藝術、政治、經濟等。“醫藥院校要將醫藥道德教育滲透并放之于一切課程教育中,并形成大德育教育的格局和范式來保證學生將來能真正成為有行業道德的人才。”
2、 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創新人才
醫藥院校應構筑起由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現場教學和社會實踐等多個層次組成的醫藥實踐教學體系和多環節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一,應注重課內與課外銜接,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的改革和管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第二,應注重校內與校外互補,有意識培養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促使在校學生在實習期間就能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過硬的職業技能,并在職場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第三,理論與實踐結合,鍛造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除了提供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的多種實踐途徑外,極具醫藥衛生特色的現場實踐是鍛造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為公共衛生專業的學生提供當地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的實踐機會,讓制藥類專業學生直接參與相關企業的生產實踐項目等等,這些對培養學生的應急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干榮富.我國醫藥市場現狀及行業發展探討.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3,(44):101-104.
[2]牟曉娟.行業發展持續利好 醫藥人才需求強勁.中國醫藥報,2011,(6).
[3]王益玲,黃澤龍.以綜合素質為核心的醫藥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西北醫學教育,2007,(15):28.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