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融危機與穩定——經濟論文
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在金融界掀起巨浪,眾多大型的金融機構紛紛倒閉,投資者損失慘重,對資本市場喪失信心,很多國家的金融業出現無序、失衡的狀況。金融危機產生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種種風險交織在一起,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是空前的。我國正處于改革深水區和重大經濟轉型期,國內經濟形勢復雜,中央銀行要關注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防止出現系統性危機,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一、 金融穩定概述
(一)金融穩定的內涵
我國目前對金融穩定尚無明確的定義,外國學者也沒有給出統一的界定。歐洲中央銀行的理解是:金融穩定是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市場基礎設施運行良好,抵御各種沖擊而不會降低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的一種狀態。在該狀態下,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媒介的功能能得以發揮,金融業本身能保持穩定、有序、協調地發展,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協調。這種金融穩定性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金融穩定的特征
1.金融穩定具有戰略性。金融為經濟發展服務,在經濟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發展,金融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實現資源的跨期配置。從長遠來看,金融創新日新月異,未來經濟的較量是金融實力的比拼。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為了打好無聲的“金融戰”,我們必須把握住戰略機遇期,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2.金融穩定具有系統性。金融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影響到金融、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一旦發生金融風險,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都會發生紊亂,運行效率低下,銀行、證券、保險業都會受到威脅。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金融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統一體,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協調好各個環節。
3.金融穩定具有復雜性。金融穩定不是簡簡單單的均衡穩定和絕對的靜止,
而是系統內部的博弈。各種金融風險交錯在一起,金融系統內部組織和結構復雜,實踐中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絕對的平衡點。我們只能盡量去調節和控制金融風險,降低不穩定因素發生的概率,實現金融高效運行狀態。
(三)金融危機與金融穩定的關系
金融危機是金融不穩定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亞洲、南美洲等地爆發的金融危機讓人們認識到了金融風險的高度傳染性和金融系統的脆弱性,開始重視金融的安全和穩定性,并積極尋找行之有效的措施應對危機,維護金融的穩定。
二、 維護金融穩定應注意的問題
(一) 金融創新對金融穩定的沖擊
20世紀90年代掀起創新浪潮,金融自由化增強。金融工具創新,出現大額
存款定單、期權期貨、互換等,衍生產品發展迅猛。資產證券化趨勢明顯,“金融脫媒”現象嚴重,最終釀成了次貸危機?,F有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逐步形成了一個不同于以往金融體系的“影子銀行”體系,從而規避既有的監管,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銀行、證券、保險業務出現交叉,原有的分工限制日益模糊,混業經營將大大加大監管的難度。金融創新以規避監管和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使道德風險難以控制,經濟主體借此轉移風險,給金融系統帶來巨大的沖擊。
(二) 金融市場的聯動性不可忽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金融市場的相互聯動越來越明顯,國際金融市場的重
大變化影響著我國經濟金融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形勢。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迅速蔓延到全球,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美國、歐洲、日本的股市波動會影響我國股價的變化,不僅國際市場上股市之間存在聯動性,甚至國內市場上各股市板塊之間也存在相關性。當上證綜指全線飄紅時,深證指數往往上漲,香港恒生指數的變動也無一例外地牽動著大陸人的神經。此外,外匯市場,股票市場,黃金市場,期貨市場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金融市場聯動性造成了金融風險的高度傳染性,給金融穩定帶來挑戰。
(三) 金融不能脫離實體經濟
金融的實質是實現資源的跨期配置,金融業的發展,實際上受實體經濟需求
的引導。當實體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時,金融業應運而生。近年來,我國資產泡沫嚴重,房地產、古董字畫大肆炒作,房價居高不下,虛擬經濟過度膨脹。中小企業陷入融資難、融資貴困境,出現實體經濟“錢荒”與虛擬經濟“錢多”的現狀。金融部門服務不到位,實體經濟發展受限,金融的穩定性對于發揮金融的服務功能至關重要。
三、 中央銀行在金融穩定中占主導作用
(一) 制定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具有制定貨幣政策的職能,應該根據國內的經濟情況,綜合衡量國
外的經濟形勢,促進經濟社會的良性健康發展。穩定幣值要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而維持匯率的基本穩定。貨幣增長應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保持貨幣供需相對平衡,防止流動性過剩。當市場貨幣投放量過多,經濟發展難以完全消化,會引發通貨膨脹現象,價格提高。2008年央行向市場投放了四萬億,雖然暫時讓中國走出經濟危機,但是流通中的貨幣過多,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這項貨幣政策的后遺癥不容小覷。2013年中國出現錢荒,資金吃緊,利率上升,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對內制定的貨幣政策要符合國情,維持幣值、利率和匯率的穩定。
(二) 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
雖然中央銀行在維護金融穩定中占主導地位,但不能單槍匹馬,必須尋求其
他部門的配合,進行分工合作。多部門協同實現金融穩定目標,有助于提高效率。稅務、財政等部門與中央銀行一起展開對話,探討維護金融穩定的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建立協作聯動機制,共同創造穩定的宏觀金融環境。
(三) 建立金融安全網,加強國際間監管協調
維護金融穩定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加強國際間交流學習和監管協調。中
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實行有效的審慎監管,實行保護投資者的制度。當金融機構流動性不足時,中國人民銀行充當最后貸款人,防止個別金融機構倒閉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建立健全金融安全網。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擴大信息交流,創建資源共享平臺,逐步制定統一的監管政策來應對金融危機,實現共贏。
四、 其他對策
(一) 培養和增強道德自律意識,從行業內部控制抵御道德風險
要做好內部控制工作,首先是要建立道德自律約束機制。微觀主體是經濟活
動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是經濟鏈條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培養投資者的道德自律意識,減少道德風險,是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金融創新使產品變得復雜,加上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很難識別和判斷金融產品的內在風險性。金融系統應該制定一系列準則來規范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形成道德約束機制。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時,應嚴格遵守行業道德規范,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維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利益。
(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風險補償機制
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保障機制,有利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會公眾對
銀行體系的信心。當存款保險機構出現流動性不足或負面新聞時,可降低存款者的恐慌感,有效防止銀行發生擠兌風潮,提高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同時,存款保險制度也是一種市場機制,它促進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引進了機構破產程序,保護中小銀行的合法利益,促進公平競爭。有效防止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形成倒逼機制,讓其成為最后兜底人,從而減輕了央行的負擔,使中央銀行能更自主地從全局意義上實行宏觀調控。
(三)繼續深化改革提高金融穩定性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軌和改革攻堅克難期,金融領域尚存在一系列問題,亟需
進一步改革。中國應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放開存貸利差,與國際融合和接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人民幣世界化的進程。建立更加市場化的金融系統,讓市場充分配置資源,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總之,金融改革是增強內部穩定性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崔建軍,王利輝. 金融全球化、金融穩定與經濟發展研究[J]. 經濟學家,2014,02:92-100.
[2]馬勇. 基于金融穩定的貨幣政策框架:理論與實證分析[J]. 國際金融研究,2013,11:4-15.
[3]黎梓燁. 金融穩定與金融管理的關系研究[J]. 時代金融,2014,29:37.
[4]李云峰,崔靜雯,白湘陽. 金融穩定溝通與金融市場穩定——來自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的證據[J]. 宏觀經濟研究,2014,04:97-104.
[5]張坤. 集體行為與金融穩定:以金融系統論為視角[J]. 金融監管研究,2013,02:97-114.
[6]彭遠平. 淺析全球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以金融危機為例[J]. 商,2014,03:117-118.
[7]羅冠男.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職能研究[J]. 經濟視角(上),2013,10:47-48.
[8]王曉,李佳. 金融穩定目標下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監管之間的關系:一個文獻綜述[J]. 國際金融研究,2013,04:22-29.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