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圖書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現狀
數字化是出版業發展的大趨勢,數字出版以其及時、效率高、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便攜、綠色環保、查閱便捷等特點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態勢。2015年網易云閱讀發布的《移動閱讀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的電子書閱讀總量已經超過了14億冊。而且移動閱讀的用戶規模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截止到2014年底,已經超過了2.4億人次。盡管我國的圖書出版業數字化的整體趨勢是好的,但是,圖書出版業在數字化轉型中仍舊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數字圖書內容生產商:出版人數字化熱情不高,版權侵權問題嚴重
圖書數字出版的核心在于內容。對于圖書內容生產商而言,目前我國出版業數字化轉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圖書出版人對于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熱情不高。傳統出版單位的出版人往往都會憑借自己的圖書出版經驗來進行圖書的選題和營銷活動的策劃,個人色彩較重。而圖書出版的數字化對于傳統出版領域的出版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出版人探索學習的方面較多,而且他們自身的出版經驗也會在現實中碰壁,因此大部分的傳統出版人對于圖書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熱情不高。
第二,圖書出版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版權侵權問題更加嚴重。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出版來說,數字出版中的版權侵權更加便利,而且更具有隱蔽性。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以及傳播的快速化,出版商一方面很難尋覓最初的侵權人,另一方面網絡追責困難重重。
第三,圖書出版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出版商與出版商之間的競爭大于合作。對于傳統的出版商而言,數字化已然是出版業不可逆轉的趨勢,大部分的出版商也積極采取措施推動圖書出版的數字化轉型。但是在圖書出版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出版商與出版商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較少,大部分的出版商都是以個體為單位在圖書出版數字化的道路上慢慢摸索,各自為政。這種競爭大于合作的模式是不利于圖書出版業數字化轉型整體向前推進的。
2、數字圖書發行渠道:圖書標準格式不統一,對技術過分依賴
在出版業界時常會有“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的爭論,在圖書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初期,“渠道為王,終端取勝”的論調更是風靡一時。但從實質上來說,無論是渠道還是技術,都只是工具,他們最終都是服務于內容產品。就目前我國圖書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來看,圖書出版的數字化對于技術的依賴依舊較高,而且圖書標準格式不統一,數字圖書在售賣和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較強的傳播壁壘。
我國圖書出版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其內容產品一般是由出版商來運營,由于出版商自身缺乏技術經驗,數字圖書的傳播、售賣,電子圖書的格式標準、制作都大量依靠技術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出版商在數字圖書制作過程中的話語權。對技術公司的過分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版商數字圖書的收益狀況。
另外,由于為出版商提供服務的技術公司較為多樣化,其電子圖書的制作能力良莠不齊,而且我國對于數字圖書的出版缺乏一個統一的圖書標準格式,這使得很多數字圖書生產后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由于消費者所持的閱讀終端多種多樣,其系統支持的格式也與數字圖書的原始格式存在著差異,這就造成了數字圖書在消費者中存在著較強的閱讀壁壘。
3、數字圖書消費者:免費思維根深蒂固,未形成付費習慣
與一開始就針對紙質內容產品進行收費不同,在互聯網興盛之初,數字內容產品一直都是免費的,大批的內容生產商都大量依靠廣告營收來維持企業的營業利潤。這也使得大部分的消費者養成了免費獲取數字內容產品的習慣,而且隨著更多的人加入到“網民”的隊伍中,以及網民掌握了更多的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上分享數字內容產品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簡單來說,圖書出版業的數字化,就是要將之前以紙質媒介為載體的內容轉變為數字內容產品,而這個數字內容產品和紙質出版物一樣,是需要消費者進行付費的。這種付費要求和消費者的免費思維存在較大的沖突,是要讓他們從一種免費的思維模式中培養出付費的行為習慣,這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