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職教育當中的德才觀與技能教學觀
中職教育在整個教學體系當中占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為國家輸送人才的一個重要渠道。對于中職學生的全面培養一方面需要以市場為導向,考慮中職學生的就業達標率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一方面需要考慮到中職學生的職業化素養,也就是說中職教學當中所提倡的德才教學觀。唯有從德才觀與技能觀教學出發,才能夠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性的能力與素質。
二、中職教育當中教育與就業現狀分析
(一) 中職教育當中自我角色定位不準 影響實習效果
在一項調查當中發現,中職學生在學校的主要學習目的是為了能夠在未來獲得一份較好的工作,自己當初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父母所喜歡的,自己并非那么喜歡。也有一些中職學生認為希望在學校多練習,多學些本專業的知識,理論少一些,多一些實踐操練。從上述的調查結果顯示,中職學生已經有明確的就業意向,也就是說當初選擇這樣的專業是為了更好地就業,或者是說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社會閱歷。但是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以及該專業真正可以為自己帶來哪些實際的效用卻并不是很清楚。這就造成了中職學生一旦學成走上實習崗位后,會很茫然,不知所措。
在一次參與我校造價專業學生的畢業答辯期間一個學生的實習際遇令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該學生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實習,而一年多的實習,并未給她帶來什么,只是學會了如何使用打印機。原來在這一年的實習當中,基本上該公司所有的人都將當成是跑腿的小妹,復印資料、遞送資料、甚至掃地擦桌子都成了她的活。而學校里學的知識也忘的差不多了。對畢業設計的內容也是一問三不知。這個學生的答辯自然是沒有通過。我詢問了多位曾經教過她的老師她在校期間的表現,發現所有老師對她的印象都很好,說她上課認真,學習也很努力,特別是專業課,在校期間的成績也不錯。
雖然這個學生只是一個個例,但卻能見微知著,許多中職生由于在學校受教育的過程中,只一味的學習專業知識,而忽視德育教育,對自我角色定位不準確,從而影響了實習效果。
(二)中職教育當中的過度職業化傾向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中職人才所需要達到的技能范疇以及技能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學當中更為明顯,因此在中職教育當中出現了“過度職業化”的教學傾向‚,學生被灌輸技能比文化教學重要的思想,所以很多中職院校生更加加強對技能的操練而往往忽略了對自身文化素養的培養。在就業當中出現了雖然可以在短期之內滿足企業的人才用工需求,但是當企業轉型升級,產品含量提升時,中職生因為缺乏足夠的文化素養,在專業化的技能提升上存在著一定的就業劣勢,直接導致了薪酬低于高級技工,或者是在工作幾年之后,薪水漲幅不高的情況。
過度職業化雖然可以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但是在面對競爭激烈,優勝劣汰,技能全科多樣化發展的社會當中,存在著職位提升難與薪資漲幅不高的問題。
(三)技能培養不符合產學研的教學模式
中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提升中職學生的就業率而展開的教學。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職學生的受教育模式與就業模式直接畫上了等號,受教育模式需要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主導的中職教學工作,符合當地乃至周邊地區的人才就業需求,甚至是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需要中職畢業生參與到企業的研發當中去(尤其是滿足于目前的企業結構轉型,一線職工參與到產品設計的過程當中去),因為一線職工更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產品的性能,產品的各類功能,對于優化工藝,提升產品含金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現階段的中職教學當中,中職院校依然以掌握一門技術來為未來的就業打下扎實基礎的想法,這樣的想法無法滿足現代職業技術的發展。隨著產業融合,技能員工的職業生涯完全提升到一定的層面,從最初的適應崗位到高能量生產,從高能量生產到職位的晉升再到對產品的研發與設計,這些都不斷要求中職畢業生要以全新的發展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工作,自己未來的就業發展規劃。
三、中職教育中德才觀與技能觀的培養策略
(一)關于孔子的德才與技能的觀點
在《論語》當中,孔子提倡要“不患無位,患所以立”ƒ,說的是不要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就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勝任該職位。“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④”,說的是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聰明,通過學習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還不學習,就是下等的愚民。上述的兩句話同樣適合于對現今德才觀的解釋,通過學習而獲得自我的提升,才能夠勝任工作的職位,才可以在崗位上做得更久,那么這個便是才,該才同樣指的是技能。而孔子同樣主張愛人之仁才能獲得他人的愛戴。所以德才觀必須是建立在德的基礎上,才能夠有立身之本。有愛人之仁的氣度,有技能才可以勝任該崗位,便能在該崗位上不斷向前邁進,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
可見,孔子口中的德才與技能觀,同樣適用于今天的中職教育,那就是說通過教育來認識自我的價值,學習各種品德與技能才能夠在這個社會當中生存下去。
(二)中職教育中德才觀與技能觀的培養策略
1 明白自我的定位 提升自我德育與技能價值
學校衡量學生的標準與社會衡量學生的標準是不同的,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有一點是極為重要的,那就是其自我評定的標準要站在自己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邁進一步,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掌握上是否為將來的實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這個是自我角色定位與自我能力判定的一個方法,也是作為中職院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向轉變的一個過程。
作為老師,我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在技能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將理論學習與技能學習結合起來,更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白自我的定位在哪里,今天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必定是要在明日的實習工作當中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讓學生們學會與人相處并能為自己爭取利益,通過付出自我的努力獲得相應的回報。而這一點也是對那些在專業課方面學習地相當出色,但是在實習當中碰釘子的學生的一種警醒,讓他們明白,進入社會,并沒有學校的庇護,學生除了要學習好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之外,要以品德貫穿到實習工作當中去,更是要學會認識到自我的價值,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實習當中快速獲得提升。
在這里所需要強調的定位是中職生對自我設定目標之后達到目標的過程,這是中職生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所設定的目標。而到了實習單位,雖然不少學校為學生找到了合理的實習單位,但是在具體面對實習內容與自我提升時,需要中職生與實習單位進行交涉,對于自己所面對的各種難題進行自我解決,在原本站立的地點繼續向前,真正找到自我的價值所在。
2 德才技能兩手抓 有助于中職生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的全面展開
“過度職業化傾向”并非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合理化發展,而是學生過度學習技能從而忽略自身在其他方面的提升。簡單的說,過度職業化的教學模式會使得學生喪失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不能正確看待自身的工作方面存在著的缺陷與不足。所以在中職教學當中,需要將德才與技能兩手抓,讓他們更好地看待自我的職業,以全身心的方式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所以職業生涯規劃并非是適合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社會人,對于處于校園環境當中的學生而言同樣有著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職業生涯規劃包括了剛剛入職以后的心理狀態與工作能力體現,也包括在未來幾十年工作當中的職業提升標準。當中職生可以意識到在未來的某個定位當中不足時,就會產生不斷向前的學習沖勁,明白自己為何而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會結合自身的不足增加對專業課的深度化學習,對專業當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修改,為未來的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3 技能培養的立足點要符合產學研的教學模式
建立產學研的教學模式,是為了中職生更好地提升自我的技能素養。在這里技能指的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種是為滿足學校教學計劃的開展而進行的專業課學習,在未來就業中可以滿足應聘方的最基本的對人才聘用的要求。一種是綜合技能的素養。擬定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當中自身能夠上升到一個怎樣的標準,培養多方面的綜合性技能。
技能培養的立足點需要符合產學研的教學模式,培養的人才標準要符合企業對人才招聘的需求;根據產業化研究來制定確定相應的教材課本與教學目標,研究人員根據學校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的要求進行產業化教材的更新,滿足學校的對人才培養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升,而中職教育的教學也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中職教育是以技能培養為主要目標而展開的教學,根據學生的特點而展開的德才教育。本文引入了孔子對德才技能的理解,進一步闡述了德才與技能觀在中職教育當中的特殊作用。可見,中職生對自我角色的定位是確保理論與技能學習的關鍵,而中職教育的順利展開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價值認識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以及產學研的教學模式所展開,才能夠確保中職生在未來的就業之路上走得更為順暢。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