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繪畫意境在數字藝術中的重構分析—以金陵圖為例
【摘要】文章主要以傳統繪畫意境在數字藝術中的重構分析—以金陵圖為例為重點,首先對金陵圖意境進行分析,其次從動態展示激活意境、交互體驗深化意境、光影音效烘托意境、風格轉換拓展意境等四個方面分析數字藝術重構傳統繪畫意境要點,最后闡述數字藝術重構金陵圖意境的意義,致力于通過重構精準還原人物、山川風貌,讓觀眾更真切感受金陵歷史情境、文化內涵,創新傳統繪畫藝術傳承路徑,更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傳統繪畫意境;金陵圖;數字藝術;重構分析
引言:隨著藝術、科技交匯發展過程中,數字藝術依托自身的無限潛能,為傳統藝術傳承開辟新方向。傳統繪畫在人類文化遺產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還蘊藏深厚的審美情趣,而意境作為傳統繪畫中的重點,更為人們傳遞出作者對國家、人生的感悟之情。現如今,如何實現傳統繪畫已經在數字藝術的重構,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依托數字藝術多元表示形式,為傳統繪畫意境重構帶來新挑方向和新問題。從中國傳統繪畫角度出發,《金陵圖》作為典型作品之一,以自身特殊的藝術風格、文化底蘊所著名,成為傳統繪畫意境在數字藝術重構中的優選。因此,有必要對《金陵圖》的繪畫意境深入分析,以此為入手點,分析《金陵圖》在數字藝術中的重構特點,探究其如何創新繪畫意境,一方面深入了解數字藝術、傳統繪畫存在的聯系,另一方面推進傳統繪畫在數字時代得到進一步傳承,為數字藝術發展注入新動力,真正為人們提供所需的精神文化服務。
一、傳統繪畫意境分析——以金陵圖為例
首先,從畫面和意境角度分析,《金陵圖》以長卷形式展現,長卷式的構圖形式,促使觀賞者跟隨時間流逝、空間脈絡一直游覽在金陵古城內,有心中產生歲月流轉的感受。《金陵圖》利用散點透視機構圖、嚴謹寫實手法結合,對宋代金陵城市進行生動描述,展現各階層人們的真實社會生活,不僅包含鄉野景色,更包含秦淮街市井熱鬧景象,為人們展現一幅生動、和諧的畫卷。
其次,從情感表達和意境角度分析,畫家精細刻畫每一個人物、每一處景物,都為觀賞者傳遞出一種熱愛生活的情感,對社會的思考情感,更傳遞出對歷史文化的敬畏情感。《金陵圖》的畫面,無疑不體現寧靜、祥和的氛圍,能帶領觀賞者進入金陵時期,真切感受古人生活情緒,進一步感受其精神所求[1]。畫家在描繪金陵古城墻的時候,重點描繪斑駁墻體、城墻上的雜草,仿佛在講述歲月帶來的故事,利用細膩筆觸、色彩,感嘆歷史興衰,讓觀賞者產生一種認識代謝的反思,進一步升華傳統繪畫意境。
最后,從藝術手法和意境角度分析,畫家在金陵圖中,引入特殊的工兼寫特殊手法,促使線條更加自然、流程,色彩也非常典雅,畫中的造型更是生動、形象。畫家也在金陵圖中引入虛實相生的手法,為觀賞者帶來虛實結合的效果,感受強烈的節奏感,促使畫面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加深觀賞者對繪畫意境的感受。
二、數字藝術對《金陵圖》意境的重構方式
(一)動態展示,激活意境
數字技術依托動畫制作功能,讓《金陵圖》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一樣。原版《金陵圖》中的固定人物,也紛紛開始行走,如街道上的一些小販,相繼晃動手中物品,如圖一,目的是招攬更多顧客。正是利用這種動態技術,將原本含蓄意境,采用更直接方式以為觀眾展示,仿佛帶領關注穿越其中,親身感受金陵城中蘊含的人文活力,依托動態體體驗進一步提升意境的吸引效果。同時,利用數字藝術也讓自然元素更加靈動,如繪畫中的河流泛起漣漪,船只也開始在水面上飄動,樹葉更是表現得搖曳生姿,整個金陵圖仿佛擁有了新的靈魂[2]。再如,一陣微風吹過金陵郊外田園的時候,田園麥子會形成一片麥浪,甚至和田間農民身影融合在一起,構建一幅鄉村寧靜生活畫面,不僅激發傳統繪畫中田園意境,更帶領觀眾沉浸于此。各種自然元素和人物相呼應,創建一個全新的金陵世界,讓觀賞者不由得沉浸其中,真正感受畫家創建的“自然+人文”的和諧意境。
圖一
(二)交互體驗,深化意境
《金陵圖》通過數字技術對繪畫意境進行重構,為觀眾帶來更多神奇的觀賞感受。第一,利用先進的AR、VR技術,帶領觀眾以第一視角走入繪畫世界,改變以往觀賞者的單一身份,放入進入金陵城的各個街道、小巷,觀眾還能依據自己的喜好,自己選擇想要了解的區域、方向,不僅與繪畫中的場景、人物有緊密接觸,還能認真探索各個區域。比如,一位觀眾利用數字藝術,進入古老建筑感受墻壁上的紋理圖案,由心底感嘆歷史的滄桑;再走入熱鬧市集,感受街道的煙火氣,仿佛也可以聞到各種食物的味道。通過第一視角進行感受,有利于觀眾融入傳統繪畫意境,深層次理解繪畫中的場景、文化,促使意境變得更加可感可知[3]。第二,利用數字藝術創寫新故事,觀眾可以與繪畫內人物進行互動,一起參與到故事中,完成后續故事情節發展。例如,數字版金陵圖,一位觀眾遇到一個創作文人,這位觀眾不僅能預期交流,還能為其提供創作思路,增強觀眾在故事中的參與感受,有利于延伸意境內涵。觀眾也能從互動中,進一步豐富金陵圖意境,為每一位觀眾都留下獨特印象,創建一個自己的金陵故事,對金陵圖產生不一樣的意境感悟[4]。
(三)光影音效,烘托意境
數字藝術通過光影特點,結合《金陵圖》中的各個季節、各個時間完成模擬,為觀眾帶來更真實的光影時空。例如,清晨的時候,柔和的曙光會降落在金陵墻上,逐漸勾勒建筑的形狀,為整個金陵城披上一層外衣,搭建一個寧靜,充滿生機的意境;進入中午的時候,陽光照射非常強烈,讓每一個降落都充滿光亮,讓觀眾看到熱鬧的城市;進入傍晚的時候,夕陽會將天邊染成橙紅色,余暉落在秦淮河面,水光閃閃,為金陵營造不一樣的浪漫元素;進入夜晚的時候,月亮懸掛在天上,夜光灑在小巷、庭院當中,營造不一樣的神秘氛圍。數字藝術正是利用光影特效,為觀眾展示不同時空下金陵城的魅力,進一步展現時間變化與意境改變的呼應,讓觀眾強烈感知傳統繪畫中展現的時間感、空間感。另外,數字藝術重構《金陵圖》意境中,音效也發揮重要作用,將音效和畫面進行統一設計,為觀眾展現更逼真的繪畫環境[5]。繪畫中鳥兒的叫聲、集市中的喧鬧聲,以及雨滴下落的聲音,觀眾進入數字版金陵圖,這些音效會刺激觀眾的聽覺,仿佛進入一個真實的意境。例如,描繪金陵郊外春雨場景的時候,一邊展示朦朧的畫面,另一邊引入淅瀝的下雨聲,讓觀眾如同進入真正的郊外春雨情境,真正感受春雨滋潤下萬物的生機,也感受作者傳遞出的寧靜祥和意境。
(四)風格轉換,拓展意境
傳統繪畫意境依托數字藝術進行重構,利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等新技術,能夠轉換與創新《金陵圖》的風格,實現與現代藝術風格的融合。例如,針對《金陵圖》中具有特色的線條勾勒、構圖框架進行保留,線條表現方面增加現代簡約風格,色彩使用方面引入現代色彩搭配原理,促使畫面具有一定的傳統繪畫韻味,更為觀眾帶來一定的時尚沖擊力。正是通過這種古今風格融合,為傳統繪畫帶來新動力,吸引更多人注意,進一步豐富意境表現空間,一方面在現代審美視域下,充分詮釋傳統繪畫意境,另一方面讓各個年齡段、不同審美需求的人都能感受《金陵圖》的意境美,真正實現傳統、現代的審美融合[6]。另外,數字藝術也能選取不同繪畫風格,進一步重構金陵圖的意境,比如引入印象派光影表現方式,凸顯光線、色彩呈現的瞬間印象,讓畫面景物能夠在光影交織下,展現出賦有變化新樣式,促使傳統繪畫意境更加靈動;再如,引入抽象表現主義元素,選擇金陵圖畫面中一部分進行抽處理,通過簡潔,賦有表現力的色彩完成情感傳遞,為觀眾展現深層次的意境,在金陵場景中產生不一樣的視覺體驗、情感深化。利用不同風格形式,進一步延伸金陵圖意境邊界,引領金陵圖意境與不同藝術風格進行碰撞,創新出更多新可能,調動觀眾對傳統繪畫意境的深層次思考,為傳統繪畫的未來發展提供廣泛空間。
三、數字藝術重構金陵圖意境的意義
(一)加速文化傳承
通過數字藝術重構《金陵圖》意境,促使金陵圖傳統繪畫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利用數字展展覽、互聯網不同方式,吸引各個年齡段、不同區域的觀眾,紛紛了解金陵圖,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繪畫文化互傳播。依托數字藝術傳播,徹底突破時間、地點因素限制,帶領《金陵圖》文化價值走出國門,真正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基礎,也提升傳統繪畫在國際中的影響效果。比如,越來越多人,也包含一些外國友人,紛紛走進數字展覽觀賞金陵圖,不僅被其中的意境、文化所吸引,會對傳統繪畫產生濃郁的了解欲望,為我國傳統文化進入世界各地開辟新路徑[7]。
圖二
(二)創新藝術發展
傳統繪畫中引入數字藝術,為現代藝術創作提供更多新思路,尤其在重構《金陵圖》意境的時候,越來越多藝術家開始尋找數字藝術、傳統藝術之間的契合點,創新更多新的藝術表現方式,為人們帶來更多新作品。正是這種創新,不斷推動藝術領域進步,調動藝術家對傳統繪畫意境的探索熱情[8]。比如,很多青年藝術家,正是觀賞數字版《金陵圖》后得到啟發,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中也引入數字技術,創新出更多賦有傳統意境,又帶有現代科技元素的新作品,一方面吸引很多藝術家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推動藝術風格的多元發展。
(三)提升審美教育
數字版《金陵圖》的出現,為觀眾帶來一種新的審美教育形式,觀眾能夠在參與互動期間,更真切的感知傳統繪畫意境美,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正是利用這種互動,可以有效激發觀眾的創造力,對金陵圖產生更強的審美興趣,深化觀眾內心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全面推進社會審美水平進步。比如,某學校可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進入“數字版金陵圖”展覽,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深入了解傳統繪畫傳遞的意境,加深對傳統繪畫色彩藝術的了解,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學生審美能力,更激發學生內心對繪畫藝術的創作激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索數字藝術重構《金陵圖》意境期間,越來越多人發現,傳統繪畫意境依托數字藝術得到新詮釋,利用數字藝術的科技支撐,一方面為觀眾傳遞金陵圖中的傳統美學要素,另一方面更通過互動、動態方式,賦予金陵圖全新的生命活力,不斷提升金陵圖的藝術價值。未來藝術發展過程中,相關人員更要積極探索數字藝術發展,尋找其與傳統藝術融合的關鍵點,發揮數字技術特點,不斷為傳統藝術注入源源動力。與此同時,數字藝術的引入也為傳統藝術帶來一定的創新性,但傳統繪畫意境重構是并非以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秉持積極學習、開放創新的理念,持續探索更具有文化底蘊的新數字繪畫作品,為社會發展畫上一抹新色彩。
文章來源:《新美域》 http://www.007hgw.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