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普定縣農業產業革命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在當前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與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實施的背景下,推進農業產業革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促進農民增收的主抓手,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所在。近年來,普定縣堅持把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致富有機結合起來,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結合縣域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以“一村一公司”為產業發展平臺,推進“三種一養”(即韭黃、茶葉、食用菌種植,肉兔養殖)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特色主導產業,推進產業提質增效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大力發展“三種一養”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全縣通過裂變式發展已建成韭黃種植基地10萬余畝,茶園面積8.61萬畝,年種植食用菌達3700萬棒,肉兔種兔存欄10.55萬只,年出欄商品兔700 萬只。其中作為“一縣一業”的韭黃產業,在鞏固提升10萬畝種植基地標準化建設的同時,推進清洗加工、包裝儲運等配套設施建設、推進“白旗韭黃”品牌建設,通過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基地標準化、產品優質化不斷提升,產業效益日趨凸顯,通過土地流轉、帶動就業、利益聯結分紅等方式等帶動全縣建檔立卡戶1.3萬余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加大項目投入力度,提高產業增收效益
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加大財政投入,重點圍繞“三種一養”主導產業,精準實施產業扶貧項目,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有力推進農業產業基地提質增效。2020年種植業完成產業扶貧項目庫編制入庫項目192個,投資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53億元。目前,項目有序推進,實現與建檔立卡農戶的利益聯結,推動邊緣戶通過務工等方式參與扶貧項目建設、拓寬增收渠道,全面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和項目實施效益。
(三)搶抓對口幫扶機遇,提升協作扶貧實效
2018年以來,青島對口幫扶累計投入項目資金4775萬元,用于韭黃、茶葉產業提質增效。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對口部門的合作交流,實施了《經果林提質增效培訓暨“嶗山—普定”東西部協作農林技術交流項目》,聘請經果林專家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推進經果林產業提質增效。
(四)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持續穩定增收
緊緊圍繞堅決打贏“產業脫貧攻堅仗”的要求,全面落實“八要素”通過以“一村一公司”為平臺,以農村“三變”改革為統攬,推行“公司(村級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獲益、帶動就業務工增收、財政資金量化分紅、技術服務、農產品銷售服務等方式建立與貧困戶利益聯結,讓產業惠及到貧困農戶,激發了全縣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通過監測統計,2014年以來,我縣通過產業發展累計帶動建檔立卡戶2.98萬余戶11.45萬余人。
(五)強化產業技術服務,提升農戶致富能力
一是依托縣蔬菜專班、茶葉專班、“萬名專家服務三農”等平臺,下鄉入村指導韭黃、茶葉等產業發展。二是依托全國特色蔬菜技術體系示范縣,構建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技術體系,通過編制發放韭黃種植管理的相關技術手冊,田間現場教學,專業技術人員分片區蹲點指導等方式開展技術服務。三是在韭黃產業發展實踐中不斷完善技術規程,成功申報發布韭黃產地環境、育苗、生產、病蟲害防治、產品等級、儲運6個省級團體標準,從而使我縣韭黃生產技術有標可照,有標可執。四是持續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
(六)加強產銷體系建設,提高特色產業效益
一是突出品牌優勢,搞好品牌建設。充分利用“朵貝茶”“白旗韭黃”商標和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認證的名牌優勢,制作產品宣傳視頻,并在各類農產品交易會上推介。二是拓寬市場,抓好產銷銜接。發揮平臺公司作用,由普潤實業有限公司牽頭,抓好全縣特色產品的統一銷售工作。同時,由縣領導分別帶隊至廣東、浙江、重慶、四川、深圳等省市對接做好特色農產品銷售。
二、存在問題
普定縣產業脫貧攻堅工作雖然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離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一)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普定縣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在產業鏈上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產品附加值未能充分發揮,在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上,還需進一步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能力不強
普定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經營主體,總體經營規模小、掌握的新技術少、資金量不大,帶動一方百姓脫貧奔小康能力有限。
(三)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足
部分群眾干事創業,發家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未完全激發,文化素質不高與生產技術薄弱問題突出,亟需引導激勵,強化培訓,進一步增強產業致富信心和能力。
三、幾點建議
(一)抓好政策銜接,進一步鞏固提升產業脫貧攻堅工作成效。
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把穩定和鞏固脫貧作為主要任務,保持產業脫貧攻堅政策和支持力度連續性,堅決防止松勁懈怠,嚴格按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有關規定,用好財政扶貧資金,有效發揮財政扶貧資金項目效益,鞏固產業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總結脫貧攻堅的系列政策和工作機制,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銜接,總結脫貧攻堅成功經驗,參照脫貧攻堅相關政策與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鄉村振興的政策與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現有扶貧政策的梳理,對于既涉及脫貧攻堅又涉及鄉村振興的政策優惠,要盡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可持續性,著力促進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的轉變。
(二)抓好產業銜接,進一步加快推進主導產業提質增效
充分挖掘特色產業優勢,持續推進韭黃、茶葉、食用菌、肉兔“三種一養”主導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實現主導產業的提質增效。加大對村級公司產業發展的財政投入,以村級公司為實施主體,整合財政資金支持村級公司產業發展,把村級公司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出臺村公司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促進村公司又好又快發展。推進農業產業與文化、旅游、互聯網、休閑養老等新興業態深度融合,有效促進產業鞏固提升。支持龍頭企業向全產業鏈發展,實現以需定產、以綠增效,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有機對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注重把非貧困人口納入產業體系,探索走出一條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堅持科學規劃,把推進鄉村振興與解決鄉村相對貧困問題作為重點,將幫扶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結合起來,積極謀劃“十四五”發展項目,形成鄉村振興整體合力。
(三)抓好人才銜接,進一步強化農業實用技術推廣
依托產業專班、農業產業“六級”技術服務體系,結合新型職業農民教育,以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為工作方向,以勞動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為工作重點,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科學種植水平,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把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有想法、有經驗、有辦法的優秀人才充分利用起來,鼓勵和吸引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投身鄉村振興,實施“兵支書”工程,幫助他們進一步成長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后續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抓好農村改革,進一步調動農戶自身發展動力
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完善村規明約,創新農村社會治理,以農村綜合性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將“塘約經驗”推廣、“三變”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企合一”壯大村集體經濟等農村綜合改革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007hgw.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