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文化形象構建研究
1引言
奧運會作為當今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為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尤其是東道主的國家文化展示,每一屆的奧運會舉辦國都會借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示本國文化。現以中國文化傳播符號化特性,分析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文化形象構建的特點。
2以傳統中華文化二十四節氣——立春為開端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先導片以節氣為主題。但是大部分外國人使用的是公歷紀年法,對于農歷節氣并不了解,所以當節目需要以24為切入點時,首先需要讓國外觀眾了解二十四節氣。當天20時,開幕式以中國傳統歷法的時光輪轉,巧妙設計以倒計時開場,從24數到1,其中伴隨著冬去春來,四季更替,尤其向國外觀眾展示二十四節氣與一年四季的關聯,完美展示出二十四節氣這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再搭配上中國古典詩篇,文字、圖像、聲音匯聚成文化符號的視覺盛宴,最終形成易于理解的視覺傳達效果。二十四節氣歌對于中國人來說耳熟能詳,但如何將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潛移默化地展示呢?“Beginning of Spring”對于外國人來說,解釋為:春天的開始,春季的開始。中國將立春當作春天的開始,此處亦相當于開幕式的開始,一語雙關。二十四節氣中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和人生哲學,開幕式宣傳片引用大量詩詞歌賦,生動形象地向觀眾概括每一個節氣的特點,借此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通過詩詞描述,形象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中華文化中和節氣相關的時節特征,且更具有感染力,通過翻譯人員巧妙的翻譯,有利于外國觀眾對于節氣的了解,更大程度上還原了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文化特性,緊跟詩句出現的畫面,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畫面與文字交相呼應,進而引發觀眾共鳴。
3以簡約理念為基礎的創新
簡約是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循環可持續發展是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追求的目標。隨著全球資源短缺、環境退化,國際環境形勢挑戰不斷增加,簡約已成為擺脫人類發展總體困境的不可避免的先決條件。簡約和簡單不一樣,它的實現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強大的技術支持。簡約意味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簡約是一種文化。對簡約的追求在東方和西方文明中都存在,這符合我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共處規律下的深入理解。比如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再次啟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重新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曲棍球場和射箭場用地;水立方變成冰立方;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合二為一的集約使用;節約了北京城市土地資源;從場館主體結構到墻體、幕墻、屋頂各類基礎結構,盡可能使用高科技材料,使其重量更輕,實現了更節約的建造。“場館重新利用”體現出中國一貫奉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場館可以再次使用,就不用為了所謂氣派再大建擴建。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貫穿在整個冬奧會舉辦過程中,注重資源節約利用,竭力打造最節能低碳建筑,能借不租,能租不買的理念等等。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奧運遺產再利用,全部場館均采用清潔能源。張藝謀在開幕式之前的采訪中就已經提到冬奧開幕式的點火炬方式將是創意的比拼,開創式地運用了小火的點火方式,符合中國一貫的堅持節能、減排、環保的理念。
4.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冬奧會開幕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各國運動員入場,每一個參賽國家運動員入場時所穿的服飾,也彰顯出各國的文化特色。比如某一個國家的參賽選手身穿具有國家特色的草裙、帶有國家國旗文化符號的隊服,包括中國代表隊穿著紅色的隊服,獨具匠心的中國紅,將中國文化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東道主,中國文化精神面貌的體現也必不可少。比如在開幕式中有一個影像,冰球反復撞擊冰雪,五環從冰立方中破冰而出,此處的破冰,既體現出了打破隔閡,也體現出了中國想要建設具有開創性的開幕式。56個民族代表共同傳遞國旗,此處的傳遞火炬與2008年的傳遞國旗有異曲同工之妙,表現出56個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包括主火炬由黑龍江運動員嘉文和新疆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點燃,也表達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和諧。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大地上,56個民族攜手共創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通過色彩、數字、形象、文化的語言和非語言的傳達,生動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團結、協作、互助、友愛這一文化特點。節目內容方面,也通過一些形象化的表現方式和一些行為藝術的創作,都表現出了中國在人權、自由、平等的基礎上,堅持了人人平等,比如兒童小號手吹奏《我和我的祖國》以及河北阜平山區44個孩子用希臘語唱起奧林匹克會歌,雖然他們并不是一些有名的演奏家、歌手,但是在這么一個國際化的舞臺上,他們依然有機會去展現自己,去表演節目,這更說明了中國對于人權的重視。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名優秀的表演者,表明了中國一直秉持著公平、團結、協作的這一特點。《未來的冠軍》短片中,蹣跚學步的萌娃在冰雪上的運動表現出了中國關注和重視未成年人的體育運動,結合著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的一些標志性的符號,共同表現了世界是一家的這一主題。
5和平自由貫穿始終
在整個開幕式的表演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當他們成為一個主體的時候,代表了中國的民主、和諧、公正、平等。小鴿子代表著和平,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鴿子都代表著和平,也體現出中國對于和平的向往和期待。在開幕式《閃亮的雪花》節目中,一群小學生身著印有中國剪紙圖案的服裝,手持“白鴿”模型,在冰上與雪花嬉戲的場景,其中包含著關于一個小鴿子迷路的環節,在節目當中所出現的“掉隊的小鴿子”,正在努力尋找大隊伍,然后有一只鴿子去迎接它,最終回到隊伍中,其中蘊含著諸多深意,也隱喻了中國希望保持領土完整和維護國家主權的愿望和信心。也隱喻了這只“掉隊的小鴿子”只不過是迷失了方向,回歸大隊伍只是因為時間和時機的問題。整體的節目,表現出了中國文化中包容大同的一個思想,通過各種符號化的語言、動作、標志,表現中華文化中積極向上的一面。基于現階段高科技、高精尖端科技的助力,將一些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基于科技的運用,形象地將中華文化展現出來。
6文化符號彰顯中國文化包容性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通過一連串的節目意象的表達,用新奇的創意為冬奧會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在當今世界局勢紛繁復雜和新冠疫情的共同影響下,中國依然可以成功舉辦冬奧會,體現出中國在國家治理方面,包括社會層面的影響力,展示出了中國的科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更體現出了中國更深層次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更具有包容性的中國。中國的文化形象元素符號化的呈現,是本次冬奧會開幕式的一大亮點,比如像開幕式中實體的物質,如中國結、迎客松、虎頭鞋等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還有北京冬奧會會徽,用書法表現了冰上運動員起伏的軌跡和堅強的姿態。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漢字“冬”,以中國篆刻為基礎,在方寸之間,結合中國傳統的粘貼顏色“紅色祥光”,展現冬季運動最具特色中國元素。開幕式中每一個參賽國家的地區名字的雪花,它的構成也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也體現了冬奧會開幕式的一個包容多元化融合的一個特色。大小雪花環節中,每一個小朋友手持著雪花,雪代表著純潔、天真爛漫,也代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初心是單純的、純凈的、公平的。而且每一個小朋友各有特點,也展現出了西方哲學中“世上沒有一片相同,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一理論。雪花構成的一個主題,相當于世界各國參賽人員代表齊聚一堂,參加這一盛會,體現出了一種全球多元化,全球多個民族相互團結,相互促進。大雪花和小雪花分別代表著每一個國家,代表著整個地球是一個多個國家、多個文化所組成的結合體。最后大雪花的融合,也象征著在奧林匹克盛會這一盛典上各種文明、各個國家的文化進行交融。大雪花象征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體現出休戚與共,人類需要攜手共進才能一起走向未來。卷軸的展開也表現了世界各國的不同文化的交融,最后形成“一起向未來”的口號,體現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包容萬象。點燃主火炬環節,小火象征著星星之火,中國文化中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典故,象征著中國希望通過點點的努力,最后匯聚成一個具有大能量壯舉的過程。
7文化交流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過程
中國文化呈現的心態很重要,心態一定要擺正。我們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的盛世面前,不需要一味地遷就和迎合外國人的審美習慣,或者是獵奇心態需要,也不能不考慮外國人對于中國文化的合理理解和需求,不取宣傳和說教的魯莽做法,不將中國傳統文化強加于之。要做到廣泛政治化的心態,對己方文化鏗鏘有力的展現,對他國文化也不貶損、不排斥,樹立一個開放包容的中國形象,一個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愿意與各民族、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待的中國形象。熊貓這一中國傳統形象,中國的國寶是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所以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就是以熊貓為原型去展現的。通過一些特定的文化符號或形象去宣傳中國的文化,去體現中國文化的特色,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文化它是具有共通性、相似性。再輔以音樂的旋律,色彩和圖案的表達,可以將英文和中文之間的語言壁壘給打破,在開幕式這簡短的時間,更大限度地向外國觀眾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特點。在文化傳播上,就要考慮到語言不通帶來的障礙和阻隔。如何打破這一屏障,就需要通過一些共通的元素去體現,比如中國文化中開放與包容的展示,就通過卷軸上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人的面孔去表現,這樣會比書寫包容、開放這些文字符號更加讓人深有感觸。比如雪花是意向符號,是大家都所共知的,通過意向符號的展現,表達出個體匯聚成整體的文化內涵,可以將中國文化通過符號媒介去傳播。開幕式的時間很短,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多地將中國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展示,所以開幕式的主線是依托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發展脈絡,包括內在的邏輯關系,開放、包容為主題思想,依托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向外國觀眾展現中國文化的特色。文化的宣傳和影響一定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通過視覺的沖擊和一些宏觀的場面給觀眾展示出足夠強的震撼力,可以在觀眾心里形成視覺引流。開幕式是短暫的,如何使其成為長期的文化影響和文化符號,這實現北京冬奧會所塑造的中國形象,可以長期的、永久性的使外國觀眾在理解上達到高度認同的一個狀態,更多地體現了是一個整體,一個世界,從我到我們的一個轉變,也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團結,一起向未來的目標和決心,也體現出了中國人民將自己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牢牢地綁定在一起,激發人們去思考和關注,如何通過奧運會這一全球性比賽,讓世界人民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初心和使命。從長期的效果來看,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融入冬奧會開幕式的相關內容,不但有助于宣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全球的觀眾,各地的參賽國家在文化上對中國形象的高度認同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也有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使中國文化更立體。有助于促進政治穩定,經濟進步,社會發展。
總結:
大國形象的塑造,離不開文化傳播,如何獲得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化認同,展現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魅力,依然是中國文化傳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且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化形象,通過符號化的表現,體現出文化形象從單一到全面的發展,這對于中國文化形象構建具有積極意義。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http://www.007hgw.com/w/wy/251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