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特色街區的塑造
街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是支撐城市功能的重要“器官”,它既不是毫無感情的工程堆砌體,也不是了無生機的功能綜合體,所以,要在堅持以人文本之根本理念的前提下,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區,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以防陷入城市面貌雷同的怪圈,促進城市文脈在新時代下得以延續,繼而在增強城市的創新性的基礎上提高城市的活力與競爭力,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一、基本概念論述
(一)地域文化的涵義
地域文化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可理解為特定區域的地理環境、人們的生產方式及社會生活方式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逐步孕育和形成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地域文化通常帶著歲月的痕跡,深受當地地形地貌、思想理念、民風習俗的影響,反過來,也會對人們的思想認知、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無論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還是在城市建設中,地域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特色街區的涵義
特色是指區別于某種事物的風格或者形式等,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代表了事物獨有的屬性。
街區是一個典型的地理概念,在城市中,街區是城市結構的基本組成單位,指的是由道路界面、沿街建筑立面、天空界面共同組成的城市空間;在郊區或者鄉鎮中,街區一般是指由寬敞的主干道路圍立而成的空間范圍。
特色街區則可理解為由道路界面、沿街建筑立面、天空界面共同組成且明顯有別于其他區域風格、形式的城市空間,包含了兩層涵義,一是街區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二是街區所具有的自然特色、地域特色,比如自然景觀、生活景觀等。
(三)街區特色塑造
塑造本身蘊含了創造、創新的涵義,可解讀為通過石膏等可塑材料制作而成的人物形象,也可解讀為通過某種藝術手法或語言文字刻畫的人物形象。
基于此,可將街區特色塑造理解為按照特定的理念、遵循特定的章法,采取合適的技術、方法等梳理、規劃、安排城市道路、兩側建筑及公共設施等各相關要素,以此打造出整齊規范、創意突出、特色濃郁的城市街區。
二、地域文化與城市特色街區之間的關系
地域文化與城市特色街區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滲透、深度融合的關系。
一方面,地域文化是歲月的結晶,是地域的產物,本身蘊含著強烈的地域色彩,它賦予了城市景觀獨特的文化屬性,豐富了城市的內涵,使人們在接觸城市的過程中深刻地感悟當地的生活文化及精神風貌,將地域文化熔鑄于城市規劃與設計之中、貫穿于特色街區構造之中,能夠更好地展現城市及其街區的歷史底蘊及獨特魅力,使城市具有強大的活力與生命力,同時令城市保持獨具一格的品位和個性,是凸顯城市特色、彰顯城市個性的關鍵所在[1]。
另一方面,城市特色街區的打造離不開地域文化的支持,同時,需要以獨特的街區設計、創意的城市規劃向人們詮釋和展示當地文化的精髓,以景觀的形式展現當地獨具一格的歷史文化、商業文化、土地文化、空間文化等,以城市街區等景觀、建筑體為媒介傳播并弘揚地域文化,促進當地隨著歲月積淀而成的優秀文化在新時代環境下熠熠生輝。
三、熔鑄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街區的策略
(一)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景觀整合
城市在打造特色街區時,首先要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簡單來講,無論是在街道空間規劃方面,還是在景觀布局方面,都需要將使用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注重滿足使用者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致力于為使用者塑造安全舒適、便捷高效、景色宜人的街道空間,促進使用者在享受街區功能的同時獲得愉悅的體驗。其次,要在準確定位街區主題或者核心功能的前提下,挖掘并取舍合適的景觀資源,以合理的方式、巧妙的手段將極富特色的地理資源靈活合理地熔鑄于城市特色街區的塑造之中,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人性空間,打造民主活潑的開放空間,用當地獨特的文字符號去裝飾城市街區、去凸顯城市街區特色,豐富人們在城市街區的參與感和體驗感[2]。
以西藏昌都中路特色步行街設計項目為例進行說明,該項目在設計、規劃及建設方面,高度注重融入當地藏族精神與文化,比如僧侶一直不離身的經筒、講究輪回的思想意識等,不僅如此,還運用了當地最鮮明的特色元素-曼陀羅。該項目以曼陀羅作為城市空間進行景觀布局、建筑布局,無論是寬敞的廣場,還是秀麗的噴水池,皆融入了“曼陀羅”的符號元素,以“曼陀羅”為紐帶,將數百米的空間巧妙地聯結為一個主題鮮明、功能多元、舒適便捷且極富特色的商業街,以商業街為媒介向人們詮釋并展現了藏族堅忍不息的民族精神,充分反映了當地民眾喜愛曼陀羅的文化內涵。
(二)凝練地域文化精髓,增強街區文化底蘊
不同城市有其不同的發展歷程、發展形式及發展風格,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塑造城市特色街區時,要善于挖掘和凝練地域文化精髓,將其靈活合理地應用于街區建設之中,這樣不僅能夠文化創意打造城市亮點,凸顯城市特色,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街區的文化底蘊,增進人們關于城市發展歷程、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廣泛搜集地域文化資源。設計者在打造城市特色街區時,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勘探、古跡鑒賞、古屋游歷等各種渠道和方法廣泛搜集各種各樣的地域文化資源,通過對文化資源的梳理、學習了解城市的時代變遷、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為后期制定城市規劃方案、確立街區項目計劃夯實重要基礎。以山東濟南為例,“荷花”是濟南的市花,并且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在對當地街區進行設計時,將“李清照”、“荷花”等底蘊深厚的文化作為濟南的代表性文化資源進行塑造和優化[3]。
其次,凝練地域文化特色符號。設計者在全面準確地掌握當地文化資源分布、資源形式及資源內容之后,緊密圍繞城市的發展歷程,以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民風習俗、思想意識等為導向,探尋并凝練地域文化特色符號,比如獨具一格的圖形、紋樣、色彩以及精神文化等,借助抽象的表現手法或者特定的技藝詮釋地域文化以及符號形式,在遵循和諧、統一等原則的前提下,將它們靈活合理地融合于城市街區景觀設計之中,促其獨具特色和魅力。在此方面,福建打造的“三坊七巷”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代表,該街區在設計和塑造中,以福州當地民居、特色經營為原型,通過還原店朝板鋪地的坊巷、線條流暢的馬鞍式風火墻以及古色古香的園林院落,向人家展示當地燦爛的傳統地域文化。與此同時,通過夜景照明的手法以及古典傳統的燈具、柔和的光照打造了集觀賞性、實用性為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燈景,讓昔日輝煌的老街盡情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促進人們深刻地感知老街的獨特魅力。融合傳統地域文化的“三坊七巷”一方面極富創意,特色突出,增強了觀賞性,吸引了大批民眾,另一方面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詮釋與再現,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進行傳承與弘揚。
(三)地域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打造城市沉浸式特色街區
在現代城市特色街區的設計與塑造中,一方面需要注重融入當地特色傳統文化,增強街區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帶給人們夢回前朝的美好體驗,促進人們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深入理解、真切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涵,在無形之中陶冶情操、提升個人思想境界[4]。另一方面需要融入先進成熟的科學技術,通過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打造現代體驗區,促進人們感受到了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認識到現代科技為工作、生活增添了無盡的光彩,從而使得人們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得到良好滿足。所以,設計者在構建特色街區時,要采取合適的方式促進地域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良好協調,以期在打造沉浸式特色街區的基礎上提升城市的觀賞性、特色性以及功能性。
西安打造的“沉浸式文旅街區”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該街區經歷了從產品為王到品牌為王再到體驗為王的變化,特別是以文化、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的全域沉浸街區大唐不夜城,為了營造沉浸式氛圍,設計者高度強調將地域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無論是在周邊仿唐建筑上,還是在電箱上的回紋造型上,都融入了豪邁大氣的“唐風元素”。在長安美食區里,人們可以在春發生、老孫家等老字號知名品牌體會西安傳統年味,在唐服飾體驗區里,人們可以在以唐朝古建筑造型為背景的茶食、酒肆、詩歌、禮儀中身臨其境般地感悟唐風唐韻。在大唐文創集里,人們可以在琳瑯滿目的唐文化旅游衍生產品中感知唐朝的盛世繁華[5]。不僅如此,還通過聲、光、電等一系列現代高科技手段打造和構建場景,使得夜晚下的“大唐不夜城”燈火透明、燦爛輝煌,人們置身于此時貌似穿越到了昔日的盛唐世界,領略了古長安的繁花似錦,感受到了磅礴大氣的唐文化。另外,“不倒翁小姐姐”等唐韻行為藝術演藝活動的組織與舉辦為人們提供了“夢回唐朝”的沉浸式體驗,使人們在美食制作、演藝互動、線上線下聯動等街區體驗的每一個環節中獲得沉浸式體驗,容易激發人們的共鳴,也容易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堅持經濟與文化并重,豐富街區功能形態
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經濟”應運而生,即在經濟與文化相互滲透、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促進經濟發展、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由此創造出豐厚的經濟效益,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因此,在塑造城市特色街區時,一方面需要挖掘地域文化內涵與精髓,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經濟效益的創造,既不可盲目地復原傳統文化,也不可一味地推進經濟發展,而是在堅持經濟與文化并重的基礎上,探尋合適的方法協調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利益,以民眾需求為導向,豐富街區功能形態,促進廣大民眾對街區的舒適性、安全性、娛樂性、休閑性要求得到良好滿足[6]。
以歷史悠久、紅磚青瓦的青島為例進行說明,這個城市擁有豐富且多樣的文化資源,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并且擁有特色突出的地域文化,基于城市文化的產業悄然興起,為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經濟發展夯實了重要基礎。青島在打造步行商業街區時,不能盲目的以經濟利益為主導,而是要注重文化產業的經營與發展,將其打造為青島的文化窗口,強調經濟與文化深度結合,注重在步行商業街區建設方面融入和凸顯地域文化特征,著力打造以文化為主導、符合經濟規律的步行商業街區,形成文化與經濟融合統一、互為表里、相得益彰的獨特經濟文化現象,為青島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使其充滿活力與生命力。街區設計者需要深刻認識到,特色街是傳統商業街進化的產物,雖然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商業街,其目的在于推進商業發展,不過其根本特色是通過特色產業的聚集、優化,通過注入和釋放各種文化元素,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文化表現力和競爭力,營造別具一格的城市特色,甚至將其打造為城市的文化名片或者代表性建筑,從而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四、結語
綜上,在現代科技高達發達、現代文明高度繁榮的今天,設計者在規劃和塑造城市特色街區時,不可只運用現代科技,不可只注重彰顯現代文明,更不可一味地固守傳統文化,而是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將其以特定的方式方法融于現代街區之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高度統一,凸顯城市特色、彰顯城市魅力。對此,可通過“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景觀整合”、“凝練地域文化精髓,增強街區文化底蘊”、“地域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打造城市沉浸式特色街區”、“堅持經濟與文化,豐富街區功能形態”等策略實現傳統地域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相互滲透,營造創意氛圍,豐富街區功能,滿足人們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http://www.007hgw.com/w/wy/251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