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的糾正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個區域間的文明,隨著區域間的交往,戰爭與友好往來成為各個區域文明交往的基本方式。各個文明之間的戰爭與沖撞雖然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世界各個文明的接觸、融會,加快了人類社會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
近代史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兩種社會體制,一種是資本主義社會體制(私有制),一種是社會主義體制(公有制),也同時產生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由于個各國家經濟的不平衡,所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并呈周期性爆發,各個國家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緩和階級矛盾,轉嫁危機,相互沖突,戰爭。也可以說,世界大戰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我們在學習近代史的時候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爆發,這期間相隔是25年。從二戰以后一直到2008年年底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也就是說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所構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已經成熟。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和平演變,是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三次世界大戰相隔近70年。 通過學習近代史掌握了世界大戰的基本情況之后,不由產生了一下疑問與困惑。世界大戰的最終結果是全球走向統一,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那么,在世界大戰相隔的時間上肯定是越來越短,而不是越來越長,這完全符合實際。那么,到底錯在那里哪?據歷史記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發生在歐洲,中國沒有直接參戰,而是派了十幾萬勞工從事后勤工作,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之一,代表著古老的東方文明,并且,當時也沒有發生全球性經濟危機,難道真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嗎?
對立統一規律就是矛盾規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證關系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和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工業革命加速了世界文明融會,當然伴隨著沖突與戰爭,整個世界已變得不再遙遠,尤其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隨著貿易往來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形成了矛盾的統一體,并相互矛盾運動。具體來講,相對矛盾運動的過程,就是無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世界大戰就是這一矛盾運動過程的周期性標志。
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中美貿易戰來講,就中國而言,已完成了一個從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到資產階級革命(特色社會主義)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并形成了一個階段性周期。那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也必然體現出這一相互矛盾運動過程。讓我們回顧整個近代史發現,1840年(鴉片戰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鴉片戰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完成了從無產階級革命(太平天國運動)到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形成階段性周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840年(鴉片戰爭)。
那么,1914年爆發的戰爭是怎么回事?歐洲為什么會走向統一?讓我們回顧近代史,歐洲是工業革命的搖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歐洲許多國家相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由于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爆發戰爭,沖突。所以,自工業革命以來,1805年全面爆發了第一次歐洲大戰(拿破侖戰爭),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進步,歐洲各國家之間經濟出現新的不平衡,導致1914年第二次歐洲大戰爆發,一直到1992年第三次歐洲大戰(和平演變)匯率機制危機。之所以和平演變,這是因歐洲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的結果,隨后歐洲走向統一。1914年所爆發的戰爭從近代史的角度上來講,其性質是第二次歐洲大戰。
讓我們回顧整個近代史的發展,從全球經濟相互矛盾運動周期的角度上來講,呈現出以下幾個階段,總結如下。
第一周期;《權利法案》的出臺,標志著歐洲資產階級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在資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轉換到以壟斷為特征的帝國主義階段(福利資本主義),由于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的不平衡,為了爭奪歐洲霸權,1805年第一次歐洲大戰全面爆發(拿破侖戰爭)。大戰結束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加深,導致1825年從英國爆發了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隨后,很多歐洲國家相繼爆發危機,社會矛盾更加劇烈,尤其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轉嫁危機,開始對外侵略,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840年(鴉片戰爭),包括印度民族起義。近代史以來,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全球經濟完成了第一波段周期,時間大約在150年左右。
第二周期;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爆發了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內憂外患促進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從18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鴉片戰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完成了從無產階級革命(天平天國運動)到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并形成了一個階段性周期。在中國自身相互矛盾運動同時又與歐美國家相互矛盾運動,從全球的角度上來講,形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在全球經濟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中,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出現新的不平衡,為了稱霸歐洲,瓜分世界,1914年第二次歐洲大戰爆發。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深入,導致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7年又爆發了新 的世界經濟危機,這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各種矛盾急劇尖銳。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轉嫁危機,在1939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1939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全球經濟完成了第二波段周期,時間大約在100年左右。
第三周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中國爆發了第二次無產階革命革命(社會主義)。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09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之間,完成了從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到資產階級革命(特色社會主義)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并形成了一個階段性周期。在全球經濟相互矛盾運動的過程中,歐洲經濟形成一體化,政治多極化趨勢,導致1992第三次歐洲大戰(和平演變)爆發貨幣機制危機。以后,歐洲走向統一,歐元誕生。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深入,在2008年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中美貿易戰。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的結果。隨著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全球經濟完成了第三波段周期,時間是70年左右。
第四周期;2009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平演變)以后,中國經濟已形成官僚的資本主義壟斷,中國必然爆發第三次無產階級革命,對官僚資本進行沒收,再進行全民股份制改造。改造以后,全面推行自由的市場經濟,利潤50%歸全民所有,在經濟上走平衡之路。其他主要國家,經濟上必然再調整,走平衡之路。到時我們會迎來全球統一,貨幣統一,也標志著我們人類已進入高級階段,進入平衡制社會。這一切將在20年之內實現。
根據以上結論;從近代史的角度上來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840年(鴉片戰爭),1914年戰爭是第二次歐洲大戰。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