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息化環境下職教教師素養的提升
職業教育必須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與時代接軌。職業教育理念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的素質的提高。身處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不能落在歷史的車輪的后面。摒除“滿堂灌”、“填鴨式”的老舊的教學理念,運用先進的設備,給學生們呈現鮮活的課堂環境,使課堂更加有趣味性。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教學風格的養成,一個沒有教學風格的老師的課堂一定是沉悶、無聊的。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更能促進教師授課風格的形成。而且更能與實事相結合,用鮮活的、剛發生的例子來充實課堂教學。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一定要深入進教師的思想體系中。
二、適應多媒體輔助下的教學模式
直到現在很多職教教師仍然認可的最傳統的教學手段,黑板、粉筆加上一本教科書。職教教師一定具有必要的操作技能,能夠熟練的運用高科技的東西,與時代接軌。教學手段的進步也說明了教育的進步。有的教師對系的教學工具不屑一顧,認為多媒體之類的東西太花哨,遠遠不如自己口授的東西來的實在。而他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新的教學工具能給學生們更加直觀、感性的體驗,使學生們對所學的東西印象深刻,職教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充分的演示。先進的教學工具的出現,對老師們來講不僅是一種挑戰,更多的是一種機會,應該正確的看待,積極的接受。職教教師們適當的增加一點緊迫感和危機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學課件的運用,有關課件的制作、分享以及借鑒,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不斷地學習制作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提高篩選信息的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大眾化,信息的獲得越來越便捷,便捷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垃圾信息也會越來越多。作為一個老師,這就需要有一雙能識別有用信息的慧眼,剔出垃圾信息。資源共享的確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好處,這也需要老師具有分享、包容的心態,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很好的改善原來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更新知識儲備,提高知識層面?!叭∑渚A,去其糟粕”的方法用在信息泛濫的今天,最合適不過了。教師更像是一個過濾器,把好的、有用的信息呈現給學生。
四、提高創新能力
往大里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梢妱撔聦τ谑挛锏陌l展是一個活的源泉。有人說,教師的工作就是一個重復的工作,年復一年的不斷重復講過的知識的過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和偏見。一個好的教師,他的課是常教常新的,不斷會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出現的。尤其是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們提高創新能力的機會與可能性更大了。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們會有更多的借鑒別人的機會,而這種借鑒在傳統的模式下只是同辦公室內部的借鑒或者同學校內部的借鑒,如今已經變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借鑒,這種進步更能激發創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乏有一些教師會直接拿別人做的教學課件來直接用在自己的課堂上,毫無改動與創新,完全的抄襲,這不僅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而且完全不利于自己教學的展開,因為沒有融入自己的思考,而是生搬硬套的。所以,教師在獲取信息十分便捷的今天一定要克制自身,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才是硬道理。另外,在知識更新異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早晚會被社會淘汰。就像人們常說的“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夠的,必須是源頭活水”。
五、注重網絡平臺的討論
以往的傳統教育中,教師課下會布置一些課后作業,往往是書面作業,而且是學生獨立完成。而今,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職教教師完全可以與時代接軌,選擇學生們熟悉和喜歡的形式來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們對QQ、MSN以及一些論壇、貼吧都不陌生,而且很多學生課下很多時候都掛在上面。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平臺,供學生們在上面討論問題,完成作業。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做作業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還能讓學生們更清楚的知道別人的想法,眼界更加開闊。這種方法較于傳統的書本作業有效率高、參與面廣、熱情高的特點。教師在里面的角色尤為重要,主要是做出積極的引導,給予適當的評價,把握住大的方向,當好一個掌舵人。當然,網絡平臺的建立不僅需要老師們的積極參與和倡導,也需要學校做大力的支持者和強有力的后盾。
六、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現代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了,而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世界自主學習的“向導”。要做好這個人生的“向導”,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教師的自我認同,應該是終身學習者的角色。只有通過學習,教師才能重新塑造自己;只有通過學習,教師才能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識世界。更何況,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如此之快,稍微不學習,馬上就會被甩在后面。應該不停的鞭策自己。教師不僅要鉆研自己的學科領域,了解本學科的教學發展動態及最新理論動態及最新理論成果。而且還要加強對其他交叉學科的了解,擴大對邊緣學科的把握。教師必須從單一的學科教學能力向多元的知識儲備、多種教育手段運用能力方向發展,成為“復合型”教師。
七、總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教師也在變,教師必須清楚的認識現狀,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的提高自身素養,積極的融入信息化的大潮中,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名職教教師,不僅應該不斷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應該學習技術,適應新背景下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俊琦《信息化環境下職教師資信息素養研究》,天津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2]于杰,《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