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術預見的企業知識管理戰略框架構建
二、技術預見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化的今天,知識無疑成為了企業能夠獲得長期發展的不竭動力,受資源限制,企業迫切需要把握住時代的發展趨勢,集中優勢資源進行符合當前事物發展規律的關鍵性領域知識管理活動,實現現有資源的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此,本文引入技術預見的方法,利用其制定一套具有長期性和前瞻性的戰略來指導企業知識管理活動的規范運行與長遠發展。
(一)技術預見的內涵釋義
技術預見是通過對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在未來一段時間“整體化預測”基礎上,“系統化選擇”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研究領域、關鍵技術和通用技術,利用市場的“最優化配置”手段,最終實現其經濟與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二)技術預見引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必要性與優勢
面對經濟、科技全球化與信息技術革命,傳統的知識管理戰略已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而 “技術預見”這一前瞻性宏觀管理工具能夠為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制定提供參考與借鑒。
1、技術預見引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必要性
第一,知識管理戰略急需向精細化方向發展。隨著經濟、貿易的一體化和全球化,企業對資源的掠奪日益激烈,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已成為當代每個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傳統的知識管理戰略已不能滿足市場對于企業精細化配置資源的要求,企業急需引進技術預見,確定知識管理戰略的戰略性研究領域、關鍵技術和通用技術,實現資源的精細化配置,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為企業戰略的長遠發展積聚能量。
第二,知識管理戰略要更具戰略眼光。進入知識經濟,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只有將市場與知識創新結合在一起,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以謀取競爭優勢,獲得經濟效益才算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傳統的知識管理戰略缺乏對未來市場的預測與規劃,企業需要從技術預見角度,對未來市場需求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在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建立并實施知識管理戰略,從而為企業戰略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三,知識管理戰略需與社會銜接。面對科學的快速進步,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要想在全球化競爭中生存,必須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占有主導權。這就要求企業制定知識管理戰略時引進技術預見,讓社會公眾參與到企業知識的創新,通過民主、科學的決策來塑造乃至創造未來,從而完成從“適應未來”到“塑造未來”的知識管理戰略態度的轉變,并且提供公眾了解技術發展的平臺,從而為企業戰略的實施奠定群眾基礎。
2、技術預見引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優勢
第一,科學制定知識管理戰略目標,為企業戰略的制定提供基礎信息。技術預見作為一種前瞻性管理工具,能夠對未來的技術發展進行科學預測,系統化選擇知識管理的戰略性研究領域,選定技術發展路線,確定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目標。同時,技術預見對未來科學系統的分析能夠為企業戰略的長遠規劃提供基礎信息,并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第二,提高知識管理戰略體系效率,為企業戰略的制定營造良好氛圍。技術預見促使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之間基于共同的目標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效集成并整合了政府、大學、科研機構的人才、知識和信息資源,充分發揮了各創新主體的優勢[5],實現了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知識管理體系效率。同時,技術預見促進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企業戰略制定的積極性,為制定市場導向的企業戰略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三,促進企業知識管理戰略人文化,為企業戰略的實施掃除障礙。技術預見是信息占有者與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技術前瞻性活動 [6],其方法適應了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對市場主體人的需求把握,通過為社會各界提供了解、認識科學、技術、知識發展的平臺,民主、科學的塑造未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引導技術的發展,促使企業技術創新向人文化方向轉變。同時,由于技術預見是從社會各主體的意愿出發,將人的選擇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能夠使員工對企業的目標產生認同感,從而為企業戰略的實施掃除障礙。
三、基于技術預見的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過程與可行性分析
利用技術預見這一前瞻性工具能夠指導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重點和難點,優化企業知識管理戰略,有效銜接并整合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對未來企業的社會發展產生一定預警作用,通過高效溝通與技術教育制定出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知識管理戰略。
(二)技術預見引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技術預見的目的與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目的相一致。技術預見是對未來系統的探索,其目的是系統化選擇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研究領域、關鍵技術和通用技術;而知識管理戰略是對企業知識發展的遠景規劃,其核心內容是創造企業獨有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兩者具有共同的目標,且技術預見作為一種戰略管理工具,其本身就能夠直接應用于知識管理戰略的制定。
第二,技術預見的預見范圍符合知識管理戰略的制定要求。技術預見著眼于遠期未來,時間范圍一般為5~30年,而知識管理戰略旨在作出有關企業知識發展的遠景規劃,是以謀求企業中長期發展為目標的,時間范圍一般也為5~30年,技術預見的時間范圍符合企業制定知識管理戰略的要求。
第三,一些技術預見方法在企業中的成功運用為技術預見的引入奠定了基礎。技術預見的方法包括德爾菲調查、情景分析、關鍵技術選擇、專家組討論、文獻計量、技術路線圖開發、SWOT分析、頭腦風暴法、問卷調查等,很多方法早已被企業引入并熟練運用。例如, “SWOT分析法”早已被企業引入分析知識需求與知識供給,從而明確企業存在的知識差距。
第四,政府為企業技術預見的實施提供了條件。由于技術預見提供了一種應對未來挑戰的全新認識方法,提供了一種強化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手段,政府也開始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如建立創新產業園區,定期舉辦技術交流會,為企業開展技術預見活動提供相關平臺,引導企業技術預見活動的順利開展。
第五,知識共享平臺的建立為技術預見引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提供了基礎。知識經濟的到來促使企業逐步認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內部建立起知識管理系統為員工提供知識共享平臺。知識共享平臺的建立有利于推進技術預見的實施,控制技術預見的進度,回收技術預見的反饋信息,使技術預見能夠更好的滲入到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的每個環節。
四、結語
將“技術預見”決策模式運用于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的過程中去,能夠讓企業對科技研發的供給與需求有深入了解,更有效的指導企業知識管理活動的開展。本文闡釋了將技術預見引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中去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在此基礎上,將技術預見融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過程的四個階段,并對其進行了可行性分析。目前,技術預見在世界各國的應用十分廣泛,并獲得了認可和重視,在此趨勢下,將技術預見融入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同時,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知識管理戰略的制定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過程,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有些涉及到企業商業機密不可全部獲得;同時,由于技術預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適用于企業的技術預見方法還沒有成熟,沒有企業嘗試將技術預見運用于知識管理戰略制定中,故沒有對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進行實證研究。本文的研究,使我們對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為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完善知識管理制定提供可循路徑和理論指導,為進一步完善企業知識管理體系提供了借鑒。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