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調查與分析
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創新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任務迫在眉睫。本文以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所開展的相關問卷調查為基礎,對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在頂崗實習、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為改進高職服裝專業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參考。
一、問卷設計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形式展開,為獲取科學有效的調研結果,我們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分別編制了《服裝專業大學生就業前景調查問卷》、《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問卷》以及《服裝生產企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三份問卷。
二、調查對象及方式
本文選取了我校2009級至2011級的在校服裝專業大學生、2008屆至2011屆畢業生以及武漢、深圳兩地多家服裝企業高管作為調查對象。于2012年6月10日至7月3日在武漢、深圳等地服裝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和座談。截至2012年7月共回收有效問卷369份。本次調查對象廣泛、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能充分反映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真實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將回收的369份有效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問卷一:《服裝專業大學生就業前景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問卷調查對象均為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服裝專業2009級至2011級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7份。受訪者的專業學習方向為服裝設計和服裝打版。在全體調查對象中,有38.1%表示滿意自己的專業,61.9%的受訪者則表示感覺一般。因此,加強對在校服裝專業大學生的專業前景分析和專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2、調查對象在校學習情況
在回答“請問你覺得目前自己的專業技能如何?”這一問題時,21.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掌握專業知識技能較好,74.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掌握專業知識技能一般,4.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掌握專業知識技能較差。(圖1)
同時,61.2%的被調查學生表示需要加強自己在服裝打版方面的知識技能,11.1%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加強自己在服裝平面設計方面的知識技能,27.7%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加強自己在服裝設計方面的知識技能。可見,當前服裝專業大學生在專業就業實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到提升服裝動手生產制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這方面具有十分迫切的學習需求。
在問卷一的調查過程中,大一、大二所有被調查學生均表示在校期間未積累與專業相關實習經驗。因此,要充分解決好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問題,必須重視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3、調查對象的就業意向情況
在實現就業形式方面,近50%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通過招聘會的形式實現就業,約有25%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通過學校訂單輸送的形式實現就業,還有約25%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通過親戚、熟人介紹等其他的形式實現就業。在工作實踐中,筆者日益感受到學校訂單輸送的形式對推進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具有十分積極地作用。
在就業區域方面,88.7%的受訪者更傾向前往沿海地區就業,只有11.3%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前往內地服裝企業工作。可見,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更傾向于前往沿海地區工作,這就需要學校方面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地域觀,幫助學生實現就業的合理分流,推動更多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順利就業。
在期望月薪方面,10%的受訪者期望月薪在1000—1500元間,56.4%的受訪者期望月薪在1500—3000元間,33.6%的受訪者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可見,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在期望月薪方面還是較為合理和明智的。
在職業發展規劃方面,約1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董事長、總經理等管理人員,約5%的受訪者期望成為生產管理人員,約25%的受訪者期望成為銷售管理人員,約1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服裝設計師,約4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制版師,還有約1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業務員,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較為清晰的方向。(圖4)
在問卷一的調查過程中,大一、大二所有被調查學生均表示在校期間未積累與專業相關實習經驗。因此,要充分解決好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問題,必須重視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3、調查對象的就業意向情況
在實現就業形式方面,近50%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通過招聘會的形式實現就業,約有25%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通過學校訂單輸送的形式實現就業,還有約25%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通過親戚、熟人介紹等其他的形式實現就業。在工作實踐中,筆者日益感受到學校訂單輸送的形式對推進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具有十分積極地作用。
在就業區域方面,88.7%的受訪者更傾向前往沿海地區就業,只有11.3%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前往內地服裝企業工作。可見,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更傾向于前往沿海地區工作,這就需要學校方面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地域觀,幫助學生實現就業的合理分流,推動更多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順利就業。
在期望月薪方面,10%的受訪者期望月薪在1000—1500元間,56.4%的受訪者期望月薪在1500—3000元間,33.6%的受訪者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可見,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大學生在期望月薪方面還是較為合理和明智的。
在職業發展規劃方面,約1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董事長、總經理等管理人員,約5%的受訪者期望成為生產管理人員,約25%的受訪者期望成為銷售管理人員,約1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服裝設計師,約4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制版師,還有約10%的受訪者期望成為業務員,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較為清晰的方向。(圖4)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問卷分別選取武漢、深圳兩地六家服裝生產企業的30名企業管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共計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所調研的服裝生產企業成立時間在五年以下的有1家,五至十年的有3家,十至十五年的有2家。企業員工人數在150-500人的有2家,其余4家的被調查企業的員工人數均在500人以上。在30名受訪服裝生產企業管理人員中,從事生產管理類職位的有18人,占全體受訪者的60%,從事設計研發類職位的有12人,占全體受訪者的40%。
2、調查對象的相關體會
在招聘過程中,企業對畢業生要素的關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業水平(50%)、實踐經驗(17%)、在校表現(15%)、發展潛力(13%)、學校聲譽(5%)。
在企業工作期間,企業管理者中約30%表示最為重要的是服裝專業外語能力,約有22%表示服裝生產管理及品質管理能力最為重要,此外18%表示服裝制版、推板能力很重要,16%表示服裝軟件使用能力較為重要,14%表示服裝設計能力也是服裝專業畢業生所必須牢固掌握的專業能力。
34%的受訪者表示高職院校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急需培養, 30的受訪者表示高職院校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26%的受訪者表示高職院校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實踐經驗需要加強,有10%的受訪者表示高職院校服裝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加強思想引領,提高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
1、高職學生:提升職業技能,樹立正確觀念
對于廣大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而言,扎實的專業技能水平尤為關鍵。一名優秀的服裝專業高職畢業生必須具備專業能力,服裝產品營銷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當今服裝行業的人才選拔標準。此外,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應養成自覺學習英語、計算機等基本就業技能的良好習慣,秉承先就業再擇業的宗旨,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2、高職院校:強化就業指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
高職院校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對就業觀教育進行整體設計,將就業觀教育列入日常教學工作計劃,實施全程化的就業觀教育。增強其競爭就業、自主創業的思想,準確進行職業定位,合理確定就業期望,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起來,主動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3、用人單位:更新傳統觀念,共同搭建就業平臺
用人單位需加強與高職院校的聯系,主動承擔高職學生培養的社會責任。通過與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平臺,密切配合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此外,用人單位要轉變用人觀念,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共同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根據企業的崗位需要派員任教,充分利用學校有效的教學資源為自己培養所需人才。
(二)改革教學模式,提升高職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著力打造高素質服裝設計專業師資隊伍
首先,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與人格魅力。其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知識轉化與市場開發能力。再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必須具備教學創新與課程改革能力。最后,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必須具備服裝文化研究與企業戰略經營能力。總之,從事現代服裝設計教學,教師必須具有敏銳、積極、活躍、創新的現代個性與前瞻意識,與社會發展與市場要求保持一致,努力調整自己的素質結構,加強自我修養,提升自我素質,改進自我能力,使自己在高職服裝設計教育領域內有所創新與建樹。
2、深入推進高職服裝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改革
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的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環節。為此,要專門組織師資力量,優化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技能訓練、崗位實踐、社會實踐等環節,通過合理的結構配置,對各個教學內容進行組織與設計,強調找到“知”與“行”的平衡點,形成了以實訓基地為平臺,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等層次劃分,以“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的訓練原則,循序漸進地安排三年的實踐教學內容。最后,重視理論教學及理論總結。
(三)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高職服裝設計專業育人新模式
1、實現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雙向互動
高職院校師資力量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教師大多畢業于本科院校或研究生學歷,多屬研究型或教學型大學,幾乎沒有下企業鍛煉的經歷,這樣對于學生的培養也十分不利,因此,學校教師應勤下企業重新“充電”。與此同時,學校要聘請企業高水平工程人員做兼職教師,把企業最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傳授給學生,改善學校師資結構,打造“雙師”教學科研團隊。
2、推動學校資源和企業資源的雙向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實訓資源以及投入資金遠遠跟不上企業的需求。因此,學校需與企業實現深度合作,實現學校資源和企業資源共享,在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建立實訓基地,把課堂搬到企業,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實訓任務,或在學校建立校內生產實訓基地,做到設備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持平,管理與企業管理模式對接。
3、實現學校育人標準和企業用人標準的雙向統一
鑒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大多流向企業,成為企業生產一線動手能力強、職業道德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企業才是檢驗高職院校辦學成功與否的主體。因此,要把企業的評價標準引入學校,讓學校評價標準和企業評價標準高度融合,為合作就業奠定基礎。兩者融合的核心是畢業標準和用人標準合二為一。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