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一、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什么是創新?簡單的說就是創造新的淘汰舊的,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資源或社會要素創造新的矛盾共同體的人類行為。更具體地說,創新就是創造與革新,它具有:新穎性(即前所未有,推陳出新)、獨特性(即獨出心裁、別具一格)、價值性(即對社會或個人具有進步意義)。創新是任何事物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是一種意識,創新是一種行為,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事物,最終會被新的事物所取代。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國家和社會需求,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為目標所制定的一種培養模式。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宵兵提到:“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做到“三個注重”,即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這是針對當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灌輸輕啟發、重理論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與精髓。”該培養模式鼓勵各高校拓寬人才培養基礎、重視知識的復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強調素質、全面育人;努力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人才不斷涌現。
二、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驗室建設
教學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途徑,實驗室教學是各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具有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場所,更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關鍵基地。實驗室建設的好壞關乎教學的優劣。實驗室建設包括實驗的各個方面,涉及實驗室管理、實驗隊伍建設、實驗室布局規劃、實驗課程安排等等。沒有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相配套的教學環境,緊靠教師的口述是無法完成的,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實驗室建設愈加重要。藝術專業的實驗室與理工科的實驗室相比,它不應該稱為“實驗室”,它不是用來驗證某一公式或者某一定律,不是抽象的、單一的驗證,而是用來掌握具體 “技藝”的,應該接近車間或工作間類的稱呼。缺少實驗室這個場所,藝術設計的大部分課程就無法開展教學,甚至某門專業都無法存在,因此,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實驗室的建設關乎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適用于各種高校人才的培養,“創新”更是藝術設計教學從始至終貫穿的教育理念,沒有創新,藝術設計就沒有生命力。創新型人才不僅需要創新型思維,更離不開創新型能力的培養,它是一種創新意識下的行為展示,是具象和綜合素質的體現。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完成,離不開藝術設計實驗室的參與,現在的藝術設計實驗室不在是狹隘的教學場所,更是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的首要基地,學校對外開放的關鍵窗口,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能力的直接途徑。
三、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實驗室建設的途徑
1、 轉變思路,樹立創新意識
在我國長期重視理工教育背景的影響下,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室,還處在和理工科實驗室等同建設的狀態。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學科,它有其自身的特點與特色,不應把它等同于其他學科,人們應該摒棄以前的舊觀念,回歸藝術設計的本源上來,遵照其特點與特色來建設實驗室。科學無時無刻不在迅猛的發展,新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綜合能力強、專業知識過硬、高素質、創新型的藝術設計人才。飛速發展的社會促使藝術設計領域也在不斷地高速發展,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帶有創新的商品,創新就是優勢,創新就是生命,創新的設計離不開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思維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實驗室建設中,首先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藝術學科獨立及創新人才培養意識。
2、 拓展實驗室范圍
藝術專業實驗室一般是在校內建設供教學使用,由于實驗經費、實驗場地、實驗人員等配備的局限性,使得實驗室建設往往是停留在教學需求的初級階段,很難滿足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更談不上創新教育。藝術設計是與社會生產技術聯系緊密的一項專業,與美術繪畫在社會功能上不同,它和機器及批量生產有直接的聯系,藝術設計專業的一些學習項目可以直接應用到經濟生產當中。因此,在當下各高校教學資金與場地有限的情況下,應聯合社會中企業的力量,一起共建高校藝術專業的實驗室。實驗室不在僅限于校內,而是校內校外都有實驗室,對實驗室的場地進行拓展,把與實踐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專業項目,直接在企業中進行教學和研究,讓學生真正在實際情況下進行思考和磨練,而不是模擬和假設,這樣才能真正的腳踏實地的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切合實際的達到創新人才的培養。
3、 整合資源,擴充實驗室功能
目前,各高校實驗室的實驗功能比較單一,對于綜合性大學,可以把各個專業的實驗室資源進行整合,在原有實驗項目的基礎上,增加與該實驗室實驗項目相類似的實驗項目及配套設施,實驗室管理歸各個學院,但使用者面向全校的所有學院及專業。這種資源共享,不僅僅是節約費用降低教學投入,更重要的是為培養交叉綜合性人才,起到了關鍵的硬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很多教學,都是與研究掌握材料的成形技術離不開的,每項實驗項目都是對各種材料進行綜合的應用,仍按照以往實驗功能單一化的建設,是不利于各專業學生綜合知識及技能的掌握,對創新性藝術人才的培養也將很難完成。
4、 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持續化
各高校的實驗室建設經費,往往是一次性投入,后期儀器設備的升級改造,及易損耗件的配置遠遠滯后,尤其是一些進口設備,與其相配套的耗材價格十分昂貴,后期經費的投入不足,導致一些儀器設備成為實驗室內的擺設,嚴重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是與機器加工制作聯系非常緊密的專業,對制作過程不了解,設計方案就會成為紙上談兵,因此工具和設備是實驗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使用頻率較高的,再加上很多學生都是初次使用儀器設備,操作手法還不到位,造成儀器設備的耗損較大。而各高校的實驗經費投入常常是數年如一,這樣的建設與藝術專業的發展速度是不相匹配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對新材料新工藝的掌握能力,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的不可持續化,嚴重影響著創新性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也制約了創新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
5、 深化校企合作
各個高校、各個專業陸陸續續的都在開展校企合作,學生和企業間的、教師和企業間的、學校和企業間的項目合作,正在如雨后春筍般陸續展開。校企合作在當下是被大家公認的雙方互惠互利、合作雙贏的機制,更是培養創新人才必不或缺的實踐基礎,也大大調動了全校師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和激情。然而就目前情形,這一合作機制還不夠完善,政府支持的力度還不夠,在校企項目合作規范化、長期有效性上也很欠缺,需要繼續深化校企合作,讓校企合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為創新模式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實踐實驗教學陣地。
6、 創建多元化、網絡化的實驗管理體系
實驗室管理與高校其他教學管理方式相比,實驗室管理還不夠多元化、透明化、公開化。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室,依據加工材料的特性建設相配套的實驗室,每個實驗室的功能不同,管理規范也不盡相同,這些多種多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和手法上還較單一,大多還不能滿足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藝術專業的教學練習,僅依靠課堂練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常常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何滿足學生課后及自主創新的需求,就需要實驗室在管理制度上展現多元化、公開化,方便學生隨時隨地了解實驗室目前的狀況,根據這些狀況,學生可以及時到實驗室內進行課堂練習及自主創新,從實驗室建設制度上,為創新培養模式保駕護航。
7、 重視實驗管理人員的技能培養
藝術專業實驗管理人員負責實驗室內的各項管理任務,如安排實驗課程、修訂實驗管理制度、申報維護儀器設備、采購低值易耗、保證實驗室內安全、輔導儀器設備的使用等等,這些管理工作的事項都牽扯到實驗課程能否順利的開展。藝術專業實驗室的課程,需要代課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現代教學內容在不斷更新,與之相配套的實驗管理制度卻紋絲不動,這必然不利于教學的進步,更不適合創新人才的培養。藝術實驗管理人員也是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能夠在課后獨立輔導學生的練習及自主創作,如何激發這一潛能運用這一優勢,需要從重視培養實驗管理人員的技能開始。
8、 創建由學生、科研團隊自主管理的創新實驗室
實驗室的管理權可以下放給學生及教師的科研團隊,現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室功能分工越來越細,在學生及教師的科研項目與實驗室實驗項目相吻合的情況下,可以把實驗室的管理權下放,由該科研團隊安排所用實驗室的課程、儀器設備的采購、使用及保養、環境衛生及布局等方面,這樣不僅可以為科研項目提供硬件環境,也能夠使在該實驗室上課的學生,切身感受到社會中的前沿設計,達到基礎學習與社會應用相結合的學習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結語
設計藝術學理論家尹定邦教授說“: 現代設計既不是純藝術,也不是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是多種學科高度交叉的綜合學科。”高速發展的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順應社會的需求,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科技興國,教育強國”,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而知識經濟社會的核心是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早日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藝術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模式下實驗室的建設,創新模式下實驗室的建設要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包容。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