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勢與文化再植
1 引言
如今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人們經常會無意識地從事著跨文化交際。比如,平時人們會觀看外國影視作品,閱讀外國文學作品,聆聽外國音樂……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有意識地去從事跨文化交際,比如去國外留學深造或觀光旅游,或與他人進行國際進出口貿易等??缥幕浑H已早已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L.S.Harms (1973)提出了人類在世界范圍內的交際會經歷五大階段:語言的產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術的發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進步和通訊手段的迅速發展;以及跨文化交際。如今,我們就已處在第五個階段中—跨文化交際。
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遇見很多對中國人甚至是黃種人存有偏見的歐洲人。他們在課堂小組討論的時候,曾公開表示不愿意和中國人分到一個小組;在銀行開戶時,中國留學生很難能申請到信用卡;在空無一人的公交車站,司機遇見只有黃種人候車時,會疾馳而過……這些鮮明的例子,只是簡單的人種歧視嗎?不!這些觀念都是因為不正確的文化定勢所引起的文化偏見,而導致人們常常會以偏概全,忽略文化整體性而做出的不公平行為。
本文,將主要討論在跨文化交際中,哪些因素會阻礙人類的交際,又有哪些因素可以促進跨文化交際呢?
2. 文化定勢和文化再植
2.1文化定勢
“文化定勢”(Cultural stereotype)的概念最早出現在Lippmann(1922)的《公眾輿論》一書中。他認為,世界太大太復雜,人們不可能對所有的人和事進行逐一的親身體驗和認知。隨后,便出現了一種類似于人云亦云的現象,將一群具有相近特征的人或事塑造出一定的形象,即“定型觀念”(王瑛芳,2008)。這種定型觀念就能解釋之前我們所提到的例子,即使被訪問者并未親身體驗過目的國的文化,他也能在他的生活環境中形成對目的國的文化定型,這類定型,我們也稱之為“定勢”。
由于每個國家及群體的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從而導致了各個國家在文化取向、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物質文明發展程度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差異。比如人們所生活的環境中存在著形態各異的文化熏陶,媒體影響,以及從眾心理的趨同程度的高低,這些差異往往會導致人們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文化定勢,某些消極的文化定勢可能會在交際中產生誤解,甚至帶來“文化偏見”,從而導致交際障礙,乃至發生文化沖突。
2.2 文化定勢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影響
定勢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如果我們認為一個群體中的成員有好的品質,我們就對他們有積極的看法。例如,我們通常會認為英國人是溫和的,紳士的,友好的,這就會促使我們在接觸英國人時,能更好的和他們交流。因此,積極的定勢有時會有益于人類的跨文化交際。然而,即使我們對于英國人有一個相當準確的定勢之后,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英國人都是溫和,紳士并且友好的。如果我們對英國人總是保持這種積極的定勢,那就更容易也更危險對一個表現的不紳士的英國人失望,甚至被他欺騙。因此,積極的定勢不能夠保證定勢的積極效果。正如羅恩斯科隆與蘇珊娜斯科隆(1995:160)指出的,“積極定勢的問題是把不同群體中的成員看作是相同無區別的。”定勢最具破壞性的一方面是它不能夠評價來自于不同文化的人們。這有時被稱之為消極定勢。馬克吐溫對法語和德語的評論,被有些人解釋為侮辱性的,雖然他用了一種幽默的沒有惡意的方式。
2.3 文化再植
在跨文化交際學中,還沒有關于文化再植的專門解釋,本文中所提到的“文化再植”與我們平時經常接觸到的“文化移植”是不同的?!拔幕僦病笔腔凇拔幕浦病钡幕A上而進行的第二次移植。“文化再植”其實是建立在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文化的了解與認知逐步加深的基礎之上的。比如,美國人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對于中國功夫文化的了解還不是很多,“東亞病夫”的頭銜深入人心;到了六七十年代,受到李小龍的武打競技比賽以及李小龍電影的影響之后,美國人甚至歐洲人對李小龍和中國功夫的崇拜之情日益增長,他曾多次被評為時代精神偶像,美國曾在1993年和2000年分別發行帶有李小龍頭像的紀念鈔票以及紀念郵票,2008年李小龍被譽為世界MMA(綜合格斗)之父,并讓美國人逐漸摒棄了中國人與“東亞病夫”一詞的關聯。在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定勢基礎上,李小龍所發揮的作用,就是將中國功夫的精髓以及民族特色作用于文化定勢之上。
4.如何進行文化再植
當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漢民族共同體擁有的一套價值和秩序脫離了本民族文化土壤,又該如何獲得超越民族和國家的世界認同呢?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簡單粗糙的宣教不僅不利于跨文化傳播的效果表達,還可能會在他國受眾中留下難以更改的刻板印象,嚴重影響中國的國家形象。因此,在現今的對外傳播中,我們應該學會用國際環境下都聽得懂的語言來傳播我們的文化,塑造我們的形象。文化傳播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一種文化的力量不僅取決于該文化的滲透和擴散力,還取決于文化自身的因應能力(Harms,1973)。也有學者指出,“我們的文化產品在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文化的時候,要力求提供一種對于中國文化的深度認識;要特別注意展示中國文化中體現人類普遍價值的內容?!?nbsp;(單波,2010)這里談到的就是有關文化的普世性問題。關于普世價值,一種爭議始終存在,即認為強調文化的普世性會傷害本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和內涵。
跨文化傳播需要符號和意義的賦予,因此載體十分重要。而“由文化的層次可以推知,進行國際上跨文化傳播的時候,也主要分為‘器’層面的文化傳播和‘道’層面的文化傳播?!北热纾櫫藮|方風情的瓷器、旗袍、武術等謂之“器”;融合了華夏文明的思想、行為、交往方式等謂之“道”。正如近年來我們大興提倡的“和諧社會”這一思想。
“內外有別”,這是外宣工作者耳熟能詳的一條原則?!皠e”在何處?任務、對象、內容、形式都有“別”,還有很重要的一“別”就是語言文字。對外宣傳既然主要是以外國人為對象的宣傳,自然要用外語來進行。最理想的境界當然是我們的外宣工作者都能用外語來寫稿和表述。但這在目前還不可能實現。在現階段,我國各種形式的外宣品(除少量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媒體外)大多數采取先制作中文稿,再譯成外文的辦法。事實上,外國人所看到的不是中文稿而是外文稿。一篇好的中文稿,也就是說,符合對外宣傳要求的中文稿,在一個外語水平不高,又不懂對外宣傳的譯者手里,可以變成一篇外國人不愛看、不明白的外文稿。一篇不怎么好、不大符合對外宣傳要求的中文稿,在一個外語水平高又懂對外宣傳的譯者手里,卻可以變成一篇外國人愛看、易懂的外文稿。50年外宣實踐經驗證明,外語是決定外宣效果的最直接因素。這個道理應該是不難理解的。
語言的翻譯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就采用了漢語和法語的雙語調查方式。
5. 結語
隨著中國的發展,跨文化交際隨之變得越來越頻繁,我們經常忽略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定勢對我們的影響,比如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的外國學生對中國的不了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文化定勢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借鑒他國經驗,降低他我文化交流時定勢產生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運用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將文化定勢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文化再植的重要性,需要看到的是文化再植是雙向的,不是單一的,我們在接受不同文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將本我文化講述給別人聽,只有做到兼容并蓄,我們才能很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單波.跨文化交際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郭慶光.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定勢與文化再植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選讀[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6]L.S.Harms.跨文化傳播學[M].1973.
[7]魯曉鵬.跨國的華語電影:身份,國家,性別[M].美國夏威夷: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11.
[8]劉巖.后現代語境中的文化再植身份研究[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
[9]梅曉云.文化無根:以V.S.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
[10]歐陽康.哲學研究方法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11]王瑛芳.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勢"[J].理論月刊,2008,(5).
[12]文衛平.跨文化較集中的定型觀念[J].外語教學,2002,(3).
[13]邢家偉.文化定型與認知再植[J].社會科學輯刊,2011,(2).
[14]張京媛.后殖民主與文化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