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院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現狀與方向
一、國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現狀
所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指馬克思主義關于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現象的總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鄭保衛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包含了兩部分的內容,即一部分是對新聞領域一些基本問題的看法,另一部分占主要內容的,是他關于無產階級黨報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觀點。
從國內關于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內容選題上看,大部分集中于此方面的理論探討。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礎理論部分,學界關注并不多,最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黨報觀點上。國內關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論文雖然下筆必強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論文對于何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并未闡釋清楚;新華社的課題對概念、原理和內容進行詳盡闡釋,但明顯混淆了馬克思對兩個領域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源于主流黨報新聞界專業培訓,理論研究方面也以黨報的研究為主。這其中,新華社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尤為有影響力。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一書為例,在該書中,作者融合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報的立場和觀點,以及黨對于宣傳工作的指導思想,最終形成了關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18個基本原理。如新聞出版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有階級性的,總要受所在國家社會制度的制約,并為其服務。而通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報的觀點和思想,并無提到新聞自由的觀點。關于新聞自由的觀點則產生于其關于新聞領域基本看法中,馬克思認為“出版自由是一種基本的自由,是實現其他自由的保證”。顯然,新華社混淆了馬克思對這兩個領域的看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童兵認為,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傾向是只要是黨的領導人說過的話就都算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另一個傾向是正確的都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錯誤的就都不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際上這兩者都是不對的。
以新華社為代表的主流黨報媒體關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內容的定義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新聞現象的看法、黨報理論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關于輿論宣傳思想的集合,因此,也有研究稱這是“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但沒有得到普遍認同。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現狀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課堂始于2006年9月,《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各高校新聞院校“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全國新聞院系中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當作一門必修課來做的學校并不多。而在這其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2005年就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立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程。
此外,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2007年成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中心,由人民日報社前總編輯、時任院長范敬宜擔任中心主任。作為國內頂尖大學院校的項目,此舉被教育部寄予厚望,希望將其辦成“把中心辦成全國一流的研究中心、教學中心和改革創新中心”。
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新聞學的交叉學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科基礎薄弱,即便是課程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在課程以講座形式展開的背景下,嘉賓所做課題或與馬克思主義或新聞觀無半點關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和外延并未真正厘清。從資源配置的“清華模式”上講,陣容豪華的講座嘉賓團隊需要課程主持者強大的社會資源支持,也需要學院資源上的重點配置,這對其他院校,尤其是地處二三線城市的新聞院校而言,是難以達到的。
教材方面,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開展較早的新聞院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推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之余,也在2007年出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五講》,將課程所邀請的業界專家、教授等的講座整理成稿作為課程教材使用。但該書僅是歷次講座的錄音稿集錄,并不能在嚴格意義上稱為教材。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陳力丹教授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出版,使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無教材可用”的局面有所改善。
無教材可用,無主題可定的后果,是學生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大而無用,距離實踐太遠,進而對課程不感興趣以致產生抵制情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結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學界與業界的共同課題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課題,事關我國未來新聞從業人員的價值、行為取向,做好高校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仍然是必要的、重要的。在網絡媒體、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在大眾媒體不斷降低底線的今天,雖然“人人都能做記者”,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主義就越發顯得重要。如果新聞院校沒有抓住學生價值觀形成期對其施加影響,那么這些“三觀不正”的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只會為當前低俗化的大眾媒體添磚加瓦,對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無益。
造成國內新聞院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現狀的原因,既在于傳統主流媒體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強勢定義和規制,也在于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自我束縛了手腳。
做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工作,必須首先厘清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科學概念和內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其他新聞觀相比,本質特征是“全面、歷史、辯證、科學”。因此,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科學外延和內涵也需要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全面科學的認識。高校作為教學科研單位,肩負著培養理念正確,富有新聞理想的新聞專業學生的重任,在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著重點上應該和黨報單位等有所不同。
應該看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對于新聞現象的認識在今天仍然具有極強的借鑒和學習意義,對教育學生正確科學中國新聞傳播現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可以說直到今天仍未過時。雖然今天新媒體的發展如火如荼,但馬克思主義對新聞現象的觀點在這一新變局中仍然適用,仍然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
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科學全面的認識是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新聞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吸引力的必要手段。只有施教者本身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清晰的、明確的、正確的認識,才會對教授的學生產生實際影響。
此外,西方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也有了大發展。西方共產黨黨內和黨外的知識分子、研究員等根植于西方社會發展的實際,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重新解讀。這其中涌現出了大量有影響力的學者如本雅明、馬爾庫塞、哈貝馬斯、施密特等。這些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可以充分借鑒到課堂實踐中。
在提倡媒介融合的時代,學界和業界跳出黨報邏輯的窠臼,厘清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媒體時代的概念和內涵,才是增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先進性、保持理論吸引力傳播力的應有之義。對于高校而言,在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基本內涵的基礎上,結合課程需求和媒體發展要求,進一步創新課程形式,讓學生真正從課程中受益。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