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流行語的轉正與規范問題
一、網絡流行語的產生與其發展
作為一種特殊語境下具有獨特形式和規則的語言符號,其產生和發展除了受到語言自身因素的影響外,還與社會背景以及群體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網絡流行語,作為現代漢語詞匯體系中最為新潮和奇特的部分,其產生與發展也自然與社會這個大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網絡流行語作為上層建筑,其產生和發展都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通信技術不斷創新發展。
其次,社會政治民主化發展為網絡流行語的產生營造了現實環境,由于,我國是典型的“強國家一弱社會”模式,公民的民主參與能力和公共言論空間有限。為了尋求對權力話語的平等,網民不得不通過虛擬的網絡平臺表達對社會的深刻觀照。
第三,現今正是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時期,社會飛速發展,社會上的新生事物和現象不斷涌現,孕育了豐富的網絡語言。比如2005年網絡流行語中的“海選”是因選秀節目泛濫被廣為流傳。2006年網絡流行語中的“農婦、山泉、有點田”是對就業難現象的反映、2009年網絡流行語“不差錢”是春晚小品的經典臺詞,而2010年網絡流行語“蒜你狠系列”是對通貨膨脹現象形象描述。
此外,網流行語的產生和發展也與網民的娛樂心理密切相關。娛樂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人的身心愉悅,也應當屬于審美需要的一種。我國學界也有學者認為網民們上網的一個重要動機也就是找樂。在娛樂心理機制的作用下,把嚴肅的話題用輕松調侃的語氣來評論,或者把一件小事加以無限夸大,并以此營造輕松活潑、幽默風趣的氛圍便成為網絡語言交流的常態。
同時,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和傳播體現了網民的模仿心理。當一種新的構詞形式或詞語被網民創造出來的時候,一旦引起網民地喜愛,就會有眾多的網民模仿其構詞形式或詞語模式,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多的類似詞語。如2007年網絡流行語“很好很強大”和2008年網絡流行語“很黃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后者就是對前者完美的模仿。如,“范跑跑”,源于漢川地震中,映照出人們社會價值紊亂的憤懣,“跑跑”也成了人們對人性弱點發泄的靶子。后來,又出來了“劉跑跑”,“呂傳傳”,“樓脆脆”,等等,應該說“范跑跑”是這一系列網絡流行語的原型。
二、網絡流行語的特征分析
網絡流行語是與現實生活中的語言是兩種不同的話語體系。其自身既有現代漢語無法替代的諸多特點與長處,比如注重創新性、簡明性、形象性、娛樂性,與此同時還存在著顛覆現代漢語傳統的失范現象。
(一)創新性
創新性是網絡流行語最顯著的特點。從網絡流行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解構傳統、推陳出新的精神一直貫穿始終。形式多樣、風格迥異的網絡流行語是對既有語言形式的突破和顛覆,其中無不體現著網民創新的精神、活躍的思維、豐富的靈感和卓越的智慧。
(二)簡明性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傳媒的發展,人們對信息傳播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網絡流行語的要求更是如此。在不妨礙溝通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鍵盤操作,用最少的符號表達最大程度的含義成為網民的一致要求。因此出現了將復雜的漢字簡化為字母(漂亮妹妹一PLMM),將冗長的英文單詞、短語簡化為字母(oh, my god一OMG)的網絡語言現象。另一方面,雖然網絡流行語是以文字形式呈現,但是它多用于網絡交際,因此更偏向口語化,要求快,講求效率。用詞范圍也相對較窄,句子比較短,以字、詞和短句居多。
(三)形象性
網絡流行語大都充滿了想象和聯想,使用方言口語、諧音符號、象形符號、拆分漢字等改造方式為網絡流行語增加了色彩和情緒,豐富了網絡流行語的表達效果和感染力。克服了網絡環境限于文字交流的局限,拉進了交流雙方的距離。例如,通過聯想,利用不同事物問的相似點,用另一個事物來描繪所要表現的事物,“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
(四)娛樂性
網絡流行語也充分體現了娛樂性的特點。比如,“很黃很暴力”、“神馬都是浮云”、“生活像一張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名花雖有主,我來松松土!”等許多網絡流行語妙趣橫生、別具情趣,讀來讓人會心一笑、忍俊不禁。
(五)不規范性
在網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建構網絡流行話語的過程中,難免存在著構詞不規范和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詞語規范要求和語法規定的失范現象。因為這種不規范很容易造成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形成受到變異語碼的干擾,形成信息過載和閱讀障礙,破壞了現代漢語的純潔性。網絡流行語一直以來被傳統的現代語言學家所垢病。
三、網絡流行語的轉正與規范
(一)區分網絡流行語的規范對象
網絡語言使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交流速度而出現并使用的一種多形式、符號混用的一種語言形式。網絡語言具有生動傳神等特點,并且網絡語言極其相關符號反映了他們的文化生活極其智慧。也由于網絡語言具有的以上許多特點和長處,才使得網絡語言得以生存和發展。但是,在網絡語言中也存在大量的不符合漢語一般規范的現象,如:一些簡縮詞的過于簡潔化,這給語言參與者帶來了極大地交流障礙,“7954”表示“吃酒誤事”、“醬紫”表示“這樣子”等等。還有一些網絡語言夾雜了數量眾多的錯字、別字等等。對于網絡語言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可以通通接受。因此,本文認為應該加強引導并適當規范。
(二)尊重客觀事實,謀求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這個特殊的語用環境中自然出現的網絡語言,說明了大眾的語言實踐和時間本身就是一種規范選擇。語言工作者的規范化主張和舉措只有先順應這種選擇,才能發揮作用;反之則很可能淪為笑柄。而且,語言系統滋生也就有一定的自我協調和兼容的能力。所以,對語言規范來說,尊重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應該承認網絡語言存在的合理性,應該認識到規范的網絡語言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壯大是語言本身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了使網絡語言更好地為網民交際和豐富漢語服務,我們在規范網絡語言的標準方面,也應該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順應社會需求,建立良好的語用次序
從大多數語言使用者的心理及行為分析,對詞語的選用,人們常常有雙向的需求:對網絡語言的期待和對交際簡便本能需要。對這一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考慮,宏觀上要重在開放,別在最初的語言實踐上設置障礙,規定什么詞能用,什么詞不能用,其實阻擋是無濟于事的;因為網民的選擇,即網絡語言的約定俗成是第一性的,規范往往是第二性的。微觀上則應謹慎細致,可以分層次、分類別地進行調研,然后再根據不同層面的情況反復斟酌、個別處理;以達到總體上能宏觀把握;具體中又可有效引導的目的。在尊重群眾認可的原則下,可以對它們進行分級處理,對那些已穩定化的網絡語言,可以心平氣和來認同和接納;對于網絡語言中那些品味低俗的語言濫用現象,語言行政機構和教育部門應該雙管齊下來進行引導。
總之,我們不能脫離客觀語言事實來強制制定規范,而是忠實地記錄語言事實,冷靜地分析,由此達到為語言服務的目的。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隨著通訊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流行語每時每刻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新鮮變化。流行語是向前發展的,在人本主義的感召下,相信人們對語言會有更大的發揮,一旦依靠自身的強大“再生”能力被固定下來,那么它就會從“偏離”走向“零度”,從異化走向常規與規范,這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對立與互補、轉換的辯證法思想理論揭示網絡流行語存在和發展的一些規律和原因,對于規范現代漢語、構建現代漢語詞匯、發揮流行語的社會文化價值都有所幫助。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