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編導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旨在探討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編導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策略,通過分析當前舞蹈編導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發現課程設置較為單一,教學資源匱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不足。文章提出,課程改革應注重創新課程體系,提升師資力量,加強實踐環節,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研究表明,舞蹈編導專業的課程改革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還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舞蹈編導人才的需求。通過改革,能夠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舞蹈編導人才,為舞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舞蹈編導;課程建設;課程改革;普通高等院校
隨著社會文化和藝術產業的發展,舞蹈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愈發重要。特別是在普通高等院校中,舞蹈編導專業作為藝術教育的核心部分,對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舞蹈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舞蹈編導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教學模式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必須對該專業的課程建設與改革進行深入探討。本文旨在分析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評估當前課程建設的現狀,提出課程改革的關鍵點及相應的改革策略,以期為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編導專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1.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舞蹈編導作為藝術教育的主要組分,在中國高校內逐漸被看重,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動和藝術人才的多樣化演進,現今的舞蹈編導課程格局難以充分契合新的教育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其看重技術性訓練,卻忽視了創意跟藝術鑒賞能力的養成,使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跟創作能力較弱,社會對高素質、綜合型的舞蹈編導人才需求不斷攀升,目前課程體系無法有效應對這些期望,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勢當實施,一定要契合時代的走向,引領教育模式創新和教學質量上揚。
2.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編導專業課程建設現狀
2.1課程體系單一,缺乏創新性
絕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編導專業課程體系依舊是以傳統技術訓練為主,缺少對現代舞蹈藝術與創作手法的深度挖掘,課程內容多集中在基礎的舞蹈技巧、基礎理論以及舞蹈歷史等范疇,鮮少觸及到當代舞蹈藝術創作類課程,鑒于課程組合傾向傳統舞蹈形式的學習,欠缺對現代舞蹈語言運用及創作技巧的提高,引起學生的創意跟藝術表現力未得到應有的培育。眾多綜合性院校的課程內容重復比例高,學生長時間接納相仿的教學內容,難以拓展思維邊界,不易點燃創新靈感,如此課程體系不易造就擁有獨特創作風格的舞蹈編導人才,學生臨近畢業時一般只能達到基礎層面的舞蹈表演要求,缺少將藝術創作跟社會需求相結合的能力,這對舞蹈編導專業的未來發展起到了掣肘。
2.2教學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
舞蹈編導專業面臨著教學資源投入不足的難題,尤其是師資方面的力量比較薄弱,即便眾多一般高等院校已然開設舞蹈編導課,但由于缺失擁有豐富行業實踐經驗和高水平創作水平的專業教師,造成教學質量無法提升,現在屬于舞蹈編導教師范疇的人員大多有較強舞蹈表演能力,但在創作、編導以及教學方法范疇相對欠缺創新與多元途徑。諸多學校在舞蹈編導的教學階段,缺少充溢現代教學理念的導師,難以充分練就學生的創作能力,諸多學校同樣遭遇教學硬件設備不足的困境,舞蹈創作必備的現代設備及藝術創作平臺不寬裕,不能替學生設立一個創新實踐的范疇,這造成學生在教學時段內無法充分展現自己的舞蹈編導天賦,也掣肘了其與行業連通的契機。
2.3學生綜合素質差距大
在舞蹈編導專業這一范疇,學生的藝術素養跟創作能力顯示出明顯區分,部分學生在舞蹈理論知識積累上比較少,舞蹈史、藝術表現力等方面的認識稍顯不足,這直接影響到其創作能力水平,鑒于課程體系呈現出單一樣式,很多學生在學習進程中僅能掌握少量的技術能力,缺少對舞蹈藝術深度的體悟和自主創作的水準。部分學生的創作思維一貫有點封閉,缺失創新理念與批判性思索,這造成其在舞蹈編導領域難以適應,學生彼此間的差距表露在其實際操作能力和藝術理解領域范疇內,不同的學習背景和藝術水平導致畢業生的創作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相差很大,部分學生畢業后一般不易契合社會上漸趨變遷的舞蹈編導行業需求,引發了學院與行業需求之間的不匹配。
2.4評價體系不完善,考核機制滯后
舞蹈編導專業的評價體系依舊存在一些弊端,若干所院校的評價體系極度看重理論成績和基礎舞蹈技術的檢測,而未對學生創作能力、藝術表現水平以及創新思維的評判進行考量,現存的評價機制大多采用傳統的考核形式,以學生在舞蹈基本功、技巧和舞蹈理論等方面的成績為焦點,但針對舞蹈編導綜合能力的評價體系現今依舊不健全。學生的創作水平、舞臺表現才能、跨學科結合水平等綜合素養往往未得到充分考量,鑒于未形成合理的藝術創作及創新能力考核機制,學生在學習實施的階段無法得激勵,創作熱情跟創新意識未能被有效激發,考核機制稍顯滯后,跟社會與行業發展不配套,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符合舞蹈編導領域日益多樣的需求,這一現象對舞蹈編導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有關,使學生在學業完畢的階段難以適應急劇擴張的行業形勢。
3.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編導專業課程建設關鍵點
3.1創新課程體系,重視綜合能力培養
當舞蹈編導專業進行課程整合建設階段,創新課程體系是極其關鍵的階段,現存的傳統課程體系單一,大多把教學集中在基礎技巧和舞蹈史方面,缺少對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挖掘,為了貼合新時代的藝術需求,課程體系需要融入現代舞蹈創作元素,依賴舞蹈藝術跟多學科的融合,以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課程內容應納入創意舞蹈、現代舞蹈、舞蹈表演與編導技巧、舞蹈理論與舞蹈史、舞蹈跟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結合等內容,增進學生的藝術認知、創造能力和表達水平。
3.2提升師資力量,拓寬教師視野
師資保障是舞蹈編導專業課程進步的核心要素之一,杰出的教師集體能夠迅速引領學生在專業范圍持續成長與進步,由此推斷提升師資實力是舞蹈編導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學校要引領教師逐步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不僅要聚焦舞蹈技藝,還要激發教師的創作天賦及跨學科教學能力。教師須在不斷參與舞蹈創作與實踐階段,保持對新出藝術樣式的靈敏性,提高其教育跟創作雙重能力,學校得著重邀聘擁有國際視野的舞蹈編導,增強學生的藝術視野及創作靈感,持有寬廣國際視野的教師可給學生傳授更具前沿性的思想和實踐經驗,幫助學生適應全球化舞蹈創作的潮流。
3.3充實實踐環節,興辦產學研結合平臺
舞蹈編導專業課程建設需看重理論授課,還必須強化實踐教學階段,學生依靠實踐可以更扎實地掌握舞蹈創作技巧,增進舞蹈編導的實踐工作操作能力,建設產學研相融合的平臺是提升舞蹈編導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手段,學校可借助跟專業舞蹈工作室、藝術公司等社會單位的合作關系,搭建多樣化的實踐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多舞蹈創作、排練和演出的機會。如此,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行業前沿的創作動態,還能從中汲取更多的舞蹈藝術創作技巧和編排經驗,經由投身實際的舞蹈創作項目,學生可在逼真的藝術場景中錘煉自己的舞蹈編導能力,加大其藝術表現力及舞臺經驗。
3.4創立起多元評價體系,緊盯學生綜合成長
為了驅動舞蹈編導專業課程變軌,構建起多元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傳統評估途徑主要聚焦學生的理論分數及舞蹈技能層級,舞蹈編導恰為一項綜合性的藝術創作活動,學生的創新能力、藝術表現力跟創作思維也需做充分評估,學校需要搭建一個更顯全面、多樣的評定體系,全面審定學生各方面能力。評價標準不僅要覆蓋舞蹈技巧及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需留意學生的創作水平、跨學科融合能力以及舞臺表演風采,學校應借助舞蹈創作的流程性評價,了解學生在創作進程里面的思考類型、創新水準以及問題處理能力;舞臺表現的審查不只是看重技術層面的細節,還要評判學生怎樣借舞蹈傳達藝術情感與創作概念。
4.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策略
4.1更新課程內容,豐富教學形式
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首先要從課程內容與教學形式兩方面做起,更新課程內容,使之與國際舞蹈教育的前沿信息相匹配,部分高等院校的舞蹈編導課程內容依舊把傳統舞蹈技巧作為核心部分,雖然這些基礎內容重要,但伴著藝術形式的多元化,課程內容應跟上時代節拍,融入現代舞蹈樣式、跨學科創作等創新成分,能補充現代舞蹈編排與創作技巧、舞蹈跟技術的結合、舞蹈同視覺藝術、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的交叉課程,這些課程內容的更新,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藝術見識范疇,還能增進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
教學形式同樣要實施變革,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樣式已不再完全貼合當代學生學習需求,互動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策略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在開展互動教學階段,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講授者,更是學生創作的支持鼓勵者,依靠小組探討、現場創作、課堂交流等途徑,協助學生深化對舞蹈藝術的理解。而項目式教學傾向于實際創作項目的拉動,協助學生在完成既定創作任務的階段里,喚起其實際操作水平,項目式教學不僅引領學生掌握舞蹈編導的基本技能,更能引領其掌握怎樣在實際創作中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課程內容跟教學形式的創新會極大豐富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舞蹈編導專業進階的要求。
4.2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舞蹈編導專業的核心緊盯藝術創作與實踐,課程改革應進一步夯實實踐教學環節,憑借實踐教學環節的夯實,進一步拔高學生的綜合水平,舞蹈編導不只是技巧的宣泄,更多是創新思維跟藝術表達的契合,借助跟社會實際的結合,學生不僅可憑借理論知識取得創作靈感,還可把理論變換成實踐,提升其實踐能力。
學校可引領學生參與各類舞蹈創作項目、排練及演出活動,驅動學生在真實的創作氛圍里面淬煉能力,積累創作技藝,依靠跟知名舞劇團、藝術公司或其他文化單位的配合,學生有機會參與專業舞蹈創作及演出里,借此擴大實踐空間,提升其舞臺呈現力與藝術創作水平。在這些活動操作階段,學生既可以培養舞蹈編排能力,還可學會怎樣跟團隊配合,化解創作過程中碰到的各類實際問題,實踐教學仍應聚焦跨學科配合,倡導學生參與跟舞蹈相關的多樣化藝術形式,諸如舞蹈跟戲曲、舞蹈跟動畫片等多領域的融合創作,借助跨學科的合作察探,學生可于多樣化的創作氛圍里拓寬自身的藝術視野,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學校宜主動推動產學研結合,搭建起與行業的緊密紐帶,賦予學生更多實踐空間,為學生創作能力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保障。
4.3優化師資結構,加強教師培訓
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依賴高水平師資隊伍的扶持,鑒于此背景落實師資結構優化與教師培訓意義深遠,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舞蹈編導專業底蘊,還需擁有顯著的創新才華、跨領域思維和藝術實踐經歷,為強化教師的教學實操力,學校宜按期組織教師參與專業培訓,尤其需增進對新興舞蹈創作態勢和現代教育觀念的學習水平,教師借助不斷改進自身的藝術創作能力跟教學手段,可替學生提供更具啟發性及靈動性的教學內容。
學校應勉勵教師參與舞蹈創作實踐,參與到實際創作,親身體悟舞蹈編導的完整階段,經親身參與創作路徑,教師可更全面地了解舞蹈編導的難點與痛點,由此能更精準地指導學生處理實際情形,教師的創作經驗跟行業閱歷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實踐水平意義重大。學校也可聘請一些國際上的舞蹈編導專家與藝術家,實施例行的教學互動與點撥,拓寬教師的視野,引領教師階層的整體躍升,優化師資結構還得聚焦教師團隊的多元化,促進不同領域的專家及藝術家融入舞蹈編導教學團隊,催生跨領域的講學體系,憑借這種多類型的團隊配合,教師可替學生謀求更全面的教育,涉及舞蹈、戲劇、音樂、視覺藝術等多個領域范疇,協助學生提升更豐富的藝術語言及創作素養。
4.4改革評價機制,激發學生潛能
傳統舞蹈編導專業評價機制特別看重理論考試跟技術成績,忽略掉學生創新思維、創作能力跟藝術表達力的綜合衡量,課程改革要用心營造一個更為多樣、完備的評價機制,意在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與藝術水平,新式評價機制要把學生的舞蹈創作技巧、藝術表現水準、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體驗納入評估范疇。評價宜從學生的創作能力分析,特別分析學生在創作時融入個人藝術風格與創新思想的路徑,這不但包括學生對舞蹈技能的掌握,也需關心學生在創作時怎樣借助不同藝術手段表達情感與理念,評價體系理應顧及學生的舞臺表現能力,評估其在實際演出里的藝術表達水平、舞臺把控技能和與觀眾的互動情形等方面表現。
團隊合作能力同樣為評價體系里不可忽視的一塊,舞蹈編導一般得跟別的藝術創作者一起協作,故而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覺悟也應列為重要考核指標,憑借此類綜合性的評價模式,不僅可以全面認知學生的各項能力,還會引導學生在創作階段更看重創新與實踐,挖掘其藝術審美潛力,拉動其綜合升級,采用革新考核機制,會使學生在諸多方面得到肯定與鼓勵,由此實現整體教學成果提升,驅動舞蹈編導專業的長久前行。
5.結語
舞蹈編導專業課程改革對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舞蹈編導專業的課程建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課程體系單一、師資力量薄弱、學生能力差距大等。因此,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通過創新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優化師資結構以及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舞蹈編導專業可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藝術教育的需求,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舞蹈編導人才。
文章來源:《尚舞》 http://www.007hgw.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