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強化企業環境財務成本的會計核算與管理措施
環境問題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問題,而環境成本的核算是一個新興的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環境問題也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經濟的發展需要以環境的破壞作為代價,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十分嚴重了。在基于環境污染破壞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我國企業在財務運作方面需要對環境財務成本進行進一步的分異與研究,進而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處。
一、企業環境成本的基本情況
1.1企業環境成本的概念
環境成本就是在基于環境保護的原則下,對企業的運營活動以及對環境的影響而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所付出的成本,以及企業為了達到相應的環境目標所以付出的其他投入成本。企業的環境成本概念的提出是對環境保護重視的一個新認識,其是為了預防、治理、恢復由于企業生產運作帶來的環境破壞。
1.2企業環境成本的特征
企業環境成本具有以下幾個特殊特征:1)多元化。企業環境成本是存在在企業的生產運作的每個環節之中的,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多元化與多樣性。2)環境成本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這是由于環境成本的投入與其他投入成本不同,其不是發生在生產運作的直接材料或人力之中的,其的出現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定性與隨機性[1]。例如,當企業的環境污染物排放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會造成罰款,這也是企業環境成本的一種。3)滯后性。環境具有一定的容納性,所以在企業在對環境產生即時污染時對環境的破壞并不能即時顯現,具有一定的滯后性。4)全面性。企業在核算傳統的投入成本中一般不會將環境成本納入其中。企業環境成本所包含的范圍較大。其中包括原料的選擇、加工、銷售等過程。
1.3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管理作用
1.3.1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
我國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生態環境在企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并且企業環境質量的高低又對企業的經營生產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另外,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活動,例如大量的廢水、廢氣、廢物等。所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重視對環境負責的義務,充分合理的利用環境資源,保證生態資源持續發展[2]。
1.3.2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和諧發展
對環境成本進行準確的核算是合理控制環境污染的基礎。對環境成本的核算范圍進行確定,并且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而降低企業生產作用的環境成本。另外,強化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還能夠支持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原則。
二、環境成本計量的原則與內容
2.1環境成本計量的原則
對于環境成本計量主要遵循的原則為遵循科學配比原則,也就是企業的投入成本需要與獲得的經濟效益相匹配。在基于合理配比的原則下,需要對成本與收益的關系的進行詳細的分析,進而做出判斷。在基于成本收益的原則下,即時出現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應該即時進行確認;涉及一段時期內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應該進行資產化處理,在有效時期內進行攤銷處理。未來可能發生的環境成本進行預先支付,并且進行科學預測,根據其可能性進行評估。
三、企業環境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3.1資本化與費用劃分不明確
環境成本的資本與費用主要是指將環境成本資金化,并且將其確定為一項資產進行核算.由于環境成本資本核算的標準不統一,所以導致在會計處理中各個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存在差異,進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3.2環境會計法規尚待完善
關于環境成本的核算方面,我國只存在一項相關法律的規定,那就是在《企業會計制度》中存在“排污費”以及“綠化費”。除此之外,我國在核算環境成本方面并沒有做出其他的明確規定。
3.3環境成本量化難度大
鑒于環境資源的破壞程度以及破壞類型十分多樣化,所以其判斷標準與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環境恢復的技術與標準也并不十分明確,所以要將環境成本進行量化處理存在一定的難度。環境成本的計量問題也是阻礙環境成本會計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另外,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問題以及企業的自身條件有限也是阻礙企業環境成本量化的重要原因。
四、強化企業環境會計核算與成本管理對策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政府對企業發展環境管理方面的要求逐漸嚴格。在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的基礎上,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足,并且以良好的勢態發展就必須對環境問題加以足夠的重視,強化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與管理不單單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社會責任。
4.1明確環境成本資本與費用化標準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基于經濟與社會角度思考認為,只有在考慮環境成本問題會增加企業未來效益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夠將環境成本進行具體點資本化。環境成本資本化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1)即使環境成本不能夠獲得任何的未來經濟效益,但是可以從企業其他資產中獲得其沒有產生時所獲得的未來經濟效益。2)環境成本存在可回收的價值,并且資本化的金額能夠以收回的金額為限制。另外,其他環境環境成本應該進一步進行費用化處理。
4.2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我國在環境會計法規方面制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情況:1)對會計法規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需要增加有關環境會計方面的問題,將硬性的法律法規問題作為會計工作的最高規范。將環境會計的核算制度納入會計法中,將環境會計的地位提升到強制性的法律形式,并且將涉及環境的內容歸入會計要素,制定相應的環境會計制度。
4.3強化環境成本核算
4.3.1明確環境成本計量
在會計計量中,企業環境成本是十分關鍵的構成部分,其與其他成本計量一樣也是遵循一般的會計原則。但是由于環境成本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環境成本的計量方式還應該遵循經濟與社會效益和諧共存的原則。這一原則意味著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時刻秉持著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原則。追求經濟的發展不能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也不能夠為了保護環境而阻礙企業的發展。企業在環境成本在計量標準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多樣性。環境成本核算所控制的活動不單單包含人類的生產活動,還包含了自然環境基本情況,其具有一定的商品性質,而又不僅僅限制于商品性。鑒于這一特殊性就要求環境成本在計量時需要使用除貨幣以外的計量單位。
4.3.2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
企業采用一定的形式對環境成本信息進行披露,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企業有關領導作出正確的決策,進而落實企業環境成本的實際意義。環境成本信息與傳統的會計信息不同,其存在記敘性,非貨幣信息以及貨幣信息。基于環境成本的特殊性,企業只有保持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平衡,才能夠長久的堅持環境保護活動[4]。
4.4環境保護設計與營銷
企業在生產運作的過程中應該時刻秉持著綠色環境保護設計與營銷理念。綠色設計主要就是指在產品生產初期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環境屬性,使用各種先進的手段與技術,將制造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綠色的營銷理念就是企業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基礎上,滿足自身經濟、消費者需求以及環境利益三者相平衡的要求,進而達到綠色消費的目的。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逐漸重視,政府對企業的環境管理的要求也逐漸要個。企業自身需要對所破壞的環境負責這一趨勢以及逐漸普及。強化企業環境財務成本核算不單單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必須的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其能夠完全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只有將環境成本的確認以及計量情況落到實處,才能夠進一步保證環境成本核算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Na Liu, Jin Deling, Shao Guangcheng; On th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ost management [J];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02)10-11
[2]徐玉鳳;關于建立或有環境成本準備金制度的基本設想[J];財會通訊(學術版);2010(10)
[3]肖序,李娜;論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與管理[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9)
[4]王蘇楠;;環境會計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1)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