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廣電媒體應在治理霧霾天氣中有所作為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時,指出“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我們要向對待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這是繼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道緊急動員令。李總理語調鏗鏘,令人期待,這宣戰的號角也讓廣大人民群眾信心倍增。我們廣電視聽媒體是社會公器,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和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也是社會文明建設的守望者和踐行者。如何用自辦節目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調動和激勵全社會公眾投身大氣污染防治、保護生態文明?筆者談幾點觀察思考:
一、激發公眾環保意識,增強責任感。
2013年初冬,從東北到海南,全國大部分國土遭遇“霾”伏。到了12月上旬,霧霾從首都北京到東南沿海,從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京津翼、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甚至彌沿到寶島臺灣。截至年底,又在“千面埋伏”中尷尬收官。到了2014年元旦剛過兩天,“千里霾伏”又再次密襲東南沿海各省市。直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前的2月底3月初,京津翼地區又連續多天陷入重度霧霾,造成北大附中因霧霾停課,北京大學內蔡元培、李大釗、塞萬提斯等先賢的雕像也被學生們戲戴上了口罩,以致于北京市長王安順也透露:上級領導要求他“空氣污染到2017年治理不好就‘提頭相見’”。這既是領導開的玩笑,也清楚表明了中國官員正面臨著更大的生態考核壓力。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3月8日解析:“京津翼、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污染量占全國三成,單位面積的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我們地方視聽媒體不能避諱,特別是處于三大經濟圈的地方視聽媒體,要主動與氣象部門聯系,獲取準確信息和資料圖像,適時有度地進行傳播報道。同時,對中央領導的批示、指示,全國各省、區市與中央簽訂治霾責任狀和科技、國土、環衛、城建、交通等部門不等不靠、實施各種防污治霾的舉措也要適時報道。一方面喚起人們的警覺,勇于責任擔當;一方面鼓舞人們的信心,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治理空氣污染,防霾治霾的實際行動。使每一個國民從思想深處都產生“等不得”的緊迫感,“拖不得”的危機感,輸不得的使命感像打一場人民戰爭那樣,有智出智、有技獻技、有力出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向污染宣戰中做排頭兵,當保護環境的尖刀班。與此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分渲染夸大霾情,不要從網上亂摘亂扒謠言信息,對空氣污染信源要多加求證,防止以訛傳訛,造成人們心理恐慌,確保新聞真實可信,傳播導向不出偏差。
二、傳播防霾治霾知識,引導人們科學治污有序治霾。
要用動漫、演試和專家解析、科學實驗、環保氣象內行講座和圖表字幕表現等辦法,告訴廣大視聽受眾霧霾氣象定義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灰粒、煙粒或鹽粒、砂粒的集合體,是空氣渾濁的一種天氣現象。它對人體和動植物的危害極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討論發言中有“心肺之患”、“咽喉之敵”、 “國是之痛”等駭人言詞。它的成因主要是大氣污染物排防負荷巨大,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工業煙粉塵排放太多;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城市間互相影響;汽車尾氣污染加劇等諸多方面,其中污染物排放最大的源頭是燃燒排放,燃燒排放最大的來源是燃煤和各種意外火災。所以霧霾大多彌漫在首都及東南沿海經濟相對發達的工業企業鍋爐較多、汽車總量偏大又大中城市密集的省、區、市。如何有效防治霧霾?責任主體有政府層面、有企業層面、有各類職能部門層面和科研單位,也有城鄉居民層面和社會公眾個人層面。所以說防止和治理大氣污染是全黨、全民、全社會的大事。可是,有關霧霾的危害、成因及如何防范、治理等有關科學知識和科技知識,社會公眾知道的并不多,許多人過去沒有這方面體驗和深切體會,對防霾治霾的重視程度和自覺性也不怎么高。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廣電媒體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利用廣播電視媒體覆蓋面廣、受眾人群多、傳輸快捷和聲像畫圖文并茂、社會公眾信任度高、美譽好等特點,進行創新、創造、創意性的科技知識宣傳,讓廣大社會公眾明其害、知其源、曉其防、懂其治,一方面嚴于律己,不做大氣污染的“直接殺手”;另一方面通過街談巷議互相傳播知識;再一方面強化社會監督,動員全社會人人爭當“大氣衛士”。當然,廣電媒體做這類科技類節目,以往大多沒有經驗,現在急辦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只要我們用活、用好、用足現有資源,不怕苦、不怕煩,還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三、創新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提升傳播效應。
1、巧設議題,全面準確地宣傳中央的決心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法規。治理霧霾和大氣污染,既是迫在眉睫的突擊任務,也是全黨全民全社會的長期任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合向媒體通報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時稱:“國外經驗表明霧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我國不需要這么長時間”。30年那是國外,我國不能等那么久。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歌星、影星成龍說:“香港、馬來西亞一些大城市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霧霾,但經認真治理,三五年就解決了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環保部總量司司長劉炳江在會場向記者及與會人員保證:“這5年大家放心,空氣會明顯變好,司長敢說,就有事實保證”。雖然我們不知道所謂的“事實保證”到底是什么,但人們會記住這“5年之約”。我們都有充分理由相信。媒體都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求證、解讀,曉于公眾。但筆者認為,更重要是我們應該抓住李總理號召“堅決向污染宣戰”這個由頭,進一步巧設議題,全面解讀好黨的十大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道》中關于“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的具體內容。根據各級媒體不同的自辦節目,設立“簡短解讀版”。可在綜合新聞欄目里解讀,也可在民生新聞欄目、生活服務類、科技類自辦欄目中解讀。
一要整合媒體資源,把中央政策和決策部署宣傳、宣講到位。比如,我們鹽城廣播電視臺廣播傳媒中心,最近在鹽城新聞頻率、交通頻率、黃海明珠頻率分別增設“健康茶座”、“藍調城市”“樂在途中”幾個子欄目,圍繞“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推進生態保護建設美好家園”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淺出地解讀。與此同時,我們還整合媒體內部資源,將電視綜合頻通《串場星空》此前解讀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拿來結合廣播特色,化“長”為“短”、去“圖”編“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解讀。使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與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相互佐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融為一體。以此增強受眾對中央決策部署的理解和執行。
二要約請專家、內行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解析。去冬今春,我們曾經依據欄目特點、定位,直接約請環保部門領導、社會上環保專家、學者甚至環衛工人走進電臺、電視臺演播室。進行談論式、辯論式回答,暢談如何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以剛性約束促進綠色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例如,去年10月霧霾肆虐時,鹽城周邊鎮村仍有少數農民偷偷焚燒稻草、玉米秸稈。我臺電視法制生活頻道設計的辯論訪談題目是:“為什么上頭管查那么嚴還會出現焚燒秸稈問題”?“少數農民群眾環保意識差的原因在哪里”?等。請來農民代表讓他們說心里話,也約請分管環保的干部作現場解答,還請來黨校環保理論專家進行評判。
2.強化正面引導,有效傳播生態文明建設的正能量。“足踏基層,心貼群眾,文接地氣,情注筆端,才能出精品力作”。這是許多新聞工作者踐行“走轉改”活動的深切體會,新聞媒體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宣傳,也要多下基層采訪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正面典型,反映各地的新面貌,激勵人們向先進學習、看齊。實踐證明:多報生態文明建設的縣(市)、鄉鎮和村居鮮活典型,對鼓舞人們參加防霾治霾“大會戰”是大有好處的。我們鹽城市所轄的大豐市八年前就被國家命名為“生態縣(市)”,該市常年水清樹綠、花云逶邐,市村條條公路寬敞、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就在該市,240多種鳥類在灘涂、林帶棲息飛舞。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原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曾到大豐市恒北村視察,對這里的生態環境頗加贊賞。鹽城市還有20個生態文明鎮、120個生態文明村。鹽都區郭猛鎮楊侍村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等等。我臺電視一套在踐行“走轉改”活動中,專門在《鹽城新聞》欄目中開設“生態文明鎮村行”專欄,以新聞行動的形式到各生態文明鎮村深入采訪。這些報道實際上就是用典型詮釋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給人印象深刻,播出效果良好。
3、適度開展輿論監督,依靠輿論力量墩促各級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爭做“向污染宣戰”的忠誠衛士。鹽城是農業大市、產鹽大市、建筑大市,過去農民有焚燒作物秸稈的不良習慣,以往清明有家家上墳戶戶燒紙錢的傳統民俗、建筑碴土污染路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大市區域中村和老舊小區的小鍋爐、小浴室、小煙囪也不少。鹽城又是沿海地區新崛起的汽車城,居民汽車占有量較多,一年前各種煙氣、揚塵污染大氣的情況相對嚴重。但據今年3月初市委黨報《鹽阜大眾報》聯合市氣象局發布:“去冬今春鹽城的空氣質量在全省最好”。這種情況除了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對防霾治霾工作抓得緊、抓到位外,也有媒體強化宣傳和輿論監督的一份功勞。近年來,我臺在廣播、電視、網站和廣電報都設立了監督熱線電話,監督各種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其中也包括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督投訴。接到這類電話,一般都會立即派記者采訪,連線報道,在第一時間跟進監督。近年來,每到夏收秋收季節,都有少數農民群眾不顧政府查禁,偷偷焚燒秸稈。電視媒體記者日夜值班,通過先進的衛星實時監視,發現地域有焚燒秸稈行為,立即趕往火點采訪,及時報道。今年以來,鹽城臺還加強對偷伐亂砍樹木、偷獵野生動物、亂向河砍傾倒建筑垃圾以及將作物秸稈推向鄉村河溝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輿論監督力度,聞聽到這方面信息,就立即采訪報道,不管來自哪方面的干擾說情,都堅決依法行使新聞單位的職責。今年春節后,有居民向我們舉報,某老小區有小浴室用廢油粘、廢輪胎點火燒鍋爐,黑煙沖天。我們立即聯系環保執法部門,上門檢查監督,既給業主實施處罰,又生產了一檔具有說服力批評報道節目。這樣做,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見,適度的、有效的輿論監督對制止污染環境的不良行為和規范人們建設生態文明的行動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我們廣電媒體應該加強批評報道的組織化程度,規范新聞采訪選題、申報、采編、制作、審查的規范流程,努力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在強化治霾防霾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