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圖形創意課程——"生活中的細節 創意中的表現
對于藝術院校的美術方向的學生而言,圖形創意課程已經作為一門基礎的專業課程形成一個系統的科目,學生們在有限的課程時間范圍之內要了解圖形的基礎知識,衍生歷程,表現手法,還要有新穎獨特的創意表現,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隨著科技數碼產品的普及,想要完成具備視覺沖擊力的作品不再是難事,但是想要具備這樣的思維模式與創新的實力卻需要時間的積累,眼界的拓寬,技術的鉆研,以及對于各個領域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如果只是僅僅依靠天賦來完成我們日益更新的創意作品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對于如今高校的圖形創意課程的系統化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的自覺學習吸納新鮮元素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提出了相對高的要求。
作為藝術高校的學生,學生們從性格方向來說,相對獨立,有自己對于外界事物的理解與認識,但是,經過了長久的模式化的學習,學生們的一些學習習慣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程式化模式化提高了他們的基礎技術技巧,有一些非常具體的十分形象的物體或者人物,學生們會拿來直接反應在畫紙上或者畫布上,對于真實事物的再現,因為這些表現相對直接,不用過多的去思考,隨之而來的就是弊端,長時間的反復強調程式化模式化的技巧,導致了學生們對于獨立的去進行創作產生了束縛,一旦離開了直接直觀的描繪對象,就會不知所措,在繪畫與設計中追求與眾不同固然是好事,然而不應一味的單一的追求視覺的沖擊力或者夸張而缺乏對于圖形圖案的創意與理性的認識,基于專業而言,鍛煉基礎的技巧表現為第一階段我們要解決的,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們應該已經解決了相對大部分的專業基礎部分的內容,升入大學后,大一又將專業的基礎技法表現進一步的強化,大二以后,專業進入相對表達自主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之中,學生應該一邊繼續加強專業基礎,一邊則應該開始有計劃的創意創新的表現,從我們對美術層面的構成更深入研究來著手。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三大構成在如今的美術實踐教學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對于它們的認識與理解運用仍然停留在對于概念的理解而無法切實的運用到如今的美術繪畫與設計之中去。
在構成中進行創意圖形與顏色的創意組合綜合練習才是從根本上提高專業的有效途徑。如今的繪畫與設計的實踐教學中如果不能有效的引用或者運用新思維新創意,那么一味的去練習照抄將會導致藝術創作,畢業就業后去從事美術教育的學生們的弊端與隱患。例如在實踐教學中,有些學生寫實的能力很強,照著實際的靜物或者人物或者圖片來繪畫,都會非常逼真,很有布局,但是當拿開靜物或者讓這些學生對照相片中的一些襯布或者靜物做出自己的創意調整時,許多學生會束手無策,當需要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靜物或者風景或者圖片中進行圖形圖案的歸納總結或者提煉的時候問題出現了。他們在構思與某個主題相匹配的圖形表現或者版式布局時就沒有他們直接照抄畫的順利有效果。從一個具體的物體到一個抽象的提取或者從一個抽象的意識概念到具體化圖形的生成,這樣的轉換過程,就是圖形創意中的創造性的變化過程,我們的想法在這個構思的過程中實際是非常有意識的,實際圖形創意的過程看似是靈感的表現,但是靈感也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看似偶然的得到,在這個過程中實際我們是清楚的知道我們最終要生成的圖形圖案的基本效果的。一場看似簡單的圖形圖案的創意過程,其實需要我們縝密的邏輯能力,形象的提取能力,直覺的靈敏捕捉能力的綜合,在這里邏輯與形象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圖形創意課程中創意思維的訓練要比技能的訓練相對更為重要,因為這是在培養學生們思維方式的過程,與對于圖形的處理能力,以及能夠迅速的捕捉生活中細節之美的能力,鍛煉聯想思維發散思維的過程。同時,我們要讓圖形創意的學生們培養開放性的思維模式,能夠迅速的把自己要描繪的主題內容與生活周圍的景物場景廣泛的聯系起來。創意者們應該能夠從周圍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觀,傳統風俗習慣,節奏音樂,肢體表現等之中展開發散性的聯想。在這樣的思維模式與表現手法的培養過程之中,還應該努力的使其打破固有觀念和刻板印象,敢于嘗試與實踐。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時間階段,總會有寫生或者采風的機會,實際上,我們若要鍛煉對于圖形的歸納色彩的搭配,這是最好的機會,可以對看到的真實的景物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加入主觀的創意創新,“風吹動樹葉的搖曳生姿,湖水在平靜溫暖的陽光下泛起漣漪,幾聲鳥兒噗咚翅膀的聲音”這些微小的細節,容易稍縱即逝,但是捕捉到了之后又會倍感珍惜的微妙,都可以是我們圖形創意的靈感來源,只是,很多時候,學生們偶爾會被約定俗成的條條框框所局限。優秀的圖形創意的生成來自藝術者們對于周圍環境的敏銳反應,在實物與圖形生成過程中則反應了美術學生對于日常生活內容的積累的關注,對于新奇表現技法的了解與理解和運用。
課程開始之初,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搜集素材,當指導教師根據課程的需要,布置了相關的主題之后,學生們應該開始進入到第一步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的實施之中去,搜集素材,發現具有審美可能的事物,這就要求學生們要用心觀察,有一雙敏銳的眼睛,然后通過眼睛的觀察,去分辨,從整體的外部輪廓到內部結構,從具體的細節到概括后的提取,同時要考慮這些形態給我們的直觀感受。通過對選定事物的觀察,從整體到細節,來進行取舍,把具有直接關注性典型性的元素進行歸納整理,提取。把不具有特征特點性的部分有選擇的剔除掉。現今藝術教育的基礎原理課程很大程度上收到包豪斯基礎課程的影響,但是在很到程度上,學生們在接受與實踐之中并沒有嚴謹的去將原理內容靈活的運用在作品之中,從人的感知角度去說,人的感知分為觸知覺,嗅知覺,聽知覺,憑借著這些感知我們有了對外界的一種判斷,看到的景物,事物,通過觀察印入腦海,再通過我們對于美術基本技法的認知和了解展開轉化與變形,在創意衍生過程中,依循構成原理的圖形變化模式來生成結合“平行,透疊,重合等”形式來達到自己希望生成的作品樣式。而這樣的圖形生成過程我們是要通過長時間的素材積累來得到的,比如中國高級服裝定制設計師郭培,最擅長的就是中國傳統圖案與服裝的結合運用,包括她的“青花瓷”系列,“百福圖禮服”。把中國傳統圖形圖案運用的淋漓盡致,在國際的舞臺上民族味道重流露著與眾不同的時尚感,而這就是對于圖形圖案的成功運用。把符合自己創意的圖形部分進行篩選轉化,在繼承之中結合自己的創新。在現今的圖形創意課程之中,學生們的技法技巧表現日趨成熟,所欠缺的是去主動餓積累素材和主動的去篩選運用素材。而這種積累不是某一時段需要才去搜集,而是應該做到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時隨地的積累自己所需要的,或者可能需要的,感興趣的元素作為素材的積累,這樣的積累因為來自生活,源自身邊,所以易于被發現,只要稍加注意,就會有所累積。因為它易于積累便于取材,更容易成為靈感的來源,所謂靈感就是長期的積累,偶然的得之。得到的所謂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都有之前的關注或者鋪墊。任何圖形圖案的生成都不是隨意無來由的,當然,除了色彩中有些意外效果是偶然生成的以外。有了技巧的熟練,素材的積累,還要有主觀的自身能動性,要能夠積極主動的去結合方法進行轉化。高校美術教學之中的圖形創意課程應該是更加靈活的,學生的思維應該是更加開闊的,對待課程中的內容要有好奇心與質疑心。好奇心是為了對事物的創造性更持久旺盛;質疑心是要讓自己不滿足于好,而是會相信會更好,在這樣的創意思維轉化的過程中得到拓展性的訓練與思考。
繪畫與設計中的圖形創意課程在實踐教學之中學生應該要努力打破墨守陳規的固有圖形圖案的束縛,應該與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事物進行緊密的聯系。鍛煉基本技巧是其中一個方面,同時學生們也應該重視利用所學的專業表現方法來進行最直接的形態的歸納與提取。在繼承傳統圖案的基礎之上,與時俱進的吸納,將新思維新創新靈活的在圖形圖案中加以運用。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