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重構-教育論文
學生網絡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學習行為構成了網絡課程學習評價體系的主要構成要素和指標體系。
(一)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構成要素
一是學習態度。根據登錄和在線學習的時間和次數衡量。二是學習的交互情況,包括學習者在學習社區中參與討論情況,學習中E-mail發送、接收情況,參與評價他人作品情況,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合作學習成果、同伴互評情況及參加答疑的次數等。三是資源利用情況,包括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資源的情況;查詢學習資料,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上傳或下載的數據等。四是電子作業情況,包括學習者作業時間、次數、完成情況、得分、各評價主體的評語及作品入選“精華作品”的情況等。五是學習效果情況,包括各種測驗和考試的成績等。
針對網絡學習的特點和網絡學習評價的原則,在設計網絡學習評價指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評價指標要具有動態性。網絡課程學習是持續不斷地對新知識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逐步發展的動態過程。在評價中,學習者信息、學習交流、學習資源、評價信息的收集、分析、在線測試、評價結果呈現與反饋、矯正等都不是靜態不變的。因此,在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就要采用過程性的動態評價方式。第二,根據評價目的的側重點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的權重應設置得相對低,學習過程的權重可設置得相對高。第三,評價指標的設計和權重的分配應符合網絡學習的特點。首先應考慮網絡學習的自主性,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其次,應考慮學習評價的參與性,體現學生自我評價的特點。第四,具體的描述語言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對各評價指標進行解釋時,應使用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語言描述,避免使用抽象的、模糊的語言。第五,評價指標具有典型性。指標體系反映的只是評價對象代表性的典型學習行為,而不是全部行為。
(二)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網絡課程學習的特點、學生學習行為和評價指標體系構成要素,遵循網絡學習評價原則和評價指標設計原則,結合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英語網絡課程天空教室互動平臺得出網絡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該評價指標體系把重點放在學生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如何與網絡環境、協作伙伴的相互作用上,從學習態度、協作與交流、資源利用三個維度選擇19個項目的學生行為特征來對學生網絡學習進行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通過這些行為來反映諸如學習態度、交流與協作等無法量化測定的因素。
從學習者基本信息、學習結果2個維度共11個項目的可利用具體數據來對學生網絡學習進行量化評價,它既能反映學生學習過程情況,又能反映學生學習結果情況。通過這些數據來反映網絡學習中可量化測定的因素,以補充過程性定性評價的不足,達到在評價中實現定性與定量、過程性與總結性評價完美的結合,使網絡學習評價更加完整、科學。
文章來源于《職業技術教育》雜志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