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心理論文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1. 就業焦慮
焦慮是由于對未知結果的恐懼,從而出現不安、緊張、焦急的情緒體驗和其他生理反應。有些大學生在臨近畢業面對不同的就業選擇,內心情緒復雜矛盾。有些大學生在就業、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抉擇中徘徊,擔心選擇上的失誤,加之就業形勢嚴峻,各種過分的擔心造成焦慮不安、滿然困惑。
2. 自負心理
持自負心理的大學生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實力,認為自己專業知識、個人才能和綜合能力比一般勞動者高。在就業過程中,會表現出自命不凡、好高騖遠的情況,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不能切合實際地分析就業形勢。他們在就業時對于就業環境、就業崗位、就業待遇往往有著較高的要求,向往大城市,就業目標不切實際,錯過很多就業機會。
3.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自我的迷失,是消極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當前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環境給面臨找工作的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心理壓力。有些大學生往往用自身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進行比較,造成心理失衡,認為自己無能。有些大學生在求職中過度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勇氣和信心,不敢競爭。面對激烈的競爭,一旦就業屢屢受挫或達不到心理預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阻礙自身才能的正常發揮,進而出現沮喪、失望、精神不振等心理現象。
4. 盲從心理
在當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為了在職場中爭得一席之地而盲目地就業。很多大學生在求職前對自身的愛好、興趣、專業技能和專業特長缺乏正確的認識,在求職過程中缺乏主見。同時很多大學生對就業環境認知不準確也導致了盲從心理的產生,很多大學生對就業環境、就業單位的客觀了解不準確,只憑主觀臆斷,突出表現為期望到政府部門、跨國公司或高新技術公司等工作,對專業需求分析不透徹、就業環境分析不準確就盲目追求這些工作,導致就業失敗或從業后穩定性差的不良后果。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途徑
要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需要社會、高校和大學生協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實現。
第一, 政府增強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調控和規劃指導
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保障制度,保證畢業生的基本利益,將畢業生就業納入社會就業規范管理體系,推動公平競爭。采用行政調配和市場相結合,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合理調節畢業生流動,鼓勵畢業生到特定地區、企業就業,合理補償畢業生的收益差,通過政策促進勞動市場實現均衡。
政府部門應根據《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與《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制定實施條例,為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創造合理的法制環境。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教育的內容大都是就業政策與形勢,招聘信息與招聘會等就業服務,求職面試中的技巧等,忽視了學生潛能、個性、職業興趣、職業愛好、創新技能的引導。高校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工作,跑相關用人單位,為學生疏通就業渠道,但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還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大學生中介組織的功能,優化配置,在人才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就業資源的整合,增強高校就業部門之間的聯系與溝通,構建學校之間、學校與人才市場之間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網絡,從而充分發揮各部門作用,通過調控進一加強就業市場功能,促進就業市場更加規范。
第二, 高校要不斷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增強就業服務水平
高校只有目標明確、定位準確,有獨到的辦學特色,才能培養出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大學生就業指導在注重就業政策、就業信息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職業興趣、性格、價值觀及技能選擇就業方向,并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就業指導上升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將就業指導與就業市場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將就業融入到日常的學習、綜合能力培養方面,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
高校就業部門應進一步由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教育職能等職能轉變。工作重心進一步向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指導及培訓教育轉移,形成管理、教育、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因此,高校要健全大學生就業的服務體系,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拓展服務教育職能,提高就業服務水平。
第三, 高校要開設職業生涯課程及組織相關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
大學生大一開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對職業興趣、個人性格、價值觀等各種職業測評和分析,幫助大學生客觀評價自我、充分認識自我。使大學生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總要性,掌握規劃職業生涯的理論和方法,合理制定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可以通過名家講壇、團體輔導、小組討論、資格認證考試輔導、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會等方式開展活動,活動的主線是營造一種重視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氛圍,引起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大一新生的就業指導重點是入學適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大二就業指導的重點是了解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根據市場需求和個人特點規劃自己的學習、工作計劃。大三就業指導的重點是就業政策指導與技能培訓。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家最新的就業政策、就業趨勢和就業程序。幫助學生結合個人情況選擇就業崗位,并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大學生講解面試經驗和技巧,開展就業相關知識講座和模擬面試比賽等,并盡可能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大四就業指導重點在于調整心態,升學指導、擇業指導和創業指導,幫助并引導大學生實現角色轉變,實現職業理想。并在此過程中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第四, 大學生要積極進行心理調適
大學生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的人才容量是有限的,相較之下,私營企業有較大的需求。大學生應該積極轉變就業觀念,到私營企業或者中小型企業同樣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先就業,后擇業。大學生在學期間應積極爭取各種機會鍛煉自身能力,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積累學習、生活和工作經驗。
大學生還要做好就業前相關心理知識的準備。一方面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自信的基礎是在校期間的思考、積累與鍛煉,因此大學生要多思考、多讀書、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很多大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社會經歷較少,對自己定位不準確,不能客觀自認自己。在求職前,必須要對自身有全面的認識,了解自身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準備。此外,還要了解職業崗位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以及對應聘者素質的要求等。
參考文獻:
[1] 李會勤.就業危機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社會心理學.2009(4).
[2] 鄭云恒.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1)
[3] 宋熹.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與調試[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8)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