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小說的多重審美空間
雷蒙德·卡佛的作品在現代美國文壇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他的短篇小說創作成就尤為突出。卡佛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曲折的創作道路,賦予了作家看待生活的獨特角度和外表樸素,內在卻充滿澎湃張力的現實主義風格。在卡佛的短篇中,特別是他早期的作品里,人物設置、場景安排與情節布局都極其簡單,那里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各種戲劇性矛盾沖突,但卻充滿了生活的質感和鮮活的生命意識。
卡佛的語言內斂沉靜,甚至令人感覺到有些冷漠寡淡,他總是以局外人的立場去書寫生活在美國社會中的小人物,書寫他們的歡樂與憂愁,希望與失望。他善于截取現實生活中的某一時刻、某一斷面,去展現現代社會個體的婚姻狀態、父子關系、職業生活等。他筆下的生活因真實而具有震撼性,因一陣見血的觸及到現代人的精神創面,而具有催人反思的深刻力量。無論是從豐富的生活題材,還是獨具風格的寫作形式上看,卡佛的作品都有著豐富的審美空間。本文從日常化敘事、省略藝術,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懷三方面,分析了雷蒙德•卡佛小說的多重審美空間。
一、日常化敘事
卡佛的小說都是關注普通人和普通事。他善于抓住生活的某一個瞬間,將主人公至于日常生活的某一場景當中,來展現家庭關系、人物情感和具有典型意義的現實生活。正因如此,卡佛作品中的人物總會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因為這些人的經歷、情感的困惑和孤獨體驗對于讀者來說是似曾相識,充滿了生活氣息。
首先,婚姻關系是卡佛筆下最長見的敘事內容。在作家的許多小說中,男女主人公都面臨著情感的困境,甚至是支離破碎的婚姻關系。在《一件有意義的小事》中,女主人公安韋斯過著典型的中產階級富裕的生活。卡佛通過典型場景的安排和人物內心活動的細膩描寫揭示了在幸福生活表象之下,夫妻兩人的陌生與疏離狀態。卡佛選擇了病房這一常見的生活場景,描述了夫妻兩人因擔心孩子而表現出的無措與焦慮感。當他們都表明曾為孩子暗自祈禱后,安韋斯“頭一回感到他們兩人在同舟共濟了。她驚詫地意識到, 在這之前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和科斯特的事。雖然赫爾德一直在場, 而且自己也需要他, 但自己卻沒把他算進來。此刻她為自己是他的妻子而感到高興”。 在小說中,由于孩子的意外變故,使兩個人有了共同的立場和期望。在精神上有了真正的溝通和相互支持。這也讓女主人公認識到了與丈夫之間從前的情感疏離狀態。
其次,家庭關系也是卡佛筆下最常見的日常化敘事。在卡佛的作品中,《一件有意義的小事》、《大教堂》、《軟座包廂》等優秀的短篇幾乎無一不涉及到家庭關系問題。除了對婚姻的書寫之外,還有父輩與子女見的情感隔膜和沖突問題。其中,家庭暴力是最常見的家庭矛盾。《軟座包廂》中的主人公邁爾斯,由于破裂的家庭關系,與兒子八年未見。對于他與孩子的最后一次見面,卡佛這樣描述,“男孩猛地向他撲過來。他老婆一直站在餐具柜的旁邊, 把瓷碟子一張接一張地摔在餐廳地板上,……,男孩邊哭, 邊用拳頭不停地打在邁爾斯的后背和后腰上”,“邁爾斯把他推到墻上, 威脅要殺了他”。充滿了暴力氣息和絕望感的家庭生活,在個體的精神世界里留下了難以平復的傷痕。這正是在列車上的主人公邁爾斯對于與兒子的會面忐忑不安的原因。在小說中,卡佛描寫到邁爾斯孩子的來信以“愛”這個詞結束,竟然讓他頗感“費解”。深思熟慮后,他才在回信中寫下了“愛你的爸爸”。親人之間愛這一如此普通和習慣性的情感,在邁爾斯父子這里卻顯得陌生和艱難。
卡佛小說中的日常化敘事令作品充滿了生活的真實感,那些表現家庭矛盾的細節描寫,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來說是如此的熟悉和真實。讀者仿佛聽到卡佛的聲音:看吧,聽吧,這就是生活,真實的生活。
二、精確與深刻的省略藝術
卡佛的小說,常常截取生活中的某一場景或某一斷時間來進行描寫,有些作品甚至表現出既沒有什么像樣的開頭,結尾也模糊不清的特點。這樣的敘述,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其作品也正是以這種省略的藝術,來刻畫真實的生活。在《軟座包廂》中,邁爾斯乘火車去看望在斯特拉斯堡讀大學的兒子。而他注定是一個漂泊不定的人,在馬上就要見到兒子時,他退縮了。而陰差陽錯下,他不但離開了自己原來的軟座包廂,還進入了一個滿是矮小深色皮膚的人的車廂,他仿佛一下子掉進了完全陌生的世界。火車將要開往哪里,他不知道,也不關心。他在火車上慢慢睡去,任憑火車開往未知的下一站。卡佛通過這部作品,反映出現代人漂泊的心態。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壓力下,人們受夠了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心中漸漸的成為一潭死水,中年男人邁爾斯不愿意繼續為承擔自己的責任而徒勞自擾,他索性隨著火車繼續漂泊。由此可見,卡佛不是簡單的截取生活中的片段,而是經過提煉,截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質的內容。那看似不經意的情節,正是對生活精確的反應。
卡佛在小說中刻畫的人物,也采取簡化的做法。如,人物的稱呼就非常簡略,很多時候人物甚至沒有名字,只是用職業來替代。如,“軍官”、“理發師”等。而且還經常以第三人稱的“他”、“她”等對人物進行稱呼。如此簡略的塑造人物,帶給讀者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形象。他們不是生活中各種矛盾尖銳化的典型,而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人。卡佛截取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則交給了讀者。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將人物形象進一步豐富。如,《學生的妻子》中,只是用“他”和“她”來替代夫妻二人。而小說節選的這二人的生活中的小插曲,也只是平常日子中的某一個夜晚。他開始給她讀里爾克,這是他崇拜的詩人寫的詩,而她則沒有那個興趣,只是一小會兒,就睡著了。而他在窮極無聊后,也沉沉睡去。偏偏她從夢中驚醒,這個噩夢糾纏著她,讓她無法入睡。而她無法面對漫漫長夜,就一次次的把他叫醒,或者是讓他拿三明治給她充饑,或者是身體不舒服讓他按摩。而他在疲倦的狀況下,也產生了厭倦。從這對年輕夫婦的生活中,讀者仿佛可以看到婚姻生活中的惡夢。當甜蜜期過去后,失去共同語言的二人面對的是同一種困擾,那就是無法得到對方發自心底的呼應。無論是他給她念詩,還是她驅使他在半夜為她忙東忙西,都是需要得到對方的回應。可見,卡佛選取的生活片段具有一定的深度,從這些生活表象中,讀者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生活的本質。
三、深切的人文情懷
閱讀卡佛的作品,能夠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深沉的人文情懷。在這些小說當中,卡佛向讀者展現了現代社會個體的精神困境,也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能夠走出孤獨封閉世界,重新建立和暖的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美好愿望。卡佛前期作品中的悲觀色彩是較濃厚的,后期的作品往往回避了沒有答案的開放式結尾,表達了人與人之間關系修復的可能性。無論是濃郁的悲劇性,還是溫暖色調的結局,都表明了作家鮮明人文立場。
在《一件有意義的小事》中,作者通過安韋斯家男孩的車禍這一事故,深刻揭示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溝通的乏力。夜以繼日工作的蛋糕師傅不知道小男孩已經住進醫院。他帶著被耍弄了的憤怒,不停地在半夜給安韋斯家里打電話。這令本已身心憔悴的父母無法容忍。糕點師每一次的電話內容都是“支離破碎”的,或是信息量及其有限,或在電話那頭靜默不語。這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和立場對立。卡佛通過電話這一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溝通工具,來指出這一點,頗具諷刺意味。當男孩死后,憤怒的父母打算以暴力懲罰面包師時,也給了雙方面對面的溝通、安慰與道歉的機會。矛盾終于在敞開心扉的談話中得到化解。在小說的結尾,“他們聽著, 使勁兒吃著, 把這個面包吃光了。日光燈把室內照耀得如同白晝。他們聊啊聊的, 一直聊到大天亮。窗戶上已露出淡淡的晨曦, 而他倆卻仍然沒有要離去的意思”。小說在暖色調中畫上了句點,表達了卡佛對人與人之間關系修復,重新獲得信任感和友善態度的美好愿景。
這種深切的人文關懷在卡佛的許多小說中都能夠見到。在大多數作品中,都充斥著壓抑、不安和痛苦的情感,但卻并不妨礙這種暖意的存在,反而由于寒冷和黑暗的映襯,使這一點暖意更加明亮和令人關注。
綜上,卡佛從事文學創作。清貧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壓力給卡佛帶來了困擾,同時也使他懂得了更多的世態炎涼,這為他之后的創作準備了豐富的素材。底層人是卡佛最熟悉的對象,也是其文學創作的焦點。在卡佛的小說中反復出現的一直是那些中下層美國人,他們居住在無名的城鎮,形象普通得不會吸引任何人注意。但作者卻以生動的文字賦予了他們以獨特的審美意義。日常化敘事、省略藝術,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懷,體現了作家小說的多重審美空間,是賦予這些平凡事物以藝術性和審美價值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高衛宏.簡論雷蒙德·卡弗的簡約派小說[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3):35-36.
本文來源:http://www.007hgw.com/w/zw/1534.html 《芒種》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布,論文寫作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選題!